在点滴之间展现春风化雨般的真情

2020 年,我来到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安怀村社区就职,辖区内都是老小区,老龄人口居多、矛盾不断,工作繁重。我深知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唯有用心用情用力在基层一线积极作为、勇挑重担,才能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事就找「老娘舅」
安怀村社区内矛盾纠纷「小、烦、杂」,有些问题看似简单,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产生风险隐患。为此,我始终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定期深入基层群众中,及时掌握一些苗头性问题,坚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整合辖区警务室、网格党群直通站,成立了居民家门口的「解忧驿站」——老娘舅工作室,旨在让群众少过一条路、少绕一堵墙、少进一道门,积极化解纠纷,促进邻里和睦相处。
社区内有些老旧小区建成时间早,且无物业管理,其中一幢楼外墙的污水铸铁管和公共落水管因年久失修风化,造成渗漏水现象严重,只要楼上用水,污水就透过损坏的管道向楼下肆意流淌,楼下居民无法正常生活,骂声一片,苦不堪言。社区主动作为、多次联系,但因原产权单位倒闭,沟通无果。
我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运用老娘舅工作室的「五勤」工作法,深入调查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召集小区党员代表、楼栋长、居民代表等开起了「老安少怀议事庭」,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解决过程中发现,外墙污水铸铁管连接着居民家中的排水管,维修更换管道会导致家中瓷砖脱落或设施物品等损坏,居民为此意见不一。
社区党委迎难而上,主动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上门与有顾虑的居民沟通,了解他们担忧的具体问题,通过数次实地走访,切实解民之忧。彻底打消居民顾虑后,再次邀请居民代表、业委会、社区律师、街道司法所等相关方进行调解,并达成最终解决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三个多月时间,该小区公共落水管和污水管风化问题改造完成,居民用水问题和外墙渗水现象均得到了满意的解决,成功化解了一起群体性矛盾纠纷。
老娘舅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成功帮助居民解决了众多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共化解了 200 多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 98% 以上。居民常说:「有事就找『老娘舅』,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
守护「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一个社会,养老和托育,都是民生。我在服务「一老一小」群体精细化、精准化上积极探索实践,充分挖掘优势资源,丰富活动形式,多措并举提升「一老一小」关爱质量和服务水平。
温暖「一老」,让老者得到安逸。「邓书记,感谢你!感谢你当时在我很难受的情况下帮我买来速效救心丸、联系了我家小孩并送我回家,着实捡回了一条命,我刚从医院检查回来,现在没问题了。」「邓书记,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我很高兴你能来参加我的百岁生日宴。」老人们一句句感谢的话语汇聚成了我工作的动力,不仅激励我前行,更让我深深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我深知关爱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我的服务对象,而我正是他们的「守护者」。
日常工作中,我坚持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充分发挥网格「铁脚板」作用,在走访中优先、重点关注鳏寡独居老人,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为精准保障并服务好辖区居民,我带领社区探索创新「大数据 + 网格化 + 铁脚板」治理模式,立足群众需求做好老龄群体基本生活保障,让老人真正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关爱「一小」,让少者得到关怀。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呵护。我和社区人员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在维护好儿童权益上下功夫,时刻保持「用一米高度看世界」的儿童视角,尤其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所想所需,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安怀村小区有一户居民夫妇都是残疾人,并育有一子。夫妻双方都无法工作,小孩在上小学,属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导致小朋友比较腼腆、羞涩,性格有些孤僻。了解情况后,我立即与网格员深入此户,通过走访调查、信息比对,确认该家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和困境儿童生活保障有关规定,立即给其办理政策帮扶,解决了生活困难。此外,我还链接各方资源,邀请爱心企业捐赠书包和图书,开展结对帮扶,寻找爱心志愿者定期对其进行学习辅导,并帮助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之余,还鼓励小朋友拓展个人兴趣爱好,邀请他来社区参加活动,增进他与同辈小孩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融入社会。
在多方关心和努力下,小朋友逐渐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家庭背景,愿意敞开心扉,表达真实情感。他也逐步健全了自我认知,养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了多方面的潜能,性格也日渐开朗起来。
「一老一小」作为最柔软的群体,更加考验我们的细心、耐心和定力。我们必须始终以最温馨的服务、最周到的照顾,才能守护好「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社区里有了低碳科学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天更蓝了,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为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结合社区实际并根据《南京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对打造绿色低碳社区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我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交流,秉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牵头建成了全市唯一一家社区级低碳科学馆。
在庆祝其竣工、开馆的同时,我积极致力于低碳科学馆的推广,力求让更多居民朋友都能走进这里,感受低碳生活的魅力。我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发掘红色资源,汇聚红色力量,以网格党支部为抓手,成立了「红色宣讲团」和「小小低碳讲解员」实践成长队伍,邀请省科技馆和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切实将零碳理念、零碳科技、零碳生活方式宣传出去,让绿色发展理念深植社区。
此外,我们调动并整合各类资源,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攻势。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本地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将低碳科学馆的理念和价值传递给社会大众,激发大家对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行动。
安怀村社区以低碳科学馆为依托,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2023 年,低碳科学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小市街道科技夏令营开营仪式;先后在小星星幼儿园、小市中心小学、六十六中、田家炳中学开展了多次低碳环保宣讲活动;配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办 2023 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暨侦「碳」夏令营活动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低碳科学馆的宣传工作取得了超预期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实践低碳生活,理解并支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一肩扛着党和国家的重托,一肩扛着人民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我将坚持扎根基层,心怀群众,把为民解难事、办实事和「为老为小」服务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充分挖掘社区潜力,强化社区建设,在点滴之间展现春风化雨般的真情,交出属于安怀社区的「幸福答卷」。
(作者系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安怀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珊珊
作者 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