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营造敢争善争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江苏省委十四届一次全会强调,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任务艰巨而繁重,绝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就能「当表率、作示范、走在前」,一定要牢记一个「争」字。对镇江来说,「争」就是要奋勇、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奉献。实践反复证明,甘于平庸就会落于人后,只有在区域竞争中敢争善争,才能为自己争出一片新天地、争得一个新未来;只有提振「争」的士气、昂扬「争」的状态、提高「争」的本领,才能争得「很有前途」的崭新荣光。
牢记一个「争」字,要永葆争雄之志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争雄竞先是流淌在镇江血液里的基因。面对新形势新征程,镇江将传承好这一基因,使「争雄之志」成为奋进现代化的动力之源。提高站位,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视野观势布局。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确定的工作应对不确定的变化,确保重点工作跑出加速度,攻坚突破更有显示度,各项举措更注重感受度。提振信心,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状态推动工作。发展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才能做强自己,对标一流才能创造一流。必须更加务实,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把企业家精神调动起来,把方方面面积极性调动起来。保持定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韧劲搏击风浪。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镇江产业结构偏重,「三重压力」表现得更为明显,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重。稳字当头,需要好字当先;稳中求进,更需难中奋进。必须聚焦实体经济这个「看家本领」,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以「开门稳」争取「全年红」。统筹协调,以「十个指头弹钢琴」的高超艺术扬长补短。坚持系统观念,遵循客观规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稳和进、统筹政策供给和政策落实,把握好各方面因素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为实现全年目标赢得主动。
牢记一个「争」字,产业要勇走争强之路
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必须坚持「一号战略」不动摇,让产业成为镇江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显着标志。
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讲战略坚定,就是要矢志不渝、一以贯之落实产业强市「一号战略」;讲策略灵活,就是要把握大势、尊重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聚焦战略思路、战略载体以及「双碳」「双控」等关键事项,在识变、应变、求变中实现正向效应最大化。
把项目建设和链群打造联动起来。项目招引、布局、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要向「四群八链」聚焦,争取在产业项目质量、重大项目数量、有效投入总量上取得更大突破,在项目快落地、早投产上取得更大突破,在项目开工率、列统率、转化率上取得更大突破。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链群打造,都必须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当前,数字经济是一个「风口」,也是产业强市的关键增量,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智改数转」,加快集聚一批具备良好成长性的数字产业化项目,通过数字经济的长足发展推动新路超越的早日实现。
把「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融通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链的「活」为人才搭平台、建舞台。抢抓国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机遇,结合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拓宽「政产学研金」融合发展路径,推动一批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市场预期良好的优质项目在镇江转化,让人才从中获得学术、经济、声誉等多重收益。另一方面,要以人才链的「强」为创新找源头、续活水。更大力度构筑引才育才的「强磁场」「好生态」,让各方英才在镇江能买得起房子、干得好事业、养得好孩子,让镇江成为「千里马」竞相奔腾的创新创业福地。
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起来。聚焦畅通经济循环推动集成性改革,努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各环节改革相互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联动发展,让硬科技不缺投资、好项目不缺资金、产业化能够落地。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深化制度型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强化高水平制度供给,助力企业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加快融入「双循环」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牢记一个「争」字,环境要多出争优之举
营商环境是城市软实力,更是产业硬支撑。镇江聚力打造的「镇合意」营商环境品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还将继续把功夫下足、文章做好。
坚持目标导向,做到方向再明确、重点更突出。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全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温暖诚信的人文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效率再提升、服务有温度。聚焦制约营商环境的理念偏「旧」、态度偏「硬」、办法偏「老」、协作偏「难」、机制偏「僵」、作风偏「虚」等突出问题,做到抓紧办而不是等等再看,认真办而不是敷衍了事,持续办而不是抓抓停停,统筹办而不是顾此失彼,真正为企业解难点、止痛点、通堵点。
坚持结果导向,争取排名进位次、群众好口碑。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努力推动营商环境评价全省排名进位。坚持效率和质量并重,把群众便利度和企业满意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优先级,更多地从市场化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着力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把更多的「唿声」变成真诚的「掌声」,提高企业对镇江的归属感、在镇江投资兴业的忠诚度。
牢记一个「争」字,要齐聚争光之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得更大荣光,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只要人人都争做实干家,同心合力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点滴之力必将融汇成建设现代化新镇江的磅礴伟力。让党建来引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经济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从政治高度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相融互促,更好激发党建引领力,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全面赋能产业强市。让领导当领跑。领导要谋在前面、干在前头、跑在前列。「政绩观不能偏」,就是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致广大而尽精微」,就是谋划时统揽大局、举重若轻,操作中细致精当、举轻若重。让企业家站「C 位」。推进产业强市、发展实体经济,党员干部要习惯站「后排」、善于搭「舞台」,让企业家站「C」位、唱「主角」。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快速回应企业家合理诉求,着力彰显企业家时代风采,营造全社会尊商、重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佳婧
作者 马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