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雷锋精神与实践「三创三先」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
作者
产品先进创新服务标准

时代唿唤英雄,英雄引领时代。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雷锋就是我们时代造就的英雄。半个世纪前,一位普通士兵以短暂的 22 岁的生命,诠释了人性中最可贵的光辉。他的精神,被定义为雷锋精神。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雷锋」从不曾离开。他的精神感动、影响、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今,雷锋的名字已超越时空。雷锋精神,这一融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为一体的「精神样本」,已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的文化符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发扬雷锋精神,必须把弘扬雷锋精神与践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相结合,进一步深化雷锋精神内涵,引导全省上下以雷锋为榜样,积极投身「三创三先」的伟大实践。

把握雷锋精神与「三创三先」精神的内涵

诚实善良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弘扬「三创三先」精神的题中之义

雷锋精神和「三创三先」精神都是人们谋求发展、追求幸福的精神火炬,二者都闪耀着人们诚实善良、追求真爱、弘扬真情的人性光芒。「大爱」,是雷锋精神最朴实、也是最崇高的闪光点。雷锋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岗位,「永远做一颗螺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正是这种「大爱」,雷锋精神才有了穿越时空的震撼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如果是一滴水,就要去滋润土地;如果是一束光,就要去照亮别人;如果是一粒粮,就要去喂养弱者……雷锋的诚恳善良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三创三先」精神,激励人们开拓进取、诚实勤劳、不断前进,是数千年人类文明演进的根基,也是雷锋精神的应有之义。

公道正义是雷锋精神的基本特征,也是弘扬「三创三先」精神的内在要求

不论是雷锋精神,还是「三创三先」精神,都包含了「公平正义、追求真理、为民造福」的朴素理念,内蕴了为民、裕民、惠民、共富的核心价值。雷锋,一个让人想起便如沐春风般的名字;雷锋,一柄 50 年来照亮中国人精神殿堂的火炬。雷锋的价值观让他成了正义的化身。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以是非、对错为标准,公道正直,弘扬正义。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源于雷锋的心底无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现实社会面前,让雷锋的这种可贵品质得以延展发扬,需要而艰难。一方面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正气,需要人性真实;另一方面,在关注自我、强调自我的现代人中要找到雷锋的那份无私有些遥远。无论如何,雷锋精神和「三创三先」精神都昭示我们:多一份正直,少一些奸诈;多一些公平,少一些欺诈;多一些简单,少一些复杂。

团结友爱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三创三先」精神的重要条件

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是雷锋精神的内核,也是「三创三先」精神的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为民祟尚的传统美德。雷锋坚信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助友爱,所以,助人成为他的最大乐趣。而他的助人原则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没有贵贱、地位的区分,平等助人,奉献爱心。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我们应该挖掘内心深处的爱心并加以表达,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无论是大是小,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有时一个微不足道、举手之劳的帮助,能给别人带来无限希望和快乐。相互之间多一点友善和帮助,少一些为难和阻碍,雷锋自然朴实的人生理念和「三创三先」精神的内涵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敬业奉献是雷锋精神的显着符号,也是实践「三创三先」精神的真实写照

雷锋精神和「三创三先」精神都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推进「两个率先」,创业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创优是追求;坚持「两个率先」,争先是前提、领先是责任、率先是目标。「三创三先」精神所透露出的团结拼搏的士气、负重奋进的志气、自加压力的勇气和敢于争先的锐气,与雷锋精神所张扬的敬业奉献的时代主题如出一辙、殊途同归。纵观雷锋的一生,他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从事过通讯员、公务员、普通士兵、班长等工作,在每个岗位上他都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我们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像雷锋一样伟大,只希望人们在生活当中能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遵守社会公德,不再自私冷漠,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与微笑。

勤奋实干是雷锋精神的时代特质,也是实践「三创三先」精神的必由之路

雷锋精神和「三创三先」精神赋予江苏人勇于担当、敢于争先、勤于实践、工于创新的不竭动力,使一切有利于「两个率先」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两个率先」广开活力之源、希望之门。甘于平凡,勤奋实干,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就是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纵观雷锋的一生,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些贴近大众,蕴涵着高尚的人性之光、道德之光的小事,让人们感觉到了亲切和感动。做成大事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检验,而做好小事则是对人格修养的一种培育。雷锋精神和「三创三先」精神激励我们,崇文而不尚空谈,包容而不惧竞争,内敛而不失大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把各方面创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把全社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开辟「两个率先」实践的新境界。

用创新的思维学习雷锋精神与践行「三创三先」

「学」「用」相长。要把学习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与时代新变化结合起来,不断为学习活动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同时又要推动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实践行动的组织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努力推动学习与实践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也是确保学雷锋活动、「三创三先」实践持续发展、常抓常新的根本保障。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精神不珍惜更可悲。历史表明,摧垮一座精神雕像很容易,重新建设却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都具有稳定性,但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则具有可变性。因此,我们不能把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看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必须根据时代新变化和人民新期待而及时融入新的精神内涵。我们要确保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上」「下」合力。1963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热潮。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为学雷锋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同样,党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一贯倡导,是确保精神价值大众化、实践化的前提要件。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学习与弘扬,不能仅仅限于党和政府层面的单向推动,只有获得民众主体力量的支持与认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凝炼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上」「下」合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实现上下联动、实现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大众化、实践化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围和基本原则,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大众化」。雷锋精神与「三创三先」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与直接诠注。

「魂」「体」并重。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如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助人为乐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雷锋代名词,从一开始就打动人心。与此同时,像新时期的「雷锋传人」郭明义等雷锋式人物的不断涌现,使人们时刻感受到雷锋的存在。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作为兴业之魂和文化之髓,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集体精神镜像,为江苏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灵魂指向。推进雷锋精神、「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大众化、实践化的过程,就是在人民群众中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过程。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之「魂」要为民众所领会和掌握,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承传,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发掘典型人物和事迹,是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的生动实践。

「虚」「实」结合。把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的传承同回应人民大众的现实利益对接起来,把思想的升华、价值的引领融入满足需要和增进利益的真实过程之中,是学雷锋活动能够比其他学习活动规模更大、影响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三创三先」实践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大众化、实践化的过程,就是精神价值功能由「潜」到「显」、由「虚」到「实」逐步转化的过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是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由「虚」到「实」的必然抉择。推进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大众化、实践化,必须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同时,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是登高望远、关乎根本的价值坐标,不能仅仅迎合群众的现实利益需要,更为根本的是要通过全社会的利益整合达到思想整合、价值整合,实现思想意识和价值信念的升华。

「质」「量」统一。雷锋精神、「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既闪耀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又反映着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锐意创新、助人为乐、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岗敬业、团结拼搏等普通价值理念,是「质」和「量」的完美统一。雷锋精神、「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是一个多层次的精神坐标体系,加之大众也具有多质的特点,因而,正确处理「质」和「量」的关系显得尤其紧要。党员领导干部对雷锋精神、「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坚守程度,是能否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风向标,对广大民众有着极强的示范效应。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步入了一个彰显个性和强调自主权利的时代,与雷锋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结构已有很大不同。那时的观念和社会结构比现在单纯得多,因而更强调『『一块砖」和「任党搬」。而今天经济结构已经趋于多元化,这种情况下按经济规律进行社会调节成为主调,大众拥有更多职业选择和对事物的选择权,这是社会的进步,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对为公众服务的公务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而言,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就更是必须坚守和弘扬的。我们既要注重精神的「质」,更要注重实践的「量」,不将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付诸实践,再好的精神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雷锋精神与「三创三先」精神一样,既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既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既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习与弘扬雷锋精神、「三创三先」精神,是江苏儿女书写人生辉煌、实现理想抱负的真实写照。要通过「学」「用」相长,把精神的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上」「下」合力,把领导的重视和民众的参与协调起来;通过「魂」「体」并重,把灵魂的塑造和榜样的树立对接起来;通过「虚」「实」结合,把精神的引领植根现实的利益追求之中;通过「质」「量」统一,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统一起来,让雷锋精神与「三创三先」精神在江苏大地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夏玉兰


作者 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