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共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南北共建园区是我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取得很大成就,但目前也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共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管理体制和发展理念双方难协调
在园区管理上,南北共建园区管委会作为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构,通过政府授权和委托形式来行使园区内的社会、经济和开发建设职能。但在运行中苏南派出单位、苏北当地政府之间极易产生有利的事情抢着管,不利的事情互相推诿,园区的精力过多使用在协调沟通上,降低了效率。在发展理念上,南北干部理念的分歧,导致园区各方的关系难以协调一致,苏北方强调发展速度和量化指标,而苏南方更注重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项目的引进质量,双方发展理念的错位,增加了共建园区的发展难度。
二、园区利好政策的分享南北不对称
从整体上看,南北共建园区有利于苏北加快发展,苏北开展共建园区的积极性高涨,但现行的制度及利益分配机制还不足以激发苏南的积极性。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在建中的园区,还是正在筹划兴建的园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南冷北热」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现行政策中,对共建园区新增增值税、所得税省市县留成部分,全部由省市县财政补贴给共建园区,用于共建园区滚动发展。但从苏南的角度来看,政策并不能带来直接的利益。「南北共建」初期,苏南的扶持、财政的补贴都是必要的,但从长远看,必须建立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三、苏北低成本优势弱化制约联动发展
长期以来,苏南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普遍高于苏北,这也是南北共建园区的重要动力之一。但从近年的实践来看,苏北各地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交通运输、产业配套、生态治理等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加之苏北产业配套能力相对不足,中间产品外购成本过高,降低了产品的竞争优势。总体而言,一方面苏北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在日益弱化,另一方面随着苏南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集聚效应的逐步形成,「夕阳产业」的寿命延长,产业转移的门槛提高,进一步制约了南北双方产业的联动发展。
四、土地要素制约共建园区发展壮大
随着国家对土地农转非使用的管制政策日益严厉,共建园区新增建设用地难度加大,工业项目用地日趋紧张。苏北经济发展起步晚,开发区建设进度慢,有些原本属于规划区内的耕地尚未及时审批转为建设用地,开发区实际可用土地资源非常有限。而有些刚启动新建的开发区,规划中部分建设用地涉及耕地,成片开发难以调整,土地要素制约已成为南北共建园区新的难题。
五、共建园区干部管理制度「两张皮」
苏南委派的干部实行聘任制管理,而苏北的干部仍然实行任命制,况且这种管理权限又没有授权共建园区,这就形成了干部管理制度的「两张皮」现象。一方面,共建园区主要管理岗位大多由苏南「输出」,相当于到苏北挂职锻炼两三年,派遣期满便走人。干部任用短期行为,造成干部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另一方面,苏北干部由于身份不明确,大部分干部关系还在原单位,未能完全融入园区;同时,由于园区没有建立完善的人事组织制度,苏北干部的任免、晋升机制缺乏,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也大受影响。
作者 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