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专利孵化园建设研究

作者作者

摘 要:专利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北部湾专利孵化园平台的建设,结合广西地方经济及科技企业实际需求,集政策、专利产品、中介机构、信息服务等服务于一体,针对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条件,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充分发挥我区专利综合服务优势,达到解决当前广西的专利成果服务发展不均衡、专利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专利服务基础条件薄弱等问题,「以建促投」不断促进北部湾专利孵化园地建设和发展,推动区内的专利成果转化率。

关键词:北部湾;专利转换;孵化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5.013

1 北部湾专利孵化园建设内容

1.1 专利孵化园区建设

专利孵化园区包括:投融资服务区、洽谈区、办公区、培训活动区等功能区。

1.1.1 投融资服务区

投融资服务区包括资料陈列区及信息查询区,主要是为区内各投融资、金融、担保、保险等机构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及服务,同时显示各级政府对于知识产权、专利成果、科技企业等相关优惠政策的信息资料。通过投融资咨询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大幅度减轻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降低企业成本及负担切实为企业服务。

1.1.2 洽谈区

园区内设置洽谈对接区,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为专利成果转化及资金供需双方自由对接洽谈创造方便、舒适的环境和条件。

1.1.3 办公区

办公区为各类投融资机构及企业进驻设置单独办公场所,孵化园区内将直接引进不少于 40 家的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以便融资企业能直接高效地在该平台与融资需求方沟通交流,促成双方优势合作。

1.1.4 培训活动区

培训活动区提供能容纳不少于 300 人的培训室、会议室等场所,用于定期不定期的专利应用转化相关知识培训和推广。

1.2 孵化园区平台建设

1.2.1 四大数据库的建设

(1)科技金融数据库。

由金融机构数据库和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组成,构建的目的是为金融机构与企业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企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北部湾专利孵化园完成建设后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实现快速而高效对接,为企业解决融资困境问题,并形成构建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

(2)专利数据库。

由专利库和专利成果转化库构成。专利库是为广西全区产业经济发展、产业规划、专利品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包含技术、法律、经济信息等知识产权深度服务与指导。本数据库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园区的专利成果产业化情况、专利转让交易情况,科技成果转化储备,标准化科技成果转化库的建设等。

(3)科技人才数据库。

科技人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广西区内重点科研院校的具有科研领军影响力的专家库;二是海归或是本土培育的青年科学家或是科技工作者;三是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带头人、企业家。科技人才数据库的构建将实现有效整合广西高校、科研院所及广西名企科技人才、专家智库的资源,促进广西特色新型人才智库的体系建设。

(4)科技中介数据库。

科技中介数据库包括可提供的科技咨询、法律、审计、科技认证、科技检测等科技服务的机构基础数据和科技服务情况数据。一方面满足企业和院所在专利保护、劳动关系、财务税收关系等方面的自身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为政府在园区未来的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等发展战略布局进行前期的学习探索,助力产业和资本融合,促进新兴行业的产生与快速发展。

1.2.2 专利成果线上线下转化平台

专利成果线上线下转化平台建设包括门户网站、孵化园区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建设包括首页新闻动态、金融服务机构、融资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智慧库、科技项目库、专家人才、在线客服咨询、政策法律法规等八大版块栏目;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期更新发布业内新闻资讯等相关内容,为进驻在孵企业提供网络接入、信息建设、企业邮箱等服务,同时搜集用户反馈建议。

1.3 机制建设

北部湾专利孵化园建设链接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部门,吸纳政、金、企、中介等多方主体,搭建协同联动的合作机制,推动资源的有效整合。专利孵化园建设定期工作例会、工作进展通报、投融资专项服务行动等手段,促成专利质押融进相关部门机构的日常工作范围,实现常态化服务。

1.4 服务内容建设

1.4.1 建设股权(投)融资、债券(投)融资机构

引进股权(投)融资、债券(投)融资机制,提高融资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的认知度及可靠性,同时使科技企业资本大众化,分散企业市场和经营风险,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投)融资机构协同健康发展。

1.4.2 建设中小企业分行业需求数据库

广泛、详实搜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动态。对于发展良好的、有潜质的企业,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并为其设计合理的融资方案,并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政、企、金、中介等多方合作的良性互动。

1.4.3 加强融资辅导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咨询服务,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对其进行融资辅导咨询及系列相关培训。

1.4.4 加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咨询、政策扶持和帮助

建立政策法规数据库,及时向中小企业传递相关的政策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利分析、专利应用等系列相关培训活动。

1.4.5 财务顾问服务

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接受客户委托,携手委托单位共建项目团队,运用专业化地调研、分析及评测方法,帮助委托单位开展财务分析、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融资方案;协助委托单位积极开展资金融通及筹集工作,切实解决委托单位的财务问题。

1.5 团队建设

北部湾专利孵化园建设将进一步引进有发展潜质的青年硕士博士人才,着力培养高水平领军人物和骨干成员,进一步优化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形成团队合力。北部湾专利孵化园的团队建设由四个部门组成:综合服务部、业务发展部、战略投资部、专利服务部等四部分,各部门职能如下。

1.5.1 综合服务部

负责日常事务,及时处理往来信访、协调各个部门,对内协调对外公关工作;会议通知、记录,各项工作及事务的规划、总结,及时传达上级文件及指示,重要资料文件的存档保管;负责孵化区内物业管理工作等。

1.5.2 业务发展部

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孵化平台融资投资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从专利成果到融资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提供综合型的专利孵化生态体系,包括融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训辅导、政策申请、法律顾问乃至住宿等一系列服务;组织企业开展对外交流、考察学习等工作,积极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交流牵线搭桥。

1.5.3 战略投资部

建立孵化园区投融资战略服务体系,为进驻在孵中小企业及时提供精准有效的投融资咨询和服务;为在孵企业提供科研成果、新产品鉴定工作的咨询及服务等;为进驻在孵中小企业提供申报、注册、推广代理、工商年检、税务策划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等。

1.5.4 专利服务部

负责专利成果的转移转化,组建专家群,为进驻在孵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等计划、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市场的调研开拓等提供咨询和服务;协助进驻在孵企业申报项目,并为其提供各级政府项目申报的支持和服务等。

2 北部湾专利孵化园建设的创新性

2.1 北部湾专利孵化园是广西区内首家专利服务转化平台

在总结已有的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等孵化器从事专利应用转化平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地方经济及企业实际需求建设地方特色孵化园区,建立系统、完整的专利转化服务平台和运行机制及模式,形成专业的孵化园。

2.2 整合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等多方资源

北部湾专利孵区是一个开放平台系统,通过整合不同的技术创新平台和资源,充分链接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部门;依靠孵化园的平台汇集功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进驻企业实现产业化;通过各自资源、技术及人才优势的发挥,提升企业资源整合及应用能力,提高专利孵化平台的运行效率。

2.3 依托广西地方经济,通过专利服务中小企业

立足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依托广西地方经济优势,通过国内外专利资源的利用,建构企业为主的专利技术转化和服务平台,通过示范和推广,促进专利成果的交易和产业化。

2.4 重视专利转化平台建设中的数据库建设和服务工作

企业专利信息和转化平台建设一脉相承,信息平台对转化平台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如依据专利转化平台的建设需要,立足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特点,建立专业的专利信息库和检索系统,以提高专利应用转化水平。同时,通过扶持相关中介机构专利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在孵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专利应用转化。

3 总结

北部湾专利孵化园建设是我区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双创」、「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的迫切需求,也是帮助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专利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和空白点,实现「弯道超车」、「双倍增计划」、「两个建成目标」的必要举措,对我区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区和全国知识产权「后发赶超」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赵非, 乔永. QC 小组在企业内部孵化模式中的作用\[J\]. 通信企业管理, 2012,(11):6667.

[2]袁兢业, 付钦伟, 韦铁. 广西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 2015,(12):6467.

[3]李炜. 科技孵化园商业运营模式探讨\[J\]. 开放导报, 2013,(04):7982.

[4]陆桂军, 李家深, 董婷梅. 广西科技金融结合现状审视与模式路径选择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19):1819.

[5]马宁.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中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05):8993.


作者 莫静玲 强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