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的从严管理干部机制

作者
优化创新平台提升深入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举措,对改变当前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严管理干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很多方面。从严管理干部,关键是要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制度建设是形成长效机制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干部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从制度建设人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其贯穿到干部工作全过程,以制度建设的突破推动从严管理干部的突破。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健全干部教育培养机制。从严管理干部,首先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严格教育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要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围绕能力建设需求,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本着“按需培训,因人施教”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拓宽教育培训的渠道。实行自主培训与委托、合作培训相结合,主体班次培训与辅助培训活动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干部培训与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相结合。认真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发挥现代科技兴教优势,积极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注重运用电化教育、远程培训、网络学习等载体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使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规模和效果与新形势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相适应。三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从资金助学、时间保学、措施奖学等方面着手,激发干部踊跃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对在培训学习活动中表现不好、成绩较差的干部,要采取批评教育、取消评优资格、取消后备干部资格等强化管理措施。四要完善培训与任用结合机制。把干部理论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强化落实“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升”的具体措施,促使干部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干部成长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动力。
以科学公正为原则。进一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选拔工作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一要完善公平的干部选任竞争机制。竞争出人才、竞争出活力、竞争出正气。实现干部选任的良性竞争,是贯彻落实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促进干部队伍在动态中实现竞争上岗、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用人制度的内在要求。完善选举制,坚持和完善差额选举制度,逐步做到凡由选举产生的领导职位,都实行差额选举,并不断扩大选举制的实行范围;强化考任制,扩大公选范围,延伸公选层次,从制度上打造各类人才公平参与竞争的平台,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广纳群贤的识人用人机制;扩大聘任制,对党政机关的中层干部等,在进行竞争上岗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聘任制。二要完善民主的干部选任运行机制。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四权”。扩大干部推荐阶段的民主,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民意测验、民主推荐,使获取的干部信息更加接近客观实际,努力做到推荐职务、任职资格、职务标准和推荐结果“四公开”;扩大干部考察中的民主。提高考察的透明度,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干部考察中来,扩大考察范围,提高考察的准确性,认真落实考察预告、差额考察、考察结果通报等制度,进一步提高考察中的民主程度;扩大用人决策中的民主,建立健全“无记名投票”、全委会票决制度等党委内部讨论决定干部任用的议事和决策规则。三要完善常态的干部退出机制。这是构建干部“下”和“出”的机制的重要制度选择。除了法定的退休制度外,应重点研究建立相关的三项制度:一是职务任期制。任期制至少包括任职时间、连任期限、最高任职年限等基本要素。二是动态调整制。这是指通过组织考察认定,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作出组织调整的一种制度,以辞职制、免职制和辞退制为基本框架进行定期的调整。三是领导干部聘任制。主要对专业性较强,不经专门职业训练无法从事的领导岗位,应通过合同管理或契约管理为基础的聘期限制,期满自然解聘,空缺岗位需要再重新聘任。
以突出实绩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从严管理干部的必要手段。要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客观、辩证地识别和评价干部,将干部考核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发挥考核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导向、评价和监督作用。首先,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必须抓住能集中反映干部素质和水平的关键内容,并尽可能量化、细化,全面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当前,要增加对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考察内容。必须对不同职务、不同类型的干部分类定标,适当增加一些变量指标并予以合理的组合。以突出考核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其次,把握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考核评价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能简单地以数字论高低,以成败论英雄,以一时一事论优势,而是全面地辩证地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核干部看得到的业绩,又要看他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本地区长远发展所做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尽管这些工作暂时还未取得明显成效。再次,正确运用考核结果。通过考核評定出等第,并以此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奖励惩罚和调整工资的重要依据。只有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积极导向作用。才能使“能者上、庸者下”成为一种惯例。为干部队伍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以着眼防范为前提。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预警机制。预警监督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有效地将干部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提高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预警监督社会氛围。一要着眼于增强“慎独”的自觉性,建立健全限制性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对领导干部住房、近亲属工作调动、个人收入、家庭主要成员婚丧嫁娶、收受礼品登记的执行情况等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定期公开,让群众了解情况,加强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凡干部评先评优、提干晋级,都要把居委会党组织对干部的鉴定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二要着眼于“未雨绸缪”,建立健全报告性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增强报告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报告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问题信息处理制度。对一些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信息,在收到领导干部的回复后,要做好对回复内容的核查,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回复的内容,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收入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三要着眼于“亡羊补牢”,建立健全惩戒制度。监督措施能不能得到合理贯彻,直接影响监督的效果。明确不称职的领导干部的表现和认定标准,凡被认定为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及时提醒诫勉打“擦边球”的干部。对个别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经常打“擦边球”的领导干部,要从关心、爱护、挽救的角度出发,及时找其谈话,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危害性,责令限期整改。坚决查处违纪违规的干部。对在干部监督中发现的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决不姑息,以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责任编辑:陈伟龄
作者 马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