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干部素质 服务科学发展

作者
全面开发效率流程规范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不能抢抓发展机遇,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直接决定了我们党人心的向背和事业的兴衰。当前,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丰作为江苏沿海的重要节点和盐城沿海开发的前沿阵地,最大的优势在沿海,最佳的突破口在港口。组织部门要主动策应沿海开发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不断提升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沿海开发的强大动力。
推动思想解放,为沿海开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转变发展观念。纵观大丰历年来的发展轨迹,制约我们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思想因素还是最主要的。大丰地多人少,资源丰富,人民生活比较宽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发展的激情。抢抓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实现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省委、省政府和盐城市委、市政府对大丰的殷切期望,是72万大丰人民的共同追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慢进即退的危机意识。带头破除求稳怕乱、保守有余、创新不足的小农思想。消除贪图享受,热衷应酬,怕吃苦、怕受累的懒惰情绪,摒弃夜郎自大,沾沾自喜,坐井观天的狭隘观念。积极投身到沿海开发的大潮中去。
明确目标定位。在沿海开发的大背景下。大丰市委提出了“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科学定位、充满挑战、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苏北争第一”,就是确保到2012年大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苏北第一,主要经济指标苏北第一,人民幸福指数苏北第一。“融入大上海”,就是加快接轨上海步伐,做到理念融入,政府程序规范一体化,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人才等方面全面合作。“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对照省4大类18项25个指标要求,全面通过小康指标综合考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使大丰人民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
突出工作重点。大丰作为江苏中部新兴的临港工业城市,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优势独特。港口与岸线、土地与滩涂、风能与光能,还有上海“飞地”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针对市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强市、“两海”齐抓、生态立市、旅游兴市“四大战略”,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沿海策应上海,通过上海提升沿海,实现优势叠加,互动并进。强势推进“三区十园两城”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充分挖掘麋鹿故乡、湿地之都、知青故地、水浒传奇等独特旅游资源,放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形成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创新三大举措,充分发挥素质提升在沿海开发中的保障作用
举办“每月一课”。围绕产业集群、接轨上海、文化创意、生态旅游、港口建设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等重点课题,定期举办“每月一课”专题报告会,邀请上海等地专家学者来丰为市四套班子领导、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授课,深入解析江苏沿海开发的思路和目标、港口建设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等热点、焦点问题。通过“每月一课”,帮助领导干部开拓视野,提高思维层次,推动思想解放,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学习、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
强化能力培训。按照“主要干部重点培、紧缺干部优先培、后备干部全面培”的思路,强化干部能力培训。邀请省发改委、南京大学等领导和专家,分别就“抢抓沿海开发新机遇,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等专题作辅导,邀请了盐城市“创业之星”作创业经驗介绍。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上海浦东干部学院为培训基地,用两年时间对全市科级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并选派部分科级领导干部赴新加坡开展境外实训。今年将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700人次。
推进效能革命。紧紧围绕建设江苏沿海重要的特色产业港的目标,加快发展环境的营造与优化。组织开展了机关效能革命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主动为港口建设、项目落户、企业发展想办法、出点子,努力把大丰打造成为“费用洼地、效率高地、服务优地、投资福地”。狠抓服务窗口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是涉及沿海开发的重大事项,全力做到“坚决办”、“立即办”、“变通办”,切实解决机关干部中存在的“慢、推、拖、僵、卡”等突出问题。目前,全市已清理行政审批事项45个,减少审批流程216个。
注重选贤任能,充分发挥各级干部在沿海开发中的骨干作用
立足沿海开发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按照“为经济发展助跑,为干部成长助力”的思路,鼓励干部到沿海开发、重点项目、基层一线,特别是经济主体中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采用公开选拔、“两推一述”等方式择优选配特色产业急需的业务型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了港口特色产业招商局局长等10名科级领导干部,努力形成“人才到港口前沿锻炼、干部从沿海一线选拔”的培养选拔机制。
突出选优配强经济主体领导班子。在抓好镇和重点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围绕实施“四大战略”,完善“双核一带”空间布局,加快三区十园两城建设,不断增加经济主体,减少行政主体。按照市党政领导领办园区、人大政协领导领办项目的要求,市领导兼任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通过从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择优选调、从副科级后备干部中选派等方法,建立完善经济主体组织体系,行使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强化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运用。进一步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在镇党委书记、市直部门和园区主要负责人中开展“目标承诺”活动,并签订《承诺书》。市委、市政府每季度组织一次特色园区观摩活动,比项目、比形象、比效益、比贡献,形成特色园区比学赶超、竞相发展态势。年底组织专项考核评比,启动重点工作问责程序,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和末位待岗制,真正把领导干部推向发展的第一线。
加快人才集聚,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沿海开发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沪丰人才接轨。加强了沪丰人才对接工作,聘请上海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大丰经济、政策顾问,选送优秀青年干部到上海挂职锻炼,为沪丰在产业合作、园区共建等方面牵线搭桥。开展了上海大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会联谊活动,组织了“上海高校专家大丰行”,促成与我市沿海特色产业和规模重点企业开展人才项目对接,达成合作协议32个。
实施人才集聚工程。突出服务沿海开发,重点引进港口建设、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2009年引进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名,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430人,其中硕士生38人。依托“三区”、规模骨干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立特色产业研发中心、科技孵化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4个,为推动科技创新搭建了一流平台。
打造人才“政策洼地”。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和《大丰市2010年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沿海开发人才的引进原则、范围及相应的政策待遇。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三区”启动人才公寓建设,对高层次人才购房给予财政补贴。实施优秀人才轮训培养和定期外出疗养制度,积极争取省对大丰“人才特区”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作者 殷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