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谐劳资关系 促进职工收入稳定增长

全面服务构建研究规范
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我们无锡市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努力促进“劳资两利、劳资和谐、劳资共赢”,不断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机制。2009年我市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仍然达到43346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市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3.19%,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57%,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5%,劳动保障受理案件同比下降12.71%,均在全省处于较好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加强党委政府正确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谐劳资关系建设与职工收入增长的良好氛围。《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已建立了严格的劳动用工法制环境。现行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模式,以及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机制,与新的法律要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职工权益保障意识的增强,也对企业用工管理制度和用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应该树立以企为源、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互利共赢、公平合理、规范有序的原则,在推进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以此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成长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我市把构建发展和谐劳资关系,作为提高企业职工收入的有效举措,专门成立工作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比较全面的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决定。去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劳资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构建发展和谐劳资关系工作,会上市政府向各市(县)区和相关部门下达了重点目标责任书;去年6月份我市又召开全市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规章制度工作推进会。各市(县)区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狠抓落实工作。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企业和职工,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谐劳资关系建设与职工收入增长的良好氛围,对实现职工工资稳步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变危机为契机,通过和谐劳资关系建设,推动职工工资收入稳定增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稳定职工队伍,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以此为契机,多措并举促进职工收入稳定增长。一是推进协调劳资关系工作体系建设。全市各级成立了创建和谐劳资关系领导小组,各街道(镇)、园区也相继成立了协调劳资关系领导小组。全市1296个社区(村)聘请了1298名兼职劳资关系协理员,形成了市、市(县)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协调劳资关系工作体系。二是健全劳动保障维权体系。各市(县)、区普遍建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并在街道(镇)建立了112个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各市(县)区均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队伍,并已正式上岗工作。三是完善劳动保障诚信体系。通过广泛开展和谐劳资关系街道(镇)、园区、企业等活动,引导企业、职工主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目前,全市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达到856家,并有4个园区、15个街道(镇)被命名为劳资关系和谐园区、和谐街道(镇)。四是优化和谐劳资关系服务机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部分企业开展以“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为主题的倡议活动,号召全市企业坚定信心、善待员工、稳员增效,做到不减员或少裁员,倡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为企业服务帮企业解难”活动,对一次性裁减人员20人以上和准备实施退城进园、退城出市的用人单位提供上门指导服务,并充分发挥劳动用工、社会保险业务服务平台作用,开通网上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效果和质量。五是形成维护和谐劳资关系的长效机制。去年,我市启动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出台了《无锡市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规章制度指导意见》和《无锡市企业劳动用工规章制度参考文本》,并对全市部分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规章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查,有力推动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此举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进职工工资收入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变推动为互动,通过深化集體协商机制,不断提升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双方的主体作用,变政府推动为企业、职工和社会互动。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实践,我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强势推进、政策有效扶持、人大政协督办、工会具体操作、企业依法实施”的良好运行机制,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我市普遍在全市企业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向企业发出一份“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一套“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书”、一份“无锡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运作规程”、一套《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和一本《工资集体协商办法》。各地区由基层工会组织倡导,劳动、经贸、商会等部门配合,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二是大力推进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在企业规模较小,工会力量较弱,不能单独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地区,着重抓好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在同行业企业较多的地方,着重抓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宜兴市周铁镇服装行业企业较多,由于生产技术类同,工人无序流动多,导致企业与职工、企业与企业之间矛盾突出。镇劳动部门牵头组织镇区20余家服装企业主及员工代表共同商议,签署了行业性集体协议,统一了生产工序工种工资。这一协商结果收到了三重效果: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人均增长比例达21%;行业内一线职工工资标准趋于统一,减少了企业职工无序流动;通过行业工资协商平台,使原先各不相关的企业逐步走向联合协作,避免企业之间互挖人才、竞价倾销、恶性竞争,促进了行业内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至2009年底,全市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达31609家。
今年年初的两会上,维护职工权益、提高普通劳动者工资性收入水平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下一步,我市将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促进职工收入稳定增长。一是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促进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尽早出台《无锡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法制化建设。大力组建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广泛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活动。进一步强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目标考核,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向广度和深度上延伸。二是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今年初我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月最低工资从850元,月提高到96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从7.2元/小时提高到7.8元,小时,同时将加强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小型企业、餐饮、服装等行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检查监督,确保最低工资严格执行。三是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就业质量。职工工资的高低与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和劳动者素质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通过提升产业结构吸引高素质人才,来达到提高企业职工工资的目标。各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也要将产业层次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并且对引入企业在劳动用工、职工工资等方面设置相应条件。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职工技能素质的提升带动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的相应提高。四是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协调劳资关系,强化对职工利益的保护,建立健全包括工资支付情况在内的用人单位劳动守法诚信档案,推行劳动守法诚信评价制度。对未依法制定公布工资分配、工资支付制度,拒绝工资平等协商,拒不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克扣和恶意拖欠工资以及其它违反工资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处罚,严重的予以曝光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作者 张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