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增强面对媒体的能力

作者
作者
互联网分析平台研究稳定

  当前,如何善于借助媒体的力量,有效引导舆论,妥善应对突发事件,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1月4日举行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结合工作实际和思考,我认为,领导干部正确面对媒体,要做到三个“会”。
  会联谊——善待媒体。领导干部必须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与媒体做朋友,才能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媒体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们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为地区、部门的发展营造好的氛围。
  重视媒体。在信息社会中,媒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领导干部要重视发挥媒体在提高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的作用以及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要以媒体为友,将媒体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建立起党委政府、媒体、百姓的沟通渠道。只有以媒体为诤友,与媒体坦诚相见、平等对待,敢于听取批评的声音,勤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更好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树立政府开明为民的形象。
  关心媒体。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关心媒体、支持媒体。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新闻媒体,善于与新闻媒体交往、交流、交朋友,对本地媒体要经常性沟通指导,对外地媒体更要尊重,为媒体采访报道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对那些妨碍阻挠正当采访,甚至扣压证件设备、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要协调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依靠媒体。发挥好新闻媒体正面宣传的作用,让新闻媒体为我所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发挥好新闻媒体热点引导的作用,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或突发事件,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牢牢掌握话语权,积极主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发挥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积极开展科学、依法、建设性、有领导的舆论监督。
  会应对——善用媒体。当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社会治安、重大案件等“突发状况”出现后,大部分人谈“媒体”色变。有的领导干部碰到突发事件或遭遇媒体炒作,往往无所适从,甚至手足无措,在應对媒体危机方面表现出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正确面对媒体,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善于”。
  善于把握社会舆情。如今,互联网舆论平台越来越发达,已成为主流舆论的重要阵地,网上舆论多元多样多变,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注点非常集中,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关注网络,一有时间就上网,对上情、下情、社情、民情、内情、外情了如指掌。客观、科学、准确地摸清和掌握社会舆情,研究和分析舆情,对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社会舆情、有利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社会舆情,要及时掌握;对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出现的有疑惑、有怨言、有情绪的社会舆情,要及时引导。
  善于引导社会舆论。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能不能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重视媒体的作用,牢固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不求全,只求快,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因为谣言止于公开,与其让小道消息满天飞,不如让事实大白于天下。对媒体发现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追踪报道要实事求是地予以解答,认认真真地作出回应,努力将负面的影响转换为正面的效应。
  善于处理社会矛盾。媒体,简单说就是信息发布的平台,我们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为什么事情发生后人们第一时间想到媒体?就是因为媒体监督的作用是强大的。现在许多地方党委政府都开设了“书记信箱”、“市长信箱”等,就是想给群众一个反映问题、讨说法的地方。有些问题只要领导重视了,就能及时得到解决,也就失去了炒作的价值。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面对媒体的能力,必须学会面对媒体的责难,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会化解——善管媒体。媒体的嗅觉总是很灵敏。事情才发生,本地人还没有听说,外地媒体就纷至沓来。这时候,封堵绝不是办法,犹抱琵琶半遮面,只会给媒体和受众更多想象的空间,公开才是上策。在危机中平息事端,解疑释惑,化解矛盾,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面对媒体,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到:
  通过主动发布来管。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具有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控制难的特点,很多事端因为网络而出现小事炒大、大事炒炸的局面。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坚决摒弃藏、掖的思想,摒弃对媒体的封堵思想和侥幸心理,迅速启动突发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及时做好新闻发布,满足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堵得住本地媒体,堵不住外地媒体;堵得住传统媒体,堵不住新兴媒体。我们不说,别人会说;政府不说,群众会说。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布信息,就抢占了第一时间的话语权,也就赢得了整个事件的主动权,就能化“危”为“机”。前年抗震救灾的宣传,就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主动的应对态度,及时公布灾难真相、我国政府处置的态度、过程及结果,这样做,不但化解了面临的国际媒体危机,而且感动中国,感动世界。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
  通过科学决策来管。突发事件来势猛,稍有不慎,将造成失控局面。只有做到快速反应,多谋善断,速战速决,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事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果断科学的决策。要迅速查清事由,掌握事件的起因、事态程度、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情况,为妥善处置做好基础性工作;根据事件的不同起因和性质,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手段,尤其要时刻注意事件的动向,不断地应对调整;决策要有适度超前性,充分考虑事件的发展变化,留有周旋的余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寻求最佳方案,迅速做出科学决断,并使之立即付诸实施。
  通过快速解决来管。突发事件发生后,速战速决是当务之急,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以免出现顾此失彼、贻误全局的现象。处置事情,既不能先做后说,后发制人;也不能只做不说,行胜于言;更不能不做不说,瞒天过海。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边做边说,透明公正。领导干部要统观全局,周密思考。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又要考虑造成的经济损失;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又要考虑其后续影响以及周边因素的作用,从而做到又快又好。
  
  责任编辑:夏玉兰


作者 钱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