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作者作者
安全快速效率直播高效

8 月 5 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要求,全省上下要着力稳外资稳外贸,切实巩固外资外贸向好势头。苏州是全国外贸外资重镇,苏州外贸外资工作对全省具有「压舱石」作用,对全国也有重要影响。今年以来,苏州遭遇两轮疫情冲击,是全省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之下,苏州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开放发展,建立健全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三大渠道」畅通政企互动

网络渠道——视频连线快速解决问题。疫情期间,第一时间成立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专班,与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视频连线,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物流不畅、员工到岗率下降、招工体检难等困难,帮助企业迅速恢复生产组织秩序,先后与 530 多家各类外贸外资企业连线交流。针对部分企业反映高速出口查验通行效率低、影响原材料和货物运输的问题,会同属地设立高速公路出口查验缓冲区,提高物流效率;针对企业反映由于道路封控大型集卡无法将风叶等运到太仓港装船出海的问题,及时联系太仓港管委会,协调专人负责对接,开辟绿色通道。

上门渠道——「外企服务月」着力复工复产。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能帮助企业多解决一个问题就多解决一个、能早解决一个问题就早解决一个」的要求,积极谋划开展「外企服务月」活动,市商务局牵头 14 个单位和部门,推动市县两级在 5 月和 6 月联动开展上门走访,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累计走访企业 670 余家,解决具体问题 400 余项。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解决无法按时交付产品问题,极大降低了企业损失。

第三方渠道——借力外企在华商协会传递信息、提振信心。建立与上海德商会、上海美商会和苏州日商俱乐部的沟通交流机制,疫情期间开展视频连线和现场座谈交流。针对上海德商会对闭环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白名单制度存在的疑虑和对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市商务局会同交通、工信等部门进行了政策解读和辅导,消除了德方存在的误解。对上海德商会提出的华晨宝马在苏州 7 家供应链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的诉求,当天即与板块沟通,在第二天实现 3 家供应商企业复工,一周内 7 家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四项举措」优化企业服务

专项政策惠企。举办金融助企、通关便利化、税收政策系列专项推进活动,推动上线「苏商通·外贸企业金融服务专区」,实现投融资、结售汇、保险等「一站式」线上服务。会同人行、海关和税务部门举办「助力外贸企业发展金融专项推进会」「助力外贸企业发展通关服务专项宣介会」「助力外贸企业发展税务政策专项宣介会」,采用「现场活动 + 线上直播」方式,参与企业超过 300 家,线上参与企业超过 5000 家。

线上展会助企。组织 700 余家外贸企业参加「江苏优品·畅行全球」「苏新服务  智惠全球」和第 131 届线上广交会等线上重点展会,全力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稳份额。出台《2022 年苏州市商务局贸易促进计划》,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企业参展的展位费给予一定补助。高标准启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各项工作,持续健全完善苏州交易分团运行体制机制。

新型业态兴企。统筹用好各级各类政策,加强针对性服务,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离岸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大幅增加,企业总数超 1.6 万家;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电信、计算机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总额比重达到 77.6%,较开展国家服贸试点前提升超 20 个百分点。做优做强「市采通」平台,市场采购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截至 2022 年 7 月,「市采通」平台服务企业超 6200 家。持续培育壮大离岸贸易,创新开发运营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出台《关于支持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若干措施》,目前平台已有境外贸易数据 5.4 亿条。上半年,全市共有 162 家企业开展离岸贸易,收付汇额达 13.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0.2%。跨境电商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孵化培育了科沃斯、宝时得等一批跨境电商出口龙头企业以及极易科技、易康萌思等跨境电商进口贸易商,形成了以小家电、机械设备、纺织服装、日用家居为代表的苏州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

制度机制护企。出台《苏州市关于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若干措施》,优化完善 RCEP 企业服务平台功能,发挥 RCEP 企业服务中心工作机制作用,持续深入开展企业培训。今年上半年,苏州累计签发 RCEP 项下优惠证书 1.59 万份,签证金额 8.42 亿美元,享受目的地国关税优惠 6900 多万元;进口 RCEP 享惠货值超 20 亿元,享受关税优惠 3200 余万元。加强贸易救济应对和援助服务,立足于外拓市场、内护产业,充分发挥商务部门、企业、商协会、律所等「四体联动」应对工作机制作用,加强案件全过程跟踪指导服务,持续增强企业主动应对贸易摩擦案件能力。2021 年,在国外对华作出裁决的反倾销、反补贴原审案件中,苏州企业参与应诉并获得单独税率的案件 16 起,占比全省 39%、全国 13.8%。

「三向发力」打造引资高地

发力高水平载体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开发区对外开放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开发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市场化招商运营机制不断完善。中新、中德、中日、海峡两岸等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中国—德国商务理事会江苏联络办公室落户太仓,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第九次部省际联席会议成果加快落实,相城区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开工建设,太阳油墨中国区研发中心等一批日资项目落地苏州高新区。充分利用东盟—中日韩(10+3)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论坛暨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在苏州举办契机,借势加大宣传,强化对日韩和东盟的招商引资,为苏州持续打造东盟、日韩合作交流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发力招商引资方式创新。积极畅通政企交流渠道,持续深化企业服务,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苏州全力以赴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奠定基础,有力提振外资投资苏州、投资中国信心。13 个优质外资项目参加全省外资项目云签约活动,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分别占全省的 24.5%、19.6%。全市各地先后举办 10 余场大规模投促活动,新设及增资外资项目 824 个,投资总额近 250 亿美元,各地正重点推进的 3000 万美元以上大项目达 122 个,投资总额超 168 亿美元。

发力总部经济培育引进。持续优化使用外资结构,制定出台市级首部外资总部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推出 8 项资金及荣誉激励措施,提供 48 项惠企便利化服务,吸引和鼓励跨国公司将总部资源和相关产业资本、先进技术、最新产能和商业业态等布局苏州。苏州工业园区获评江苏唯一省级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39 家苏州外资总部企业参加全省外资总部企业云授牌,占全省总数的 54.2%。目前,累计拥有市级外资总部机构 197 家,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 171 家,占全省 51.7%,初步形成管理型、投资型总部、研发中心、物流中心、销售中心、财务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等多样化共享管理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新引进飞利浦家电全球研发中心、友达光电工业互联创新中心、空客研发中心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

(作者系苏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张 宁


作者 孙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