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江苏教育科学发展

作者
作者
优化创新效率研究解决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教育厅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招录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干部聪明才智,初步建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群众认可的干部队伍,有力推进了我省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干部人事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江苏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8月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我省今后lO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提出了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实现江苏“两个率先”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厅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组织和推进全省教育的科学发展。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形成推进发展的合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措施推动全省教育在新的起点上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提高干部队伍的迫切要求。干部素質的优劣决定事业的成败。干部素质高人一筹,科学发展就能领先一步。要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只有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干部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为干部的学习、工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形成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努力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改革发展作贡献。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当前,机关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解决。一是部分干部政策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大局意识和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部分干部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安于现状,服务效率不高,工作推诿、拖拉、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少数干部艰苦奋斗意识淡薄,铺张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部甚至以权谋私,以个人感情亲疏作为办事标准;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年轻中层干部较少,干部队伍的总体活力不够、朝气不足;五是部分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对基层情况、一线教师诉求了解不够透彻。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组织,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
  二、省教育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厅紧紧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抓好干部队伍常规管理的同时,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着重开展了以下探索。
  一是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的关键。2010年上半年我厅组织开展了厅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副处职干部竞争上岗工作,16名同志脱颖而出,走上了副处职干部岗位。由于宣传动员到位、政策把握准确、程序设计科学、过程组织缜密,取得了积极成效,进一步推进了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干部在教育改革发展事业中加强学习、钻研业务、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导向作用。
  二是创新培养机制,推进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干部挂职锻炼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改进干部作风,增强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密切与基层联系的重要途径。2010年10月我厅党组印发了《关于加强省教育厅与基层部门干部双向交流挂职锻炼工作的意见》,将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化、常规化,有计划选派干部,以援藏援疆、苏北扶贫、基层挂职等多种形式,到市县教育局、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等基层教育一线挂职锻炼。同时,根据基层教育部门和机关处室工作需要,择优遴选基层教育部门的同志到厅机关有关处室或事业单位对口挂职锻炼,实现教育厅机关与基层教育部门干部的双向交流。我们还明确,厅机关处及处以下干部中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都要到基层挂职锻炼;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原则上都要有基层挂职锻炼的经历。近三年来,我厅先后选派了21名优秀干部援疆援藏、赴苏北扶贫挂职、担任“科技镇长团”成员、到县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挂职锻炼。他们都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做出了贡献。
  三是深化能力提升机制,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厅组织厅机关处以上干部参加“菜单式选学”和在线学习,组织科级干部参加“5+x”培训,并已形成制度。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不断更新学习培训内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国际最新公共管理理论、教育理论和推进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实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把专家辅导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传统课堂教学与研讨交流考察结合起来,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计划地安排机关干部赴境外培训,拓宽干部的国际视野,培养干部的战略眼光。通过培训,推动了机关干部与时俱进,提高素养,开拓眼界,推进工作。
  四是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是干部队伍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制度。近年来,我厅不断改进干部考核工作,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任用考核结合起来,将考核工作与岗位履职、干部培养结合起来,将个人总结与领导评价、群众评价结合起来。多年来,我厅在干部年终考核时,都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候选人在全厅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民主测评结果作为确定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通过完善考核标准,改进考核方式,不断提高干部考核的科学性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监督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考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大命题,只有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下大力气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人才,才能建成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
  进一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教育厅机关,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在竞争中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为优秀年轻干部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将最合适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
  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制度。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切实可行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切实改进考核办法,探索“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考核方式,让基层群众在干部考核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提高干部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退出机制。干部能上不能下已成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要逐步建立正常的干部退出机制,明确干部“下”的标准,规范“下”的程序,将不称职、不胜任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具体化,提高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为做好干部“下”的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以促进公务员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多种形式培训并举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大力开展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专题培训。积极推进机关干部自主学习,引导广大干部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生活需要,作为人生追求,根据岗位需要和个人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进一步完善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建立干部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把挂职锻炼作为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教育部门和艰苦地区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通过完善制度,进一步明确挂职锻炼的目的、岗位职责和具体任务,同时对挂职锻炼干部实行跟踪管理和过程管理,确保挂职锻炼取得实效。


作者 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