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筑注入「绿元素」

作者作者
创新方案标准设计项目

今年 7 月 1 日,《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江苏成为全国率先为绿色建筑立法的省份。一直以来,江苏建筑节能工作紧扣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不断强化建筑节能硬性标准,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示范区示范引导作用,以建筑产业绿色化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创新与突破,取得了显着成绩。到 2014 年底,全省节能建筑总量超过 12.6 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规模全国最大、节能建筑比例在全国各省中最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超过 2.9 亿平方米,应用面积规模全国最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达 567 个,数量全国最多。

铁腕造绿 全国绿色建筑 1/4 在江苏

江苏建筑节能工作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一直以来,江苏以新建建筑强制执行节能标准作为关键举措,将相关要求落实至城乡规划许可、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基本建设程序各环节,通过多年的努力,江苏节能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推进新建建筑强制节能的同时,江苏开始将目光聚焦到可再生能源的一体化运用,要求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至少应用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技术;新建宾馆、酒店、商住楼等有热水需要的公共建筑以及 12 层以下住宅,统一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方式由零散、无序向规模化、一体化转变。

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都得到较好发展的基础上,江苏转向大力推进绿色建筑。2013 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自 2015 年起,全省所有民用建筑均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2014 年,《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发布,将绿色建筑要求作为地方标准纳入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2015 年 3 月,江苏省人大颁布了《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作为全国第一部绿色建筑地方法规,对绿色建筑的节能要求上升到法定层面。

目前,江苏绿色建筑数量位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总量的 1/4。无锡太湖新城、常州武进区分别获得国家首批认定的「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江苏节约型城乡建设实践」分别获得「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百佳范例奖」、「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全国唯一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和生态智慧城区展示教育基地」也在江苏落户,全省上下形成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

集成示范 打造绿色新常态

在绿色建筑技术单项示范、单体建筑示范的基础上,江苏意识到发展绿色建筑必须强调技术的集成应用,突出建筑单体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发展。2009 年,江苏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的工作意见》,明确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理念和做法,从建筑单体拓展到城乡建设管理全行业、全领域。

对此,江苏率先设立了绿色生态城区省级示范区,推动绿色发展从单体到区域、从单项到集成发展。2010—2014 年期间,共创建 54 个省级示范区,示范区内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近 1 亿平方米。目前,共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 38 个,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区 4 个,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县、区)12 个。

在此过程中,江苏按照规划引领、跟踪指导、特色打造、支撑体系、国际合作、评估反馈的工作模式,对绿色示范区工作进行全面推动。截至 2014 年底,全省 54 家绿色生态城区开展了 160 多项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系列专项规划的编制,涉及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建筑能源利用、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内容,为示范区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在指导示范区积极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及落地实施的同时,以太仓科教新城、常州新北区、苏州太湖新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示范区,已将专项规划指标体系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专项规划指标及技术方案落地实施上升至法定层面,确保示范区绿色生态的建设实施。

在支撑体系及评估反馈方面,江苏建立了覆盖全面的管理体系,指导示范区制定 200 多项管理、激励政策,涵盖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推动住宅产业化、支持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发展等,形成了上至政府管理、下至行业推动,覆盖全面的管理体系。

转变方式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推进建筑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方式,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风向标」。2014 年 11 月出台的《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到 2025 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将会成为主要的建造方式,全省新建建筑装配化率、新建成品住房比例均达到 50% 以上,装饰装修装配化率达到 60% 以上,对全社会降低施工扬尘的贡献率增加一倍。

据了解,江苏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开展较早,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7 年江苏即制定了《江苏省建筑工业化发展导则》,是全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进行建筑工业化技术规范指导的省份。同时,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各项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培育产业基地,大力推动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绿色建筑等各类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建设和成品住房发展,推动江苏住宅产业现代化健康发展。2011 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进程」,并确定了具体要求。

2014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江苏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地区之一,引导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目前,全省 10 多家大型建筑企业已探索开展建筑工业化。全省共有 7 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占全国总量的 1/7;省级以上康居示范工程、优秀住宅示范工程、成品住宅装修示范工程等住宅产业现代化各类试点示范项目约 700 个,覆盖住宅建筑总面积约 7000 万平方米。

资金引导 成就「绿色成绩单」

2008 年,江苏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专门用于鼓励支持省内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绿色建筑示范推广。7 年来,专项引导资金持续引领着江苏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示范项目类型也逐年调整、丰富完善。

2010 年前,专项引导资金主要设立了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低能耗建筑、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和建筑节能科技支撑等 5 种类型项目。随着「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发布,对建筑节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再生能源建筑进一步实现了规模化应用,绿色建筑也呈现普及化态势。

2010 年,专项引导资金从单个项目示范向区域集中示范拓展,创新开展了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并对建成使用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给予配套奖励、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给予资金支持。2013 年,江苏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专项引导资金率先支持了绿色建筑示范市(区、县)创建及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2014 年,在新建建筑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既有建筑改造示范区(市、县)等新内容。

2008-2014 年间,江苏共获批各类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 628 项,补助财政资金 15.66 亿元。其中,绿色建筑区域类示范项目 54 项,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项目 132 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单体项目 47 项,既有建筑改造示范区(市、县)项目 2 项,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 45 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低能耗示范项目 159 项,成熟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86 项,绿色建筑奖励项目 42 项,建筑节能科技支撑项目 60 项。

(作者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责任编辑:金 雯


作者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