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转型要出实招见实效

作者
作者
优化创新开发提升项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从江都实际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工业强市第一方略,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着力提升支柱产业,着力主攻重大项目,着力优化创新载体,着力集聚创新资源,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全面提高区域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开创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新局面。
  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各类产业在调整创新中提升层次和水平,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突出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制造及配套件、机械电子三大产业,着力提升科技研发力、市场控制力,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开发行业高端产品、填补国际国内空白产品和进口替代产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批特色镇,建成3-5个产销规模超500亿元的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行业领先企业;大力培植智能电网、节能环保、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担保、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主业突出、配套完善的现代工业发展体系。
  加快主攻重大项目。加快工业經济转型升级,招商引资是关键抓手,项目建设是强力支撑,产业园区是重要平台,三者必须有机结合,形成整体优势。我们将把强化招商选资、集聚重大项目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坚持外资、民资、国资、金融资本、上市融资五资联动,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更加注重嫁接式招商,更加注重基地型招商,加快引进一批超10亿元或1亿美元的龙头型重大项目,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层次高的优质项目,引进一批企业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用最优载体和最佳政策吸引各类优质资源落户江都。进一步创新园区开发模式,以滨江科技城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泛科技园区建设,逐步将滨江科技城打造成为我市创新载体的示范区、创新资源的集聚区和创新发展的展示区。
  加快集聚优质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市将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眼光、更优的政策,着力构建三大高地。一是构建创新人才高地。坚持人才优先投入、优先发展,努力抓好高端领军人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高素质企业家团队、岗位适用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二是构建科技研发高地。以滨江科技城为基地、以滨江科技大厦为先导,大力引进实验室、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研究院所,使沿江开发区成为高新企业的孵化基地、高新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的展示基地。三是构建品牌质量高地。大力实施名品名牌战略,推动品牌建设与专利开发、质量建设的有机结合,在特色产业基地、行业龙头企业中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商标,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商标20个以上,创成国家级优质皮鞋生产基地。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江都是国家南水北调的东线源头,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将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节能减排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下决心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产能。紧紧围绕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抓住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水源地“五个重点”,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力优化生态环境。
  (作者系中共江都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丁和平


作者 倪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