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城市的温度

南京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大大释放了城市温度。
2022 年到来前夕,又有 9 名在宁流浪乞讨人员拿到了户口簿,落户南京。2021 年,南京已为 374 名流浪乞讨人员完成安置落户。他们大多有不同程度智力或精神障碍及肢体残疾,不能说明真实身份,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由于不具备合法市民身份,也无法享受国家兜底保障。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困境,南京出台了长期安置制度,依法依规为符合条件人员办理户口登记,使其得以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市民待遇,重塑人格尊严。因有制度保障,南京已实现流浪乞讨人员动态清零。
习近平总书记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提升了救助管理精准度,拓宽了社会治理覆盖面,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而城市温度,本质上正是这种民生情怀。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是基于城市产业转型、功能提升、设施优化等原因对城市建成区进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实现流浪乞讨人员动态清零,对我们在城市更新中充分释放城市温度,更具有启示意义。
既要「整治」更要「善治」。城市更新离不开「整治」,即对某项突出问题集中整顿治理。城市更新更需要「善治」,即由「管人」转向「服务人」,把相应权利还给百姓,营造和谐有序环境,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整治」是「善治」的前提。不集中力量攻克顽症,「善治」就缺少基本条件。「善治」是「整治」的目的。实现「善治」,「整治」成果才能得到巩固提升,使治理效果最大化。依法依规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使其「有家可归」,从源头上解决了治理难题,为「善治」打下了根基。从这个视角看,城市温度既是民生情怀,也是基层治理根本途径。
既要「向上提升」,又要「往下兼容」。面向未来,江苏明确了「六个显着提升」目标任务:一是综合发展实力显着提升,二是人民生活品质显着提升,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显着提升,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升,五是共同富裕水平显着提升,六是社会治理效能显着提升。「六个显着提升」要靠城市更新,其关键则在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一以贯之。同时,也不可忽视「往下兼容」,就是尊重差别正义原则,保障困难群体在城市更新中得到相应实惠。「往下兼容」到位,「向上提升」则会因社会和谐而更顺利。依法依规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既释放了社会温度,也彰显了执政智慧。
坚持以群众「咧嘴笑」为标准。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说:「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流浪人员从「流」到「留」,涉及信息核查、信息采集、办理身份证等诸多难题,但坚持以群众「咧嘴笑」为标准,就能自觉践行先行先试精神,靠制度创新化解难题,在城市更新中充分释放城市温度。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多干群众「咧嘴笑」之事,民心必能在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释放出巨大能量。
作者 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