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车让人 人快走」说开去

作者
作者
优化探索效率规范质量

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车让人」在很多城市已经广泛推行。笔者所在城市,不少路口悄然换上了「车让人,人快走」的指示牌,这也成为了马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司机在斑马线前自觉停车让行,行人则快速通过,有时还会互相致意。这种无声的默契,不仅体现了文明,也温暖了人心。

从「车让人」到「车让人,人快走」,是将司机的单方面行为变成了司机和行人的互动,既保障了行人的通行权,又照顾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对于司机来说,「车让人」的背后是来自法律的明文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交规也对「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行为予以记 3 分的处罚。对行人来说,「人快走」更多的是来自道德上的约束。作为「车让人」的受益者,行人快速通过,既是对司机礼让的积极回应,也能尽快让道路恢复畅通。法律的刚性和道德的柔性互为补充,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车关系,更体现了城市交通管理的日趋精细化。

当然,精细化管理不只是严格执法、道德倡议而已,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同样不可或缺。车让了人,人不快走怎么办?有的城市街头有交警和志愿者,对行人进行导引规范。行人等待时间太长怎么办?一些城市推广使用了按钮式红绿灯,行人按一下路旁信号灯灯柱的按钮,稍加等待,红灯随即变成绿灯,就可以安全通过马路。

不管是「车让人,人快走」,还是按钮式红绿灯,抑或是志愿者疏导,从小处说,是对人车关系和谐共处的一种探索,往大里讲,也是对安全、公平和效率的一种平衡。既要文明礼让,又要充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权利,还要尽量降低对交通效率的影响,这些都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反映着政府的治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关系着区域的竞争能力。因此,一定要从市民最关注、最易突破、涉及面最广泛的问题入手,明确市民的需求,让管理有的放矢,这就要求畅通意见渠道,能够收到市民的唿声并及时落实;同时,梳理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流程,在更好的管理服务和相应的成本之间获得最优解;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反馈机制,不断改进既有的技术体系、规范标准以及制度机制,使之更符合人的需要。如果将「车让人」视为精细管理 1.0,那么「车让人,人快走」就是精细管理 2.0,之后还会有 3.0、4.0……正是在不断的「改进—反馈—再改进」中,城市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获得提升。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微之处见真章。从本质上讲,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是政府重塑价值观,转变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公众、市场、社会的关系,综合运用法律、市场、行政和社会自治等手段,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提高服务管理质量。唯有把管理精准落实到「细枝末节」,像「绣花」一样「铺针细于毫发」,我们的城市才会更有「温度」,老百姓才会更有获得感和归属感。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金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