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锡山样板」

营商环境好,企业信心强,城市口碑佳,发展动力足。2023 年年初,在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开设餐饮店铺的「东北大哥」李彦明发布视频盛赞当地营商环境,一时全网刷屏,被广大网友评为「最强招商视频」。在 3 月 28 日召开的全省机关作风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省委书记信长星向全省上下发出号召,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奋起再出发的姿态,矢志锻造一流作风、营造一流环境、创造一流业绩,并特意提及锡山区安镇街道基层干部帮经营主体解决燃眉之急的服务之举。这既是对锡山营商环境的充分肯定,更是对锡山的鞭策和鼓励。近年来,锡山始终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来抓,坚持「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的理念,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锡山样板」。
聚力打造「实实在在」的政策环境。强化政策引领,提高惠企政策的精准度、创新度、知晓度,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提高精准度。针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不同规模企业,研发类、制造类、服务类等不同类型企业,精准滴灌、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出台助企纾困 15 条、稳增长 19 条、支持企业上市 15 条等政策措施。及时调整优化已出台的政策,动态开展政策执行和绩效评估。提高创新度。根据市场主体需要,积极研发创新惠企措施,发布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建立健全税费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打破属地服务限制,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全量」同城通办。持续强化金融赋能,举办锡山金融合作恳谈会,发布「金融赋能十二条」,着力构建更加紧密的银企「发展共同体」。提高知晓度。按照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标准,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完成企业「E 键通」平台迭代升级,实现惠企政策「一站集中、精准推送、智能匹配、主动提醒、免申即享」。2022 年兑现停业补贴 1612.6 万元、区级纾困资金 1.29 亿元。
聚力打造「便利顺畅」的市场环境。坚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做到高效有序、标准规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市场准入「清单化」。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全覆盖管理,编制公布区级 181 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推进 58 个镇(街道)赋权事项规范运行,清单之外不设市场准入门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机制,凡不属于负面清单中的事项,一律非禁即入、非禁即准。政企沟通「常态化」。创新举办政企「周周早茶会」,加强政企之间的沟通交流,目前已举办 13 期,参与企业家 48 位,累计收集并推进解决企业诉求 55 条。邀请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建立与行业协会商会定期交流机制,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每年发布营商环境提升工作举措,入选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名单。针对安评、环评、能评、稳评等领域,开展中介服务机构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信用建设「体系化」。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构建以「信用 + 风险」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在全省首创信用修复辅导站,支持 371 家企业移除经营异常名录,引导企业修复行政处罚公示信息 304 条,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聚力打造「方便高效」的政务环境。把「金牌店小二」精神落实到政务服务全过程,让各类市场主体办事更高效、更便捷、更舒心。树立一个「理念」:企业至上。坚持「企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企业的发展就是自己的追求」,只要是有助于服务企业、有助于服务发展的就充分放权、鼓励创新。建立解决企业诉求地方政府首要负责制、倒计时制度,提供帮助企业化解当前突出矛盾的高效性服务、突破瓶颈制约的指导性服务、构筑更多优势的增值性服务。以服务助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去年锡山净增年度入库「四上」单位 202 家、列全市第一,上市企业累计达到 21 家。坚持一条「原则」:能快则快。在全市率先实施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大综窗」改革,区级 493 个事项全面实现一窗式无差别受理,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智能办」,通接通办的高频事项全部实现「通接通办」,在锡山新办企业做到了「一次办」「一日结」「零费用」开业。推行一套「方式」:专班服务。在全市率先组建区级稳增长服务专班,突出「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一平台一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对内稳生产、对外抢订单、对上争资金,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今年一季度锡山 GDP 增长 5.6%。建立省市重大项目「一项目、一小组、一工作群」推进机制,推行「审批专班、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帮办代办、限时办结」五位一体服务,实现策划即入库、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用。
聚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坚持依法保护。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优先处置侵害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人身权、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出台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首个行政指导规范性文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在更多领域建立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机制,加强企业专利「快审」对接服务,在锡山从申请到获得授权最快仅需 7 天。坚持区分界限。践行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依法审慎使用行政、刑事强制措施,探索建立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机制,「审执结合『类个人破产』衡平机制」被省高院评为创新机制。深入开展「产业链 + 法律服务」行动,面向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成长中的烦恼」,分类提供便捷、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去年锡山各类经济纠纷案件的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位居全市第一。坚持长效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出柔性执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等 20 项制度措施,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工作专班、一个常态化的联席会议机制、一套体系化的制度规范,形成「三个一」联动工作格局,切实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的作用。
聚力打造「贴心暖心」的人文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感受到政府就在身边、服务就在眼前。在服务保障上体现「亲」。制定出台《支持和鼓励企业敢干的行动方案》,量身定制 4 个方面 14 条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氛围。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充分信任、依靠和尊重企业家。专门成立锡山青年企业家协会,打造新生代企业家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广大新生代企业家有更强的认同感、归属感。传承弘扬「四千四万」精神,讲好新时代锡山企业家故事,不断激发企业家创新创造热情。在守住底线上做到「清」。坚持把作风建设融入营商环境提升全过程,全面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先学先行,结合大兴调查研究,更好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开展「清风护航」行动,设立「营商环境监督点」,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厘清政商交往底线红线,推动政商关系在依法依规、界限分明、公开透明的轨道上良性互动。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锡山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何乐
作者 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