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做优转型发展关键增量

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作为主攻方向。全省工信系统将紧紧抓住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全面建强数字经济。
打造数字中国江苏样板,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累计建成 5G 基站 11 万座,网络规模排名全国第二。算力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类)。全省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 44 万架,位居全国前列。
数字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苏州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无锡物联网、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无锡市被认定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我省中国软件名城达到 3 个,位居全国第一。累计培育 10 家省级大数据产业园、6 家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7 家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3 个省级区块链产业集聚区。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徐工信息汉云、苏州紫光云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上云」企业累计超 30 万家。实施「平台 + 园区」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打造 16 家省级「互联网 + 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全省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42 个,标识注册量达 370 亿、标识解析量达 210 亿,接入企业 1.7 万家,均居全国首位。
数据要素价值不断激活。我省成为全国首批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试点地区,20 家单位通过评估。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17 家企业开展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培育工作,储备 70 多个候选项目,引导构建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在优化存量上,巩固提升基础优势产业。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基础优势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上下游对接配套、重大项目跟踪服务、龙头骨干企业培育,精准实施强链补链,打造集成电路、物联网等地标性产业集群。聚焦工业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施「领军企业软实力提升行动」,培育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到 2023 年,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达到 3.5 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 1.3 万亿元。
在培育增量上,做大做强新兴数字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构建大数据产业「1468」发展体系,打造「大数据 +」卓越产业链。实施区块链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六个一」工程,形成「1+3+N」产业布局。实施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争创和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创新发展试验区。到 2023 年,全省大数据、区块链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超 15%,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1500 亿元。
在激活新要素上,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持续推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扩大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推动发展大数据清洗等新产业,打造相关产业基地,提供高质量数据要素资源。到 2023 年,新增 40 家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企业,力争 100 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推动数据确权、资产定价等标准、规范研究应用,培育数据标注、交易等新业务主体,构建多主体、多层级的全省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到 2023 年,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试验区、特色数字产业创新基地。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树立转型升级新标杆
在推进路径上,突出对不同主体分类施策。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集成创新工程,重点支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 全连接工厂,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对中小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推进工程,通过「上云用平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对工业园区实施数字化提升工程,建设省级智能制造先行区、「5G+ 工业互联网」先导区、「互联网 + 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到 2023 年,试点建设 30 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累计建成 150 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 万家星级上云企业。
在生态构建上,突出服务商培育与产业链协同。实施领军服务商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优秀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工程,围绕 50 条重点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加速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推进「强链拓市」专项行动,促进工业电商平台和工业企业全面对接,实现「云供应、云生产、云销售」。到 2023 年,重点培育 150 家智改数转优秀服务商,建设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平台 5 个。
在要素支撑上,突出人才引培、金融服务和环境营造。开展产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试点,实施数字化产业工人培训工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多举措引进培养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加强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投贷联动模式,开设「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融协作服务创新。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进集群活动,支持有条件地区举办全国及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峰会、大赛及展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实施智慧江苏建设升级行动,提升转型升级获得感
以数字新基建为引领,全方位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优化提升先进泛在网络基础设施。加快 5G 网络建设,推广 5G 行业虚拟专网。超前布局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引导数据中心集群化发展。加快江苏(无锡)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以及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构建泛在互联智能感知的城市级物联网,打造城市数字孪生体。到 2023 年,全省 5G 基站超 20 万座,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规模达 60 万架。
以扩大信息消费为突破,积极拓展数字生活新空间。实施信息消费「三品」行动,加快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载体。强化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新型消费类数字产品及服务供给,推动消费场景应用创新及体验提升。推动国家四部委「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频推广活动落地落实,打造超高清视频体验门店和示范小区。到 2023 年,建设不少于 20 家信息消费综合体验中心,在核心商圈、总部 CBD 设立一批信息消费体验门店,培育 20 个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
以智慧江苏工程为重点,加快「简政智治、兴业惠民」。持续开展智慧江苏示范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建设,遴选 50 项重点工程、10 项标志性工程。在智慧民生领域,推进智慧健康服务、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提升工程,按照适老化要求,优化数字产品及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城市治理领域,提升公共安全治理、安全生产管控、应急指挥调度、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全面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体系。□
(作者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作者 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