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扎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根子

作者
作者
方法标准深入研究解决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萌芽于建党初期,提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后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党的群众路线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党员干部确立起更高的价值追求。

当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贯彻群众路线上,一些部门和同志仍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些倾向需要引起警惕。有的干部「轻看」群众,没有真正敬畏群众、平等对待群众,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有的干部「远离」群众,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有差距,「宅」在机关不接地气,下了基层也是「猫」在房间不察实情,「浮」在面上不掌握民心民意。有的干部「漠视」群众,对自己的事「琢磨」得多,而对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关注不够,推诿扯皮。有的干部「折腾」群众,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在意,只求上面能挂号、不管基层要不要。有的干部「躲避」群众,表现在思想上不接受监督,把监督当成与自己「过不去」,明知重大决策要集体研究却独断专行,躲着群众、绕开群众,听不进群众的意见。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理论源头、实践要求着手,深扎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根子,增强坚持和贯彻走群众路线的坚定性自觉性。

群众路线是一种根本指导,必须作为思想理念来遵循。我们的每项工作,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只有与实际贴得越紧、与群众靠得越近,工作的方向才越对头,建设的成效才越明显。我们的工作不只是来教育人的,更是服务人的,要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把基层解决不了的「难事」当做「家事」来办,多做稳人心暖民心、提高「舒适度」的好事实事。必须以基层群众为镜,拜基层群众为师,掌握民情、回应民意、汇聚民智,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说到的要做到、承诺的要兑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让群众做「裁判员」和「鉴定师」,真正能够选择人、评价事、监督「位子」、影响「帽子」。

群众路线是一种优良作风,必须作为传家法宝来传承。要聚焦不良作风等问题,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坚决纠正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行为。转作风不能坐等,必须注重从思想根子抓起。群众意识是党性观念的源头,「四风」之根在于心灵决堤,心灵一旦决堤,底线必被冲垮。要切实打牢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根基,要引导党员干部着力解决思想庸俗化、思想浮躁、思想脆弱、思想懒惰等问题。决策办事前看一看、问一问,是否站在基层的立场上,是不是代表群众的利益。

群众路线是一种科学方法,必须作为看家本领来磨练。攻坚克难,危中寻机,更加需要练好贯彻群众路线这个看家本领。必须放下架子、下移重心、平实行事,多交基层朋友,牵手群众、尊重群众,真心交流、真诚相依,增强平等感、强化亲切感;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参与到基层各类会议中掌握实情,找准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多从一线群众中找对策、寻良策,与群众坐一条板凳、担同一份责任,让群众的意见愿望及时反映、思想困惑实时疏导、困难需求跟上解决,真正贯彻群众路线,以担当肩负使命,以实干成就事业。

(作者单位:徐州市纪委市监委)

责任编辑:朱瑾


作者 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