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部敢为」成为地方发展最强担当

「干部敢为」居于「四敢」首位,具有引领性、决定性作用,既是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寄予的希望和重托,更是应有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今年以来,新沂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对标「四个必须」「四个走在前」,以「干部敢为」示范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全力推动新沂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坚定「敢为」的方向坐标,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更加坚定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找准坐标定位,锚定前进方向,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要深刻理解把握「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主动谋划、找准落点、狠抓落实,把「必须」的要求转化为「必然」的自觉,确保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推动新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深刻理解把握「四个走在前」的重大任务,抓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个必然要求、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最终目的,更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作风,确保新沂高质量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动将新沂发展置身「总要求、总目标、总蓝图」中考量,聚焦「一支点一门户一中心」和「徐州县域工业领头羊」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工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创新驱动、投资驱动、生态驱动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促进项目、平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政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实力新沂、美丽新沂、幸福新沂。继「重大项目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后,我们把「发展质效提升年」作为今年的工作主题,认真践行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城乡、民生三大发展质效,争第一、创唯一、敢闯敢试敢担当,真正以「争先」精神干出「率先」成绩。
明晰「敢为」的实践路径,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意义。干部敢为,就是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沂的历史方位,更加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突出创新驱动「强动能」。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强化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关键技术攻坚、高新产业提升、创新平台提质、创新生态优化、产业人才集聚」五大行动,集聚、整合和开发创新资源,不断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充分放大「钟吾英才」政策效应,推动高端人才向企业集聚、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全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守实体经济「固根基」。始终秉承「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新沂高质量发展基础;没有大项目,就没有新沂现代化发展未来」的理念。发扬「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的良好作风,围绕项目转、盯着项目干,跑出重大项目只争朝夕的「徐州速度」。加快集聚集群发展,聚焦「4+4」先进制造业体系,大力实施「头雁计划」「雏鹰计划」「筑巢暖窝计划」,鼓励传统产业「二次创业」,不断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提高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逐步形成既有顶天立地大树成荫的大企业作引擎,又有铺天盖地小树成林的中小微企业作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增创枢纽经济「新优势」。牢固树立「新沂外即为外」的理念,充分放大区域性中心的比较优势,大力实施港口、高铁、通航、公路、铁路「五大枢纽工程」,以枢纽聚产业,以产业强枢纽,让「枢纽新沂、开放门户」成为鲜明特质。充分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 型)、新沂港、通航产业园等优质开放平台,大力引进一批高质量枢纽偏好型企业,促进枢纽、物流、产业三大优势有效转换。
厚植「敢为」的民生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干部敢为,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筑牢为民信念,甘于为民奉献,永葆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兴办民生实事,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全域推进「环境提升」。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书记工程」,连续三年推动「美丽新沂」建设成为人大「1 号议案」。累计投入 50 多亿元,全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骆马湖出入湖河道生态整治、骆马湖退圩还湖项目被列入国家「山水工程」名单 。全域打造新沂「1 号公路」,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每年创建特色田园乡村 10 个、美丽宜居村庄 100 个,加快实现村庄菜园化、果园化、公园化、沿河沿路景观化。高度关注「一老一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民生七有」,每年编排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工程,打造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的普惠性民生。建成 7 个覆盖全域、设施先进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把教育作为民生「1 号事业」,突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引进来」合作办学,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坚持共同富裕导向,把保障就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根本,以重大项目引导就业、以职业培训拉动就业、以公共服务保障就业,持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深入实施「凤还巢」工程、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等,加快「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 GDP 增速。发挥共同富裕示范村头雁作用,引领各村因地制宜拓宽增收路径,实现村集体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锤炼「敢为」的务实作风,营造担当实干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关键在干部。我们将充分调动干部「敢为」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展现新沂干部的「大有作为」。重实绩、看担当,激发「干部敢为」的锐气。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旗帜鲜明选用敢为者,以考评之变聚发展之力,以组织有为促干部敢为。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评价干部、奖优罚劣的重要标准,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培养锤炼干部,大张旗鼓表彰「三牛型」干部,以鲜明导向激励干部把「敢为」的精神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上。重学习、强本领,涵养「干部敢为」的底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开展「三进三解」调研活动与转变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结合起来,持续深化践行「四个万家」、促进「四个建设」,不断锤炼干部「敢为」的魄力、「善为」的本领。推行「一线培养链」,聚焦一线所缺、岗位所需、干部所长,注重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中磨炼干部,让广大干部干在一线、比在一线、考在一线,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重激励、严约束,提振「干部敢为」的士气。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持续完善严管厚爱制度,用好用活「三项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干事者遮风挡雨、撑腰鼓劲,最大限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干劲。常态化加强党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大力建设「钟吾清风」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共同维护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中共新沂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作者 陈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