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想凝聚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

作者
作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近年来,沭阳县始终坚持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党建为根,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沭阳以整改上级巡视巡察反馈意见为契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牢抓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待下干部管理库」等创新做法取得成效,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建强基本阵地,投入 4100 余万元提档升级 64 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让村级服务有温度有色彩,积极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红磁场」。建优基本队伍,清理不胜任现职村干部,选聘 6 名优秀村书记进「事业编」,用好 1392 名新村干和 349 名社工,让村干部成为「主心骨」「领头雁」。提级基本保障,将村级运转经费提高至每个村 38 万元/年,通过「强村三项试点」把村集体年收入提高到 18 万元以上,成为全省首个村级零债务县,让村级党组织有钱办事。提升基本组织,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精准整顿软弱后进(涣散)党组织,推进党组织与农村新型社区同步设置、党建工作同步开展,推动「两新」组织实现「两个全覆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健全基本制度,提升「三会一课」质量,深化议事会议大事、村书记述村事、村监会释疑事、服务组调民事「四事工作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抓实基本活动,强化「组织在于活动」理念,坚持一月一主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坚持生态为家,积极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创新举办县委常委绿色发展讲坛,全力抓好生态治理、涵养、富民三篇文章,坚决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治理方面,以压倒性思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压紧压实河长制责任,扎实推进「散乱污」企业、化工企业「四个一批」治理,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涵养方面,深入推进韩山生态修复、环城生态圈、花木主产区、南城区湿地公园、钱集生态经济示范镇「五大生态工程」,守住生态禀赋、做大生态绿量。生态富民方面,大力实施花木产业由苗木向鲜花、绿色向彩色、地栽向盆栽、卖产品向卖风景「四个转型」,成立县文旅集团,建设 80 公里长旅游公路,推进西郊森林公园、中闽花海、胡家花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努力将生态资源转为富民资源。

坚持产业为纲,始终坚守实体经济。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成功承办首次在县区举办的全省重大项目建设观摩推进会,不断擦亮「全国工业百强县」品牌,努力实现在苏北县市工业最有实力。积极打造工业地标,力争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通讯产业用 3—7 年时间分别成长为千亿元级、300 亿元级、200 亿元级产业,天能集团成功跻身「百亿级俱乐部」,瑞声科技、正中新材用 2—3 年时间成长为百亿级企业。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坚持「聚焦主导产业、引进重大项目、突破外资企业、培育优势板块」,确保每年引进 5 亿元以上项目 25 个以上,其中超 10 亿元项目 10 个、1 亿美元项目 1 个,全力突破百亿元级项目。着力做优园区载体,立足沭阳经开区这个苏北唯一落户县城的国家级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加快建设半固态精密成型、电子通讯、智能针织等先进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在全国、全省排名逐年提升。

坚持创新为魂,把创新摆在发展核心位置。把发展需要、群众期盼作为改革创新重点,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沭阳汇聚。塑造「金牌服务口碑」。深化「放管服」改革,「3550」提速为「2345」,一张网下乡进村,行政审批局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见面审批事项排名全省第一,积极弘扬沭阳亲商、安商、富商的好传统。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观。先后引进院士 1 名、国家特聘专家 22 名、省「双创团队」3 个,已创办、孵化睿甲金属等项目 26 个,实现引进一名人才、落户一个项目、积聚一个产业。坚持筑巢引凤、为凤筑巢并举。积极筹建省级高新区,新建源航智创园等 4 个科技综合体,筑巢引凤吸引科技创新要素;推动软件产业园内涵提升、高创园扩建升级,为凤筑巢提升创新浓度。

坚持特色为要,厚植传统文化之根。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擦亮文化印记。打造沭阳文化名片,建成吴印咸故居并举行国家级摄影展,修复潼阳县政府遗址,重建淮海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建设迎薰门遗址公园,增强市民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精品文艺创作,歌曲《虞姬》、淮海戏《胖嫂当官》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常态评选紫藤文艺奖,提升沭阳文化影响力。建设活力城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南城区物流、教育、商业、创业孵化「四个中心」,万达广场、中央广场、传智学院一期等项目投入使用,努力实现在苏北县市城市最有活力、服务业最有影响。唱响花木之乡品牌,加快推进花木产业「四个转型」,「沭阳月季」「沭阳地柏」「桑墟榆叶梅」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明年通过验收,加快实现农业在苏北县市最有特色。

坚持民生为本,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沭阳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份,已实现脱贫摘帽,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大督查表彰,成功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典型县。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做到近贫预警、有贫帮扶、脱贫保稳,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临贫、易贫人口」入贫。全力补齐民生历史欠账。深入推进农房改善和优质教育、公立医疗、区域供水「1+3」重点民生工程,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其中农房改善计划 3 年改善农房 4.3 万户,对四类困难群众,做好兜底保障和就业创业文章,确保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推行「党群见面会」,整改落实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意见,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作者系中共沭阳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卞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