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目标 全力以赴稳企畅链保发展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面对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产的双重挑战,南京市栖霞区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要求,树牢稳主体、保畅通、促长效三大目标,优服务、疏堵点、强机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栖霞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务实举措,贴心服务,助推企业逆势增效
栖霞区聚焦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找准政策落地的着力点,把政策的「规划图」变为工作的方向标、任务书,助力企业度过疫情「倒春寒」,切实稳住经济大盘。
专班制推进,凝聚合力攻坚克难。栖霞区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重大项目、工业经济、房地产业、债务化解、消费促进等五个工作专班,优化工作模式、集中力量攻坚,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三区党(工)委全面统筹、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专班工作周调度制度,利用横道图、鱼刺图分析法将工作进度落实到每一天,职能部门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确保难题解得了、生产上得去、经济稳得住。
链条式服务,惠企政策落细落实。栖霞区建立学习宣传、解读辅导、贯彻实施的「政策落实链」,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针对留抵退税等重点惠企政策,在南京市率先推出宣讲视频和应知应会口袋书,媒体平台滚动播放、派发,营造服务企业发展浓厚氛围。数据赋能政策兑现,建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政策通」,整合辖区内 6.6 万家企业信息和中央、省、市、区四级政策,为企业提供「一键式」政策匹配、申报参考等服务,通过推行「免申即享」功能,实现惠企政策「一次点击、实时兑现」,进一步提升惠企效率。用好用足「真金白银」政策,有效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1 至 5 月全区新增法人企业 5730 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清单化落实,点面结合助企纾困。开展「助企走访月」活动,由区领导带队走访,分行业统筹推进,各板块全面覆盖,深入走访 200 余家「头部企业」及辖区重点企业,宣贯助企纾困政策、了解生产经营状况。梳理企业「个性诉求清单」,「一企一策」提供靶向扶持,针对疫情导致「链主」企业保供困难,帮助企业搭建供需平台,促成配套企业复工、关键零部件保供,精准助力企业稳工达产;针对疫情期间「闭环管理」企业稳岗个性难题,在岗位技能提升、疫情防护、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服务,有效保障企业稳产稳定。全面摸排「共性问题清单」,建立承办部门职责分工机制,逐一落实、销号,变「企业找服务」为「政府送服务」。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工难题,强化企业与人才对接,对 18 所驻区高校开展就业意向调查,上门走访 215 家重点企业,收集岗位需求信息 2.2 万个,通过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形式,助推毕业生与企业「牵手」。
锚定重点,多方联动,保障「公铁水」联运畅通
栖霞区公路、铁路、港口俱全,是南京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地区保供的关键。为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栖霞区综合施策保障供应链畅通,在供应链承压测试中交出稳健答卷。
成立突击队,专班驻点「保畅公路」。作为南京「东大门」,栖霞区是外防输入和物流保畅的重中之重。织密「公路卡口防护网」,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奔赴沪宁高速、八卦洲长江大桥、栖霞山长江大桥等三个高速卡口查验点,24 小时轮班驻守。引导重点涉疫地区来宁货车使用「宁畅运」「栖霞区来宁人员转运引导群」等平台提前预约,及时了解来宁人员信息,第一时间对接卡口查验、引导和应急处置。派驻专员驻守关键点位,「一对一」闭环引导驻区企业物流车辆,优先查验、优先通行,24 小时开具省内外通行证、路条证明等,及时通报各地疫情,保障货物运输通行无阻。
构建新体系,多级联动「保畅铁路」。驻区企业南京东机辆段作为保障京沪、沪宁一线重要的铁路运维枢纽,对铁路保供意义重大。发现阳性病例后,栖霞区构建「三级两方」管控体系,在市委市政府提级管理设立工作专班的基础上,成立区级工作组、专项组以及所属街道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东机辆段成立疫情处置领导机构,疾控专家和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会商调度,第一时间科学研判,制定并落实具体举措。创新「流动式」闭环管理模式,加强风险区域、转运环节和隔离酒店等管理措施,对确需流动的司乘人员实施全程闭环管理,转运环节专人专车接送,对转运车辆的工作人员严格落实工作场所和隔离酒店「两点一线」管理制度。从发现病例到转入常态,东机辆段病例未增加、风险未外溢、保供未受阻,在疫情防控和保供运转之间取得了最佳平衡。
统筹一盘棋,分级分类「保畅水路」。龙潭港是长江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专用集装箱港区,也是南京地区国际集装箱进出口的唯一通道。疫情发生后,严格实施船舶信息申报制度,对更换船员的国际货轮,在岸边设置下船人员「无接触式」防疫通道,由海关边检等部门完成查验。上线 24 套智慧岸电设施,为靠港船舶提供自助接电、自动停送电、线上结算等业务,全力保障船舶和船员的基本需求。强化进港车辆管理,对本地物流运输司机进行防疫培训,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对外地车辆实行预约制,从下高速到完成作业返回高速全程接送引导,确保车辆在宁期间闭环管理。设置「爱心停车场」,为滞留货车司机提供核酸检测、健康码转码、基本生活等服务保障。
明晰责任,健全机制,推动稳企保链常态长效
栖霞区重点围绕区域联防联控、应急能力建设、产业安全观等方面,明确政府主导作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积极建立并完善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保障机制,做到有备无患。
建立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为保障区域协同发展和驻地企业、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栖霞区依托龙潭街道党工委与句容市宝华镇党委结成的「跨区域党建联盟」,对两地居民跨区域往返必经交界点实行「双管」,设置防疫卡点,24 小时轮班值守,对过往车辆进行查验,并建立来往人员信息资料库,携手推进疫情防控一体化,筑牢跨区域防疫一线关卡。强化信息互通,摸清在宁句两地通勤的企业员工、小区居民底数,及时共享信息,简化流调程序,提高处置效率。做好两地人员管理,为滞留居民提供生活服务保障,设置核酸单独检测时段和专用通道,办理宁句通勤联防联控卡,解决通勤人员跨区域上班难题。
构建重点企业闭环管理机制。为保障疫情期间企业生产不受影响,栖霞区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卫健、公安、城管、发改、交通等部门通力合作,围绕原材料供货渠道、食宿仓储场所分区分类管理、员工健康情况监测等重点环节,引导企业建立「闭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预案」,确保应急状态下迅速实现转换,将疫情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区内蔚然动力、LG 系企业修建了临时宿舍区、仓储区,开辟了单独的原材料和货物通道,员工生产生活实行全封闭管理,极大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冲击,以管理的「闭环」保障生产的「循环」。
探索重点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实施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新型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分析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地区企业间的产业关联,以产业为圆心、配套需求为半径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引导重点企业进行「配套圈」区域化布局,提升全产业链「抗压能力」和发展韧性。开展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启动产业基础再造项目,重点攻关「卡脖子」难题,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释放数据要素潜力,从战略高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朱瑾
作者 戴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