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筑起「梦想小屋」

作者
作者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或离开人世、或重病瘫痪、或不知所踪,他们只能和愿意抚养自己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或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虽然他们少了父母关爱,但在党委政府的政策托底下,孩子们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他们没有放弃学习,可缺乏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渴求更多的爱与亲情。2020 年 12 月,江苏团省委吹响全面实施「梦想改造 +」关爱计划的集结号,聚焦 6—16 周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重点的困境青少年群体,通过建设 1 间「梦想小屋」、落实 3 项结对机制、实施 6 个关爱项目,改善困境青少年成长环境,精准服务他们健康成长。这项工作成为我 2021 年 3 月接任东台团市委书记的第一项重要任务。让哪些孩子来享受这个政策红利、如何把温暖送到真正需要的困境儿童手上?资金从哪儿来、谁来建?怎样才能真正把小屋建好,质量得到保证,还能让孩子满意?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到孩子?这些问题一下子涌入我的脑海。

争当「成长筑梦师」

拿到市民政局给予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名单后,我第一时间召集团干部们进行讨论。之后决定,关爱对象范围在基于民政局提供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孤儿的名册基础上,可优先将低保家庭中特别困难的困境青少年纳入,由镇村团干部进行第一轮走访摸排,然后我和副书记分别带队进行走访核查,在本人自愿申请的前提下,经所在村研究、公示,镇审核等程序,确定关爱名单。全市 100 多名团干部迅速行动起来,多次登门了解核实情况,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分别确定了 126 名和 86 名困境青少年作为关爱对象,做到了辖区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孤儿全覆盖。

按照省里的计划,每间「梦想小屋」平均预算在 1.2 万元。这么多钱从哪里来成为困扰我的新问题。本地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家……纷纷成了我的「目标对象」,党委政府成了我坚强的后盾。东台市政府把这项工程列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关爱对象所在镇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筹资和计划实施,并承诺托底。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多次走进小屋,实地了解小屋建设情况,关心慰问困境青少年,如在走访「聪聪家」的时候,发现楼梯没有扶手、存在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交办落实,直到不锈钢扶手加装到位才放心。

令人感动的是,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筑梦师」队伍,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亲自参与到「梦想小屋」建设中。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是一家五星级社会组织,会长在听完我对「梦想改造 +」关爱计划的介绍后,现场直接敲定 3 个镇 27 户由协会来按标准建设并承担费用,同时决定策应东台与耀州苏陕对口协作工作的需要,联合团市委用 3 年的时间为耀州 100 名困境青少年建设 100 间「梦想小屋」,目前已建成 67 间。东台义工联合会建设 20 间小屋,东台农商行捐出 10 万元,北海骨科医院捐资并组织施工队建成 3 间小屋,还有不少爱心企业及人士、青少年等奉献爱心,大家有的 2 万元、有的 1 万元、有的 5 千元……2022 年度小屋建设期间,不少乡镇的商会主动承担了小屋建设费用,东台青企协的秘书长主动给我打来电话,承诺资助 5 户。

在筹资的过程中,200 多名困境青少年的情况牵动了无数社会人士的心,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大家在捐资的同时,自愿当起「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和哥哥姐姐,每个孩子都多了新的亲人。

化身「梦想改造家」

针对「梦想小屋」的建设,团省委、盐城团市委多次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并进行实地调研,明确了「三面改造、六面到位」的建设标准和「四必须、四保证」的建设要求,常态化指导我们开展工作。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梦想改造家」,需要关注的细节很多,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和参与度。

由于每名困境青少年居住的条件和生活设施缺乏情况都不一样,小屋大多需要「定制」。于是,我们在走访时就邀请了装修建设方面的工作者一起参与,制定了「一户一策」。墙面是选用乳胶漆还是竹纤维板、刮几层腻子,线路如何改造,容易受潮的问题如何解决,门窗是否更换,地砖用什么颜色,家具选什么样子的……我都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小屋建设方案和预算经过团市委审定后,才由乡镇回去组织招投标建设。

为了确保小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我们市镇联动,突出「准、严、实」,创新出一系列举措,常态化进行进度通报,并建立了「一户一档」。选购材料、现场布置、监督检查、验收提升……到处都有团干部和志愿者的身影,大家一起用爱筑起了梦想的空间。

在化身「梦想改造家」的路上,我们用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2021 年 5 月 21 日,我们团干部和义工联合会志愿者们提前来到开发区小杨家中,做小屋的最后清扫和整理工作。当小杨放学归来,走进我们为她精心布置的温馨小屋时,她满脸惊喜,高兴地拿起床上的玩偶紧紧地抱在怀里,开心而又羞涩地冲我们不停地笑着。那一刻,大家看到孩子的笑脸,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是满足心愿的「圆梦家」,有的家庭因为空间不足或者孩子还小等原因,需要上下双层床;有的家庭因为孩子是双胞胎需要两套家具,等等,我们都按照需求进行了改造。我们是提升小屋温馨度的「魔术师」,大家绞尽脑汁,力求根据每名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对小屋进行布置提升,配备了励志书法作品、学习用品、书籍、定制抱枕、床上用品、装饰画、台历、闹钟、绿植,等等。

做好「青春守护者」

「梦想小屋」虽然很小,却可以让孩子安心地学习生活;「梦想小屋」其实很大,因为它能承托起家的希望。点亮「梦想小屋」,只是爱的起点,我们更多的是把它作为延续希望的空间。落实三项结对机制,常态化地实施关爱,帮助困境青少年实现从「焕新小屋」到「焕新生活」「焕新精神」的转变,让孩子们的笑容重新绽放,让青春的梦想坚韧成长。

我们坚持织密体系、强组织,着力让「关爱行动」更有力。每一名关爱对象都由 1 名团干部、1 名少先队辅导员、1 名志愿者进行结对,坚持每月进行常态走访,季度集中开展关爱。对有的青少年户口未落实等实际问题,我们都一一帮助协调解决到位。

我们坚持多措并举重实效,着力让「关爱项目」更长效。在盐城团市委「以队带困」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实施了「希望导师」结对帮扶机制,由学习大队辅导员和班级老师分别担任「一级导师」「二级导师」,坚持「长期监测、一人一策、精准施策」,明确了「三帮四导六个一」的关爱职责,以岗位激励「悄无声息」锻炼能力,以活动激励「润物无声」滋润童心,以荣誉激励「春风化雨」提升他们的进取心。同时,我们还积极实施了「健康相伴、与爱同行」「爱心暑托班」「实现微心愿」「暖冬行动」「悦读成长」「『疫』路有爱」等关爱项目,有的原来逃课的为了能参加活动按时把作业写完了,有的从自卑的少年勇敢地走上大舞台走到队员们的身边,有的脸上的笑容变多了……

我们坚持凝聚力量增合力,着力让「关爱意识」更深入人心。通过加强社会资源利用和协作,动员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关爱」工作汇聚了源源不断的爱心力量。由多所学校教师组成的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主动与少先队沟通合作,为 20 多名特殊队员常态提供心理关爱。「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东台好人」、社会爱心人士等,大家都以实际行动帮助孩子们撑起茁壮成长的蓝天。[策

]

(作者系共青团东台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作者 徐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