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堵点」「痛点」 加快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

作者作者

2017 年以来,江苏大力推行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为主要内容的「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并取得重大成效,江苏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前列。「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品牌已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其经验也在全国推广。在对比与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在新时期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明确近中期推进江苏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方向和目标:解决「堵点」「痛点」

「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前期聚焦重要领域、紧盯关键环节,提出全面实现「3550」改革目标、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任务、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的「三全面」目标。至 2018 年底,「三全面」目标已经全面完成。「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取得的成效是巨大的,实际运作中显性的「难点」已经大幅减少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隐性的「堵点」和「痛点」仍然不少,解决它们应该是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下一步的方向与目标。

当前,群众和企业对政务与公共服务反映较多的「堵点」「痛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繁琐证明;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办理难;脸好看、事难办突出;看好医生难、上好学校难;部分水电气暖、银行、公证等服务机构办事手续繁、效率低;异地办理难,等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从量化的角度,给出了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位置,锁定营商环境具体的「堵点」「痛点」所在。我国在世界银行《2019 年营商环境报告》中的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是 73.64,排名列 190 个参评经济体中的第 46 位,上一年为第 78 位,进步巨大,我国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功不可没。从世界银行评估结果来看,在 11 个一级单项指标中,我国在全球排名中靠后的单项指标主要是:办理施工许可(121)、获得信贷(73)、跨境贸易(61)、办理破产(61)等。与上面排名相对应,我国营商环境便利度的「堵点」「痛点」集中在以下方面:「办理施工许可」项下的「程序」「时间」「成本」,「获得信贷」项下的「合法权利力度指数」「私营信用资料机构登记的个人和公司的数量」,「跨境贸易」项下的所有进出口时间、进出口成本 8 个单项值,「办理破产」项下的「回收率」「花费成本」。

针对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及其背后的制度性、系统性、标准性不足问题,江苏省在 2018 年底出台了《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的 10 个子文件,在企业开办时间、不动产登记、企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手续、水电气接入、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纳税、报关通关和信息共享应用等 10 个方面提出了 11 大项 25 小项改革任务。计划至 2019 年底,以上 10 方面的绝大多数指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简政放权:补制度、政策短板

营商环境便利化问题集中在「程序」「时间」「成本」三个方面,解决程序多、时间长、成本高问题是便利化改革的目标。简政放权是「放管服」及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的核心,重点在于补制度、政策的短板。

从「减」字入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能达到纲举目张之效。无论是世界银行的 11 个一级指标还是江苏的 10 个方面,其大部分涉及一个社会的商事制度。需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从解决企业群众的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出发,继续清理精简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事项,提高取消下放工作的精准度。加大「证照分离」改革和复制推广力度,重点在「照后减证」上下功夫。继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深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便利化改革。按照中央要求,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加快向产品认证转变;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在减少审批事项、环节、时间和成本上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克服程序多、耗时长、成本高的弊端。

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水平。在解决企业缴税难、程序繁琐、开办发票周期长等难题之后,国家相继在 2019 年的 4、5 月降低增值税率及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企业减税降费进入新阶段。要以努力降低企业融资、物流、用能等成本为重点,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深入研究出台更具实效、更管长远的清费减费举措。

建立现代化的统一担保登记机构,弥补信贷方面的缺陷。由于动产担保物权登记职责分散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中,不同登记机关在是否允许债权人在线登记、查询、变更、取消上做法并不完全一致,建立现代化的统一担保登记服务平台也变得迫在眉睫。结合时下省市两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机遇,江苏可率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尽快缩短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我国所有进出口时间、进出口成本等相关 8 个单项值,与 OECD 发达经济体相比较差距巨大。要全面按照国家标准版设置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互联网 + 海关」建设,实现税单无纸化和检验检疫业务电子化,进一步压缩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及时总结自贸试验区的最新改革经验并在全省复制推广。试点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覆盖。

尽快补齐办理破产等制度短板。在法律规定方面我国不存在问题,更多的是执行问题。可以提高破产项目回收率、减低破产成本为主要目标,开展办理破产专项行动。司法部门需创新司法实践,开辟破产项目案件快立、快审、快判、快执「一站式通道」,加快破产项目资产处置进度。进一步简化企业注销程序,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加快研究制定营商环境优化办法,从立法层面规范审批流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优化服务:向科技赋能要效率

政务与公共服务的便利和品质是营商环境便利化的重要内容,优化服务是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的内在追求。现代科技为政府优化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企业和群众为中心转移。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设计与优化理念要以企业和群众体验为中心。对「企业和群众需要什么」和「为了满足企业和群众需求工作人员需要什么」进行深入地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与优化内部流程,简化工作人员与企业和群众的互动过程,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体验。

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创新打造「远程智慧」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府部门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实现省市县公共数据资源分级集中统一管理。运用区块链技术,网上开具电子发票已成现实。运用远程视频、生物识别、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科技,通过对信息收集、数据处理的智能化加工和深度学习,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现场自助处理和远程辅助处理相结合的实时线上业务办理服务。

借鉴开放银行思路,打造开放政务服务平台。2018 年被称之为开放银行「元年」,我国传统银行业推开了开放银行的大门,纷纷通过 API(开放式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向合格的外部商业伙伴开放数据权限,将场景金融融入互联网生态,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由此通过金融数据共享,得以在双方认同的平台上开展各自业务,共建银行生态圈。开放银行的思路值得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借鉴,从更广阔的运用场景来看,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应走出政务系统的小天地,通过 API、SDK、H5 等技术手段,以场景融合的方式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连接。政务服务优势在于其独占的区域政务与公共资源的大数据,合作伙伴优势则是其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与技术。经过初期发展阶段后,政务服务平台与社会平台、市场平台通过共建共生,达到跨界生态融合目的。

强化监管:注重智慧监管和综合监管

强有力的事中事后监管是落实减政放权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的必要保障,否则后者无法落地生根,改革不具有可持续性。要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于江苏而言,强化监管要注重智慧监管和综合监管。

智慧监管,首先是监管机构自身监管信息处理智能化,实行审批、监管信息「双推送」,切实将「审批—监管」的传统单向式监管机制转变为「审批—监管—信用记录」全链条回路式的监管机制,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确保审批、监管无缝衔接;其次,监管机构要推进自身涉企监管信息的归集,实现与政府大数据中心、社会信用体系等系统双向共享应用,为实现科学有效监管提供数据支持。综合监管,要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实现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综合监管,对监管对象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真正给企业与群众减负。加快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作者系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婷


作者 骆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