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江苏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作者
作者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目标。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应乘风而上,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位于全国前列。《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年)指出,2019 年江苏区域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 81.83,位列全国第四。在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排行榜上,江苏 13 个地级市全部入围。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主要指标全国领先,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全省「光网城市」已全面建成,累计建成 5G 基站 7.1 万座,初步形成重点区域连续覆盖。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过 25 万架,位居全国前列。数字产业化有支撑,全省软件企业数量长期居于全国榜首。物联网业务收入占全国「半壁江山」,大数据产业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三。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 61.4,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累计培育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服务领军机构 1165 家,国家立项级别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占全国比例达到 18%。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95 个,示范企业 205 家,电子商务国家级示范基地 9 家,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数字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但还要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予以重视。一是发展总体不够平衡。从区域发展看,省内数字企业主要集中于苏南,数据中心基架总数超过 60% 都分布在南京、无锡和苏州;从产业领域看,数字经济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江苏传统优势产业。二是有「高原」缺「高峰」。全省虽然拥有 6700 多家大数据企业,但缺少像华为、阿里那样的「引领型」科技企业,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数字技术企业缺乏面向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科技服务中介小、散、弱,导致产业链衔接不畅。三是人才结构性短缺。数字人才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如无锡、常州、苏州传统制造业的融合性数字人才占比均超过 40%,当前发展较快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人才缺口较大。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体系。加快制定新基建、大数据、软件产业、两化融合等数字经济领域专项规划,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撑。加快数字经济地方立法工作进度,争取《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早日落地实施。持续擦亮「不见面审批」金字招牌,打破政府系统内部的「数据孤岛」,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放管服」改革,主动公开非涉密数据,为大数据的商业应用和创新提供更多机会。按照需求导向、共性先例、急用先行的原则,以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创新监管模式,制定数据确权、跨境传输、采集共享等共建共性标准,同时强化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制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布局结构,引导数字经济产业均衡发展。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目前江苏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仅为 40%,仍需进一步扩大规模。要全领域推进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的新生态,让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服务城乡建设方方面面,惠及社会再生产的消费、生产、分配、流通各个环节。科学布局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打破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积极探索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发展新路子。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将新基建作为发展重点,抢抓当前国家、省关于新基建项目在资金、税务、用地、审批等方面的政策窗口期,全力推进江苏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向江苏倾斜,加强与华为、腾讯等全国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密切与苏宁、华云数据、帆软软件、浪潮卓数等本土强势企业协作,在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具有战略性、全局意义的项目建设中抢抓先机,争取更多项目尽快落地见效。打通和拓宽民间投资进入新基建领域的渠道,加强新基建知识普及,协调解决新基建项目「建不成」「建不快」「建不强」等问题。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动能。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政府主导,组织重点高校和龙头企业共同打造数字经济创新联合体,调动全社会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孵化、新业态培育。围绕物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配套、重大项目跟踪服务、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围绕工业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加快构建自主创新软件产品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用协同先导区。聚焦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13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全面开展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数字产业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技术应用先导区以及数字经济制度创新策源地。

深化国际合作,打造面向世界的数字经济新高地。加快江苏省「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加速共建国家信息化进程,帮助沿线国家缩小「数字鸿沟」。充分利用江苏与世界 64 个国家建立的 348 对国际友城的庞大外事资源优势,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数字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行业应用等方面交流合作。着力加强与美国、新加坡等 11 个数字经济竞争力全球前 20 强的对象国深度合作,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广泛嵌入区域分工协作链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推动数字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链接。强化高端人才国际合作,积极搭建新型数字经济全球重要会展和高端对话平台,汇聚世界智慧为我所用。内培外引并举,在全球范围内挖掘数字经济核心高端人才,鼓励通过柔性人才引进吸引海外高质量数字人才,尤其注重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储备,形成数字经济主要技术领域的人才圈层,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学科


作者 钱文华 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