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生根 让实践生动

今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公布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名单,海安是 50 个试点中的一个。9 月 4 日,海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率先揭牌,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覆盖市、区(镇)、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短短两个月时间,已建成市级中心、五大专业平台、六类文明实践基地,实践所 10 个,实践站 223 个,下延设置实践点 500 个,全面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从理论学习切入谋划建设方向
海安理论工作基础扎实,连续 6 年被评为省党员冬训先进集体,中心组在南通市唯一获评江苏省县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拥有 1500 名理论志愿者,百姓名嘴宣讲全省有名,曾有两位选手获省二等奖,有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各一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理论支撑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
中心建设之初,海安市委市政府召开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反复学习中央文件精神,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话精神。海安市委宣传部组织理论班子专门学习了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实践的论述,重点学习了毛泽东《实践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的重要论述等。
大家认为,谋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实践的内涵,把握实践方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同时也应加入「道德实践」「知行合一」传统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心建设的几大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志愿服务以农村为集合点,「村居吹哨、部门报道」,组织城里干部「走下去」,确保思想「走进去」。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践的主体是群众,我们的文明实践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坚持注重实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志愿服务既要「做大」,更要「做实」。四是坚持融合统一。本着知行合一理念,把开展宣传与践行初心相结合,理论宣讲与实践文明相统一。五是坚持边试边创。既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又积极发挥海安特色,努力形成全国一流、全省放样、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安样板。
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六大特色
海安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着力探索符合自身的建设模式和推进标准,解决「谁来做」「如何实」「做到哪」「怎么做」「怎么专」「怎么创」等六个瓶颈问题,形成了「123456」的六大特色。
组建一批志愿队伍,破解「谁来做」。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级招募志愿者,组建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市级成立志愿总队,整合 50 支专业志愿队伍,通过典型示范、辐射传播,带动基层志愿队伍专业化开展志愿服务;区镇实践所成立志愿支队;各村实践站成立志愿队。
统筹两块阵地,解决「如何实」。借助融媒体中心开发「文明实践云平台」,网上征集求助心愿,网下发挥阵地、基地、队伍、平台作用,网上征集网下做,推动志愿服务项目供需对接。
实现三级全覆盖,回答「做到哪」。在市级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统筹、部署、组织职能,负责全面具体工作并指导实践所、实践站开展工作;在区镇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传到、协调、推动职能;在村(居)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宣传、发动、落实职能,打造群众身边的「10 分钟志愿服务圈」。
推进「四化」模式,放样「怎样做」。通过社会化参与、项目化设计、标准化推进、制度化激励,常态化推进文明实践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做到「人人都是志愿者,个个都是受益者」。
打造五大平台,致力「怎么专」。打造理论、教育、文化、科技、体育五大专业平台,培训「二传手」,孵化农民指导员,形成燎原效应,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标准化、精准化。
升格六类基地,解码「怎么创」。将南莫镇板凳讲习所、雅周镇家庭文化协会基地、大公镇党的创新理论文艺大众化创作基地等六大成熟基地分别升格为理论宣讲、德法教育、志愿服务、文化传播、文艺创作、社科普及六类实践基地,承担传播、示范、辐射功能。
从标准化建设着力为文明唱戏搭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目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海安已建构起全覆盖的市、区镇、村(居)的三级组织网络。每个阵地均按一个统一标识、一套领导班子、一组管理制度、一支志愿队伍、一份实践菜单「五个一」的标准布置,烙上海安「印记」。
海安按「五个一」标准整合阵地,社会化模式招募队伍,书记带头、市长垂范,城里的干部「走下去」,志愿服务「走进去」,党的创新理论带着温暖,穿过「最后一公里」,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宣讲平台,成为村头大喇叭。30 名「百姓名嘴」作为理论宣传志愿者定期开展宣讲培训,开展百姓名嘴 30×50 项目,带动 1500 名遍布乡村的理论志愿者进行燎原式传播。今年平台共组织宣讲 1600 余场,覆盖各类群体 20 余万人,群众反响热烈,社会效果良好。名嘴们走到田野上、走到群众中间,被农民们亲切称为我们的「五大员」:科学理论实践员、党的政策宣传员、主流价值培育员、文化生活辅导员、移风易俗引导员。
教育服务平台,成为素质营养师。统筹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中小学、职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资源,聘请 30 多名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者,开展多主题、多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今年以来,平台先后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经典诵读」「文明礼仪」等特色活动,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有效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文化服务平台,成为农民开心果。将服务重心下沉至各村综合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农村家庭文化室。平台推行「点单式」服务,着力增强「欢乐大舞台」、「乐一天」农民艺术节、「行万里路、进千家门」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今年以来,文化志愿者累计送戏下乡近 200 场、送电影 2516 场、送图书 25000 册、送展览 92 场、送培训 20000 人次。开展「乐一天」农民(社区)艺术节 212 场,万里千家惠民文艺演出 858 场。
科普服务平台,成为振兴加油站。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启动「百名会员进百企,百名会员帮百村」工程,为 104 家农企、107 个种养大户提供精准科技服务,引导其科学经营、精准种植,实现增收致富;深入开展「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63 个机关部门志愿者以「店小二」精神服务 300 多家企业。
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成为身体保健员。推动乡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农民开放,满足基层群众的健身需求。组织志愿者零距离培训最基层的广场舞爱好者,将广场舞的培训落到基层,海安广场舞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推广海安健身花鼓和海安健身苍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特色健身项目,引导各区镇结合文明实践理念举办农民运动会,广受基层群众欢迎。
(作者系中共海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
作者 刘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