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就要随遇而进

作者
作者

「奋斗」两个字,让人心潮澎湃。

32 年,「时代楷模」王继才每天在开山岛上升起五星红旗,早晚例行巡岛。岛上生活异常艰苦,咸菜、萝卜干是他们的「家常菜」。为了减少岸上补给,王继才夫妇在岛上开辟出 23 块「格子田」。王继才的儿子王志国说,面对困境「靠自己」和「不抱怨」,是父亲一生的写照,更是父亲留给他的精神财富。困境面前「靠自己」「不抱怨」,就是随遇而进。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就是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坚持随遇而进。王继才则用行动告诉我们:困境是人生障碍,困境更是人生分水岭。是由平凡而平庸,还是由平凡而非凡,就看你在困境面前能否做到随遇而进。

随遇而进,就是努力做到在职「一座山」、不在「一座碑」。「你不在时,还有人传唱你,那一定是你把芬芳留在了这个世界」,比如史伟年。「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史伟年生前系南京交警高速公路七大队二级警长,在执行夜查任务时,为阻止涉毒涉黑前科人员驾车逃跑,被拖行遭碾压殉职,牺牲时年仅 47 岁。史伟年在高速公路大队工作 11 年,累计查处交通违法案件 2.2 万多起,执法办案「零差错」,多次立功受奖。史伟年视频新闻上网即被刷屏,不少网友感叹「看到泪目」。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这是要求党员干部都能珍惜在岗时间努力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随遇而进,践行职业忠诚,化解难题干成事,以良好业绩和操守赢得「口碑」,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一座碑」。天地之间有杆秤,这杆秤就是百姓心。在职「一座山」,不在「一座碑」,应成为党员干部毕生追求和修炼。

随遇而进,就是抱定初心终不悔。王华是原句容市副市长,2013 年援疆,2016 年因公殉职,年仅 41 岁。他去新疆后对自己提出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从抵达新疆到出事前一天,王华写了七大本日志,记下了 993 天的援疆工作。他所在的援疆工作组,3 年中累计投入援疆资金 5.73 亿元,实施援疆项目 55 个。项目招投标中也有人送红包,都被王华拒之门外。他真正做到了「抱定初心终不悔」,干干净净为民干事。「王华三问」实质是党员干部三问:入党和当干部为了什么?在其位应当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像王华那样「把底线划出来,把先锋形象树起来」,无疑是党员干部应有状态。

随遇而进,就是以「归零翻篇」心态再出发。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凭首创火炸药资源化系列再利用技术,获 1993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再凭发明低温感含能材料显着提高发射药能量利用率,获 1996 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60 岁后,他又用 20 余年时间独创补偿装药理论和技术,获 2016 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成了「三冠王」。王泽山说,每次获奖既是荣誉,更是激励和召唤。他还说,「关于火炸药,我们需要加深的认识和亟待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随遇而进,也特别需要勇于「归零翻篇」。困境对人是考验,荣誉对人也是考验。是躺在功劳簿上「吃利息」,还是「一切从零开始」,决定了人生状态和事业高度。「不日新者必日退」。在自己岗位上和自己所擅长事业中有多少热就发多大光,应成为自觉选择。

随遇而进,就要走出「生活在别处」困境。世人感叹:「生活在别处。」今天,社会固化结构早已开始打破,自由流动取代身份约束,后天奋斗取代先赋环境,生活在异乡别处已经成为常态。问题是,有的人不管生活在哪里,心态上都是「生活在别处」。似乎别处皆「柳暗花明」,自己所在之处永远是「山穷水尽」。哪怕处境还不错,也依旧抱怨不断。或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或抱怨干事创业条件太差,或抱怨人际关系复杂,或抱怨组织上亏欠了自己。于是,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无心干事,坐等「天上掉馅饼」。如此,不仅坏了心境,也误了干事创业。

「生活在别处」,往往因受困于「假如」。每每幻想着,假如我能如何如何就能怎样怎样。有「假如」也是人之常情,因「假如」放弃此处此时努力就是误区了。诚如曾国藩所言:「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人人如王继才般「靠自己」「不抱怨」,从「此处」发力,「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社会才能永远充满生机和希望。

随遇而进,就要以积极心态看「半杯水」。福建省政和县曾因穷出名,县城老旧破败,人们感叹「穷家难当」。廖俊波走马上任后却说:「依我看,政和相对落后,反倒是个干一番大事业的平台。想想,咱们一起努力,在全国率先蹚出一条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路子,打它个翻身仗,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之后,他带着人马深入调研,带领干群深挖传统农业优势、整合分散园区、突破经济难点,政和县域经济成了「全省发展十佳」。

面对半杯水,有人因「才半杯」而郁郁寡欢,有人因「已有半杯」而看到潜力和希望。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属于后者。以积极心态看「半杯水」,就能从困难中看到潜力和希望,以坚定信心和高昂士气干事创业。无数事实证明,心态决定着行为选择和目标实现效果。心态消极,则会遇难而退,越退越困难;心态积极,则会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无论在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应有这种积极心态。

随遇而进,就要践行「戏路不同,努力相当」。有位演员在拍戏时抱怨:为何总要我扮演迟钝猥琐类形象?导演让他和主角换换演个警官,剧组人员看了他的扮相,笑得前仰后合。因为,「铁血硬汉」变得「猥猥琐琐」了。当他自叹不行时,导演却说:「你们戏路不同,但努力相当。」他从此沉下心专攻适合自己形象的角色,终于在自己的戏路上广受认可。一部戏,有主角,也要有配角。主角固然吸引目光,但配角同样能令人印象深刻。关键在于,你是否尽到了最大努力。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成功原无分行业领域,亦无论职业身份,智慧与汗水才是最关键的变量。物理学家薛其坤,带领团队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震动世界基础研究领域。他说,实验物理学家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20 年,他都是「早上 7 点进实验室,晚上 11 点离开」。劳模孙景南是名女焊工,因焊接技术精湛被法国同行称为「女焊神」,业绩背后是「白天干活,晚上练习」,干完活后连裤脚都能滴下汗水。「戏路不同,努力相当」。各尽所能,各展其长,努力到极致,人人都能「灼灼其华」,让生命发出强光,照亮自己和社会。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生理、安全、社会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 5 个层次的需求之外,还应有「第六需求」——自我超越。「第五需求」给了人生奋斗动力,但以此为人生终极目标会助长自我中心倾向。欲神圣而宁静,我们需要比自我「更大的东西」。王继才说:「我是哨所的民兵,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一个信仰,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王继才兑现了承诺,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心中有比自我「更大的东西」,就能随遇而进,以持续奋斗发出人生光彩。选择决定人生,价值观决定选择。心中有比自我「更大的东西」,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价值。

一个人人努力奋斗的社会,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 50 多名党员志愿者奋战在抗洪一线


作者 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