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世锦赛 精彩与争议并存

对于伦敦这座城市来说,田径世锦赛是又一个长久存在于记忆中的夏日体育盛会。
今年 8 月 13 日下午,在伦敦田径世锦赛国际田联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之后,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给出了善意的提醒:「各位记者可能要抓点紧,因为再有 10 分钟就该吉祥物的热场表演了,我猜你们都不想错过它。」
在过去的 10 天里,作为本届比赛的吉祥物,这只名叫「英雄」的刺猬或唱歌跳舞,或起哄耍宝,再或者干脆以场边广告牌为道具,为观众现场表演「吉祥物版」的跳高比赛,博取好评无数,同时每每能够在比赛开始前便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本届世锦赛后,「英雄」也被冠以世锦赛历史最佳吉祥物的美誉。

与「英雄」同样值得称道的或许还要算上本届世锦赛的观众。作为 2012 年伦敦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伦敦体育场在 5 年之后见证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诞生。本届世锦赛的 10 个比赛日共售出超过 70.5 万张门票,创造了田径世锦赛的历史新高。新闻工作间的小白板上,每天都会更新前一个比赛单元的现场观众人数,即使是预赛居多的上午场比赛,也往往能够吸引超过 5 万名以上的观众。伦敦市长萨迪克·可汗也忍不住说道:「对于伦敦这座城市来说,田径世锦赛将是又一个长久存在于记忆中的夏日体育盛会,能够在这里见证博尔特、莫·法拉的最后一届世锦赛,无疑是莫大的荣誉!」
13 日晚,当本届世锦赛的所有比赛收场之后,已经结束自己大赛生涯的博尔特再度出场,以绕场一周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演出。上一次,博尔特跑完 400 米,还要追溯到 10 年前的 2007 年。这或许就是给予现场热情观众的特殊「奖励」。
争议
博尔特使众人感动,也为本届世锦赛制造了几起争议事件。首日的男子 100 米预赛后,「闪电」便抱怨起跑器「并不好使」,迫使组委会不得不出面澄清,这回的起跑器和两年前博尔特在北京独揽三金时使用的起跑器是一样的。在 12 日男子 4×100 米接力决赛中抽筋后,博尔特又表示因为颁奖仪式使得选手在通道内等候时间过长,导致自己体温下降而抽筋。此话赢得了不少附和。不过,本届世锦赛中最大的争议无疑是加特林力压博尔特夺得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冠军,尽管这一次博尔特并非主角。
百米大战赛后进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加特林依旧充满了疑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当地时间 8 月 5 日晚,35 岁的加特林以 9 秒 92 的成绩击败博尔特,夺得 2017 年伦敦田径世锦赛男子 100 米「飞人大战」的冠军。然而,迎接他的并非山唿海啸般的掌声与欢唿,相反,从预赛到决赛的 3 次出场,等待着加特林的是全场 6 万名观众铺天盖地的嘘声。
尽管曾是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和 2005 年赫尔辛基世锦赛的男子百米冠军,但曾两度因服药被禁赛,成了加特林的「黑历史」。在田径文化浓厚的欧洲,这样的污点显然让人无法原谅。就在飞人大战开始之前,一名观众突然跳入百米跑道裸奔。尽管并不清楚写在后背上「可以服药」的字眼是不是对加特林的讽刺,但这位裸奔的观众还是得到了观众的掌声。
对热衷于戏剧的英国观众们来说,近 10 年来都牢牢把持着飞人称号的博尔特无疑是世锦赛这场「大戏」中的英雄角色。在博尔特最后一次出现在世锦赛舞台的比赛中,用金牌作为谢幕演出无疑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结局。相比之下,两次服药的加特林简直就是舞台上的「恶人」。在不少观众看来,这是一场「邪恶战胜正义」的比赛,难怪加特林在率先冲过终点线的一瞬间,现场出现了一瞬间的沉默。

赛后,甚至连国际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都卷入了指责加特林的争议之中。直到最后一天,他都在不停澄清自己并非针对加特林,只是表示不愿有污点的选手拿到冠军。这样的辩解多少有些苍白无力。不过,博尔特却第一时间对加特林表示祝贺。看来,相比于旁人的「爱憎分明」,选手之间更多的是「惺惺相惜」。
意外
一个小小的病毒,同样搅得本届世锦赛天翻地覆。
9 日下午,正在伦敦体育场新闻工作间内的媒体记者收到了一份匆匆打印的出场名单和国际田联的一纸声明。这是一张男子 200 米预赛第七组的道次表,表格里只有博茨瓦纳名将马克瓦拉孤零零的一个人。声明中为这份怪异的表格解释:由于博茨瓦纳队提交了书面抗议,考虑到马克瓦拉本人的隔离时间已于 9 日下午两点到期,并且经过检查,其健康状况良好,国际田联同意为其安排一场补赛,只要跑出 20 秒 53 以内的晋级成绩,马克瓦拉就可以进入到当晚的半决赛中。
马克瓦拉上个月刚刚跑出 19 秒 77,20 秒 53 的及格线简直是「小菜一碟」,尽管瓢泼大雨延续了一整天,比赛时赛场气温仅为 10 摄氏度左右,但马克瓦拉在全场观众的欢唿声中轻松完赛,并在随后的半决赛中杀出重围,闯入决赛,最终获得第六名。
从「被退赛」到「补赛晋级」,马克瓦拉在本届世锦赛中经历的大起大落源自于肆虐运动员官方酒店的病毒。国际田联透露,自比赛开幕后,共有 40 名运动员和代表团官员受病毒影响,表现出生病的状况,其中包括马克瓦拉。由于此疑似诺如病毒极易在人群中传染,根据英国公共卫生部门的要求,马克瓦拉需要被隔离 48 小时。在已经到达赛场的情况下,他被告知不能参加 7 日晚的 200 米预赛和 8 日晚的 400 米决赛。
「被退赛」让马克瓦拉很愤怒,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说:「我没有感到任何不适,没有人对我进行任何检查,国际田联就宣称我的健康状况不允许参赛。如果换成莫·法拉或者韦恩·鲁尼,绝对不会是这样的待遇。」博茨瓦纳代表团的官员也表示,没有任何国际田联官员向他们解释情况,全队甚至是看新闻才得知马克瓦拉无法参赛。
国际田联则针锋相对地表示,对马克瓦拉进行隔离保护的决定是在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后才做出的,「国际田联必须遵守公共卫生部门的规定,而且其他受影响被隔离的运动员均十分配合」。
不过,马克瓦拉无法参赛还是引发了轩然大波。由于他是南非名将范尼凯克在 400 米和 200 米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已有「阴谋论」指出,国际田联是为了在博尔特退役后迅速「扶持」范尼凯克成为田径运动新偶像,才使马克瓦拉无法参赛。
或许是为了平息这些「阴谋论」,国际田联选择了让步,并为马克瓦拉安排补赛。在补赛冲过终点线后,马克瓦拉顺势做了 5 个俯卧撑,证明自己的身体毫无问题。他并未得理不饶人,还说:「感谢国际田联又给了我一次参赛的机会!」一场补赛终于让此前剑拔弩张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不过,国际田联在此次事件中的沟通能力与方式还是遭到了各方的诟病。比赛可以补,但损失的信誉却难以补回。
中国
精彩与争议并存,谱写出了 10 天世锦赛的主旋律。中国队此番同样未能在争议中「幸免」。很难有人预料到,仅仅一年之后,中国接力队又在世界大赛上被卷入争议局面之中,无论是里约奥运会时的女队,还是伦敦世锦赛中的男队,中国选手都成了争议中「被欺负」的一方。
在 12 日晚的男子 4×100 米接力预赛中,已经完成交接的英国队第二棒选手格米利在为队友加油时,挥拳打到身后邻道的中国队第三棒苏炳添头部,使后者不得不紧急躲闪,速度大受影响。最终,中国队以 38 秒 34 的成绩获得第四名,无缘领奖台。打人的英国队力压美国队,夺得冠军。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追问的格米利在象征性地表示歉意后,便避而不谈。
中国队队员们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对此事件的看法。担任第二棒的谢震业说:「我当时都看蒙了,还能这么搞?」第四棒张培萌则认为,尽管英国选手是无意行为,但这样的动作已严重影响到中国队的比赛,属于犯规,「我觉得我们应该上诉」。如果申诉成功,英国队或许会被取消成绩,或者中国队至少能够获得重跑的机会。
由于缺乏足够的视频证据,中国队此番上诉未能完成,这也意味着张培萌未能在自己最后一场世界大赛中登上领奖台。张培萌说:「体育生涯就像一个浓缩版的人生,不可能事事完美。」

在张培萌离开大赛舞台后,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四棒恐怕一时间难以觅得合适的人选。在日本短跑人才出现井喷的时期,中国队的梁劲生、吴智强、别舸等年轻选手需要拿出更加令人信服的表现。此外,在男子跳高、男子跳远等过往具备些许优势的项目中,中国选手已经渐渐被世界顶尖水平甩开了一定距离。往日发挥最为稳定的男子 20 公里竞走,王凯华等小将也一时难以弥补王镇、蔡泽林留下的空缺。这些都是于洪臣上任田径管理中心主任后,在备战东京奥运会时面临的问题。
2 金 3 银 2 铜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8 月份的世锦赛过后,几乎所有参赛的中国运动员都立即转战到 9 月初在天津进行的全运会比赛中。9 月 7 日,随着天津全运会田径比赛全部结束,不少选手也将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中国田径队将完成队伍的新老交替,以新阵容全力投入到 2020 年东京奥运会的备战中。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蔡勇说:「在本届比赛中,杨家玉、石雨豪、吴瑞亭等年轻队员表现出色,未来可以以他们作为主力队员打造队伍。」
作者 刘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