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惊喜连连

作者
作者
冯彬获得田径世锦赛女子铁饼项目金牌

突然爆发助中国队夺金

阚福林

中国田径协会教练委员会委员

在田径赛场的跳跃和投掷项目上,最后夺冠的选手往往不是那个次次都能成功的人,最终的获胜者很有可能是一位突然间爆发的选手。这一观点在奥运会、世锦赛的比赛中多次被验证。

在奥运会或世锦赛上,无论是跳跃还是投掷项目,比赛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这期间,大家比的不仅是平时的训练水平,比赛的过程更多是在考验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技术动作的稳健度,以及能否调动身体处于兴奋状态。运动员要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形,及时调整战术,还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前五跳结束后,王嘉男无法站上领奖台,他最后一跳选择了放手一搏,也就是宁可犯规,也要把所有动作做到位。正是有这种信念做支撑,他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完成动作上,也就没有了多余想法,最终跳出 8 米 36 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中国男子跳远的历史。

冯彬的取胜同样如此。由于她平时的最好成绩是 66 米,场上的几位对手,伦敦和里约奥运会冠军珀科维奇、东京奥运会冠军奥尔曼都有稳定投出 70 米以上的实力。面对实力更强劲的对手,就算是投出 66 米,冯彬也可能在前三投结束就遭淘汰。因此,她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从第一投就拼尽全力,给自己争得后三投的机会就算是胜利,结果超出了预想。

当然,冯彬的比赛战术并不是在比赛开始时才定下来的。在备战本次世锦赛的训练中,教练员就和冯彬一起制定了苦练前三投的战术。正是有了平时的刻苦训练,再加上赛前制定的正确战术,这才有了决赛中第一投的「一掷夺金」。

厚积薄发创造历史

李梓菲

清风体育副总裁

在中国田径队中,跳远和铁饼都是有积淀的项目,几代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为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本届世锦赛上的爆发。

纵观中国跳远,上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选手实现历史性突破,刘玉煌成为第一位突破 8 米大关的选手。1981 年和 1982 年,他先后以 8 米 11、8 米 14 的优异成绩,两度改写亚洲纪录。1982 年至 1985 蝉联 3 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获得第 5 名佳绩。陈尊荣是第二位突破 8 米大关的中国运动员。1990 年北京亚运会,陈尊荣成为第一个获得亚运会冠军的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

上世纪 90 年代后,又涌现出黄庚、劳剑峰、黄乐等一批优秀男子跳远选手。黄庚、劳剑峰分别在 1995 年和 1997 年以 8 米 38 和 8 米 40 创造了新的全国和亚洲纪录。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 1995 年哥德堡世锦赛,黄庚两次闯进八强。1999 年,黄庚的弟弟黄乐在塞尔维亚世锦赛获得第 6 名。

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2007 年以来中国男子跳远水平出现回升之势,周灿、李灿灿、张晓一、李金哲、王嘉男、高兴龙、黄常洲、石雨豪等多名选手先后突破 8 米 20 大关,中国男子跳远的集体爆发,为今日的突破打下了基础。

同样,女子铁饼也有不错的传承。2011 年的大邱田径世锦赛,李艳凤就曾为中国队赢得过一枚女子铁饼的金牌。今年,冯彬第三次参加世锦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仅为中国队赢下本届世锦赛的第二枚金牌,还弥补了自己未能进入东京奥运会决赛的遗憾。

王嘉男实现里程碑式

突破

王荣杰

资深媒体人

王嘉男夺得冠军可谓意义重大:这是中国选手在世锦赛男子田赛上首次夺冠。他也成为继 2007 年 110 米栏的刘翔、2009 年 20 公里竞走的王浩和 2013 年男子 20 公里竞走的陈定之后,第四位在世锦赛上赢得金牌的中国男选手。

王嘉男曾说刘翔是自己的偶像,他最欣赏刘翔在赛场上的气质。2012 年 6 月 3 日,刘翔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 110 米栏比赛中摘得冠军。10 年后的这个夏天,王嘉男在自己偶像创造佳绩的地方实现了中国男子田赛的突破,这也是一种传承。

王嘉男能够实现历史性突破,应该感谢亨廷顿教练,这位外教正是苏炳添在国家队中的主管教练。他从 2013 年开始同时对中国田径短跑组和跳远组提供指导。早在 2015 年,亨廷顿就格外看好王嘉男,认为这位年轻小将有更大进步空间。王嘉男说,自己的很多技术细节都是亨廷顿教的,「每一跳之间,他都会跟我强调节奏、助跑的精准度。」在尤金世锦赛上,王嘉男也见到了昔日的恩师。他对王嘉男说「欢迎回家」,让小伙子感到放松。

夺冠后的王嘉男表示,自己还要稳步前进,不会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我就努力训练,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王嘉男在世锦赛的惊天一跳,拿到金牌后还能保持如此冷静,难能可贵。期待王嘉男能不断带来惊喜,真正成为中国田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