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和他的队员

于杰,山东青岛人,国家男子举重队总教练。1985 年高中毕业,放弃青岛机务段的录取通知,投身军旅,曾代表八一举重队站上全国赛会的领奖台。近十几年,他带过的队员共获奥运会 3 金 2 银,世界锦标赛 24 个冠军,9 次刷新 8 项世界纪录。然而,去年里约奥运会的巨大感叹号与问号,又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廖辉,放不下的杠铃
2016 年 12 月 6 日,海南五指山训练馆,廖辉与国家男子举重主力阵容意外会师,队友们抱成一团。半年前,他们在天津蓟县封闭训练分手后,队友们始终牵挂着这位已宣布退役的大师兄。今日重逢,谁都没有想到。廖辉在队里是老大,论战功,他至今保持着 69 公斤级全部三项世界纪录;论资历,他是国家队总教练于杰的处女作,就连比他大 3 岁的吕小军,当年还是他给推荐的。此刻,他的宿舍又成为全队的活动中心,只见小桌上茶杯频举,他新近被任命为湖北重竞技中心副主任一事,也被大伙拿来说笑。
但于杰好像没有多少激动,只是微笑着拍了拍弟子的肩膀。
廖辉半年没摸杠铃,虽然力量比不了半年前,但教科书般的动作仍旧闪亮,无可挑剔。
去年 6 月,廖辉从八一队回到湖北队。运动生涯 19 年,一旦要分手,心里有多大的不舍与不甘!
奥运情结在他心中无法消失,错过伦敦奥运令人扼腕,他却未有一丝懈怠。当年年底复出,就在 2013 年全运会上蝉联冠军,一个月后在世锦赛再次包揽 3 枚金牌,两破世界纪录!国际举联主席阿让头一个上去拥抱,说「廖辉太伟大了,他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和清白」。
没想到,他又错过了里约奥运会。现在廖辉百折不挠,再次向命运挑战。
里约奥运举重比赛的电视直播,廖辉场场不落地收看。家里的饭菜与他在队里吃的几乎一样,青菜、鸡蛋、鱼、花生米,老四样。他倒不怕再被查,当运动员后已被查过 100 多次,主要是吃惯了。回家没几天,老爸老妈心疼了,连饭都吃不好,不要再想举重的事了,你已经对得起它了。
去年深秋,于杰找了个机会,赶到廖辉的湖北老家探望他的双亲,虽然只字不谈举重之事,但大家心照不宣,一切尽在不言中。
时光荏苒,于杰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奥运周期,第一站是海南。廖辉再也憋不住,闻讯即同于杰通话,「我实在不想以这种方式来结束运动生命,我的使命还没完成」。于杰正等着他这话呢,当即表态,你内心强大,年岁不是问题。你对训练认识程度高,驾驭比赛能力强,又经历了绝大多数人没能有的经历。我没有理由不陪你走下去。
师徒俩都想清楚了,再搏四年!只要有一点可能,就决不轻言放弃。不管最终结局如何,这辈子不留遗憾。
吕小军,至少打完全运会
要说吕小军赢得了里约奥运成色最足的银牌,毫不为过。他的成绩与哈萨克斯坦选手拉希莫夫相等,只因体重不同,成了苦菜花。
跟往常一样,吕小军回到选手村里,头一件事就是与妻女视频聊天。与平常不一样的是几次张口却无法出声,他心里苦啊!本来他想说「女儿,爸爸对不起你」,为了今天的比赛,他与妻女多半年没见面了。但这声道歉他没能说出来,还是与往常一样给孩子讲课讲故事。挂机后,他狂吼几声,释放憋在心中的怒气。
本来,他抓举 177 公斤破世界纪录,确立了领先优势,挺举 202 公斤成功后,超过最大对手哈萨克斯坦选手拉希莫夫足足 12 公斤。很多人认定他将延续蝉联奥运冠军的辉煌,谁知风云突变,对手神奇地将超出世界纪录 4 公斤的杠铃摇摇晃晃地举了上去,奇怪的是还未站稳,表示成功的白灯已经点亮。这一比赛的慢镜头在今天的五指山,还时不时在播放。

赛前控重进度正常,临场牵拉热身正常,于杰胸有成竹。从 2009 年初至今,于杰就是小军训练比赛前后的按摩师,熟练而精细地掌握了这一专业技能,脚一踩上去,就能敏感察觉到小军各个部位的实时状态。
不幸,意外出现了。挺举比赛,小军历来都从 200 公斤开把。这次由于主要对手受伤被刷,小军顺势降到 197 公斤开把。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平日里半夜三更拉起来活动活动就能举起的分量竟丢了。虽然小军第二把保底成功,但机会少了一次,陷入被动。哈萨克斯坦选手拉希莫夫以挺举见长,却迟迟不露面,明显想坐山观虎斗,握定绝杀权。这种局面是于杰最忌讳的,小军最后一把举 202 公斤还是 204 公斤呢?
拿下 202 公斤,就领先对手 12 公斤了,应该够用,对手想逆转,至少需拿下 214 公斤,比世界纪录还多 4 公斤,这种情况在奥运会上凤毛麟角。报 204 公斤,如果成功了,总成绩将是 381 公斤,打破 380 公斤的世界纪录。但在极限重量面前,这 2 公斤的风险客观存在,万一失败……
于杰一贯用心琢磨特定时刻队员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技术状况,能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中掌握基本信息,再一想小军历史最好战绩是伦敦奥运会的 207 公斤,近几年未能再有突破,就填报了 202 公斤。小军赢得三盏白灯,最终未能挡住那个神奇的「214」。
五指山福德莱大酒店 1108 房间,于杰的宿舍,师徒俩有过一次深谈。于杰有点歉意:「责任在我,要是当时决心再大一点,加到 204 公斤就好了。」吕小军说:「要不是我第一把失手,绝杀权就不会在别人手里。你也不要太难过了。干到这个份上,也足够了」。
「你还缺块铜牌,再来一届,把金银铜都收齐,也不简单呢」,大伙的玩笑倒很真诚很实在。吕小军琢磨过,4 年后变数太大,他的队友钟国顺拿过 2014 年世界锦标赛两枚金牌,目前还很难在这一级别中全面顶替超越自己。近些年,奥运冠军最高年龄是 35 岁的希腊选手,自己要真能顶到东京,就快到 37 岁了。
吕小军是廖辉推荐,2009 年 2 月来到于杰小组的,仅过了 9 个月,便在韩国高阳的世界锦标赛上连夺两个冠军,连创两项世界纪录。8 年来,他始终雄踞世界举坛高峰,对恩师于杰敬佩得五体投地。自己的未来怎么走,吕小军一到海南,就想听教练的指点。想不到于杰的表态有点意外:「咱们实事求是,我还真怕到时候你的肌肉不能再保护你的关节韧带。为一块可能的奖牌毁了一个人的健康与生命,我肯定不干。咱们还是一年一年走吧,先打好天津全运会。」

田涛,东京不能再遗憾
五指山上,各方面表现最稳定的要数田涛,体重也已恢复。
头脑清晰、长于表达的田涛快人快语:「是于指导给了我第二次运动生命。真是相见恨晚,要是早几年过来,我决不会只是现在这个水平。我感恩。」
田涛过谦了,尽管他只有 22 岁,但眼前总成绩与抓挺举都是世界顶级水平,遗憾的是他在里约奥运会上成功率太低,抓举挺举都只成功一把,尽管平了总成绩世界纪录,却在最后关头被伊朗名将罗斯塔米挤到了第二位。
田涛是 2013 年 2 月被于杰点名要去的。
对当时小田的升值空间,众说纷纭。抓举 160 公斤,比世界水平差了 20 多公斤;手小,抓举握不稳杠铃,握杠距离比常人窄,杠铃上升路线长;腰膝都有伤,一次挺举比赛右肘掰了,他被救护车直接拉走。
有段时间,伤疼得他天天睡不好。他着急,于杰却一点不急,一步一个脚印走,一年后,终将田涛的右膝、右肘伤先后治好。
回顾这些,于杰认为这与小伙子智商较高、心细有关,进队不久就能看清自己缺什么,怎么补。他耐得住寂寞,每天都认真做理疗、做针灸,身上常常同时插着二三十根针,一年消耗几千枚针是常态。
要将身上不轻的老伤治愈,并非易事。近几年他们如履薄冰,对任何手段与重量决不轻易一步到位,而是先将基础做好,扫清外围再尝试。
于杰确信,教与练永远是一对矛盾,光靠感情联络远远不够,要让队员看到实实在在的成绩,从稳步上升的势头中确立强大的自信。他断然让田涛加大抓举握距,用大量的辅助练习来弥补手小与握力不足。挺举也做了大改进,将半蹲挺改成下蹲挺,以减轻膝关节负担。于杰告诉田涛,想完全养好伤再练,那不现实,也没时间,根本出路就是用强劲的肌肉将不那么过硬的关节「包裹」起来。上大强度课到了冲高阶段,他们还敢 5 公斤、10 公斤地加,以求能适应复杂多变的赛场环境。这些训练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2014 年 9 月仁川亚运会,田涛最后一把一气加重 13 公斤,成功挺举 218 公斤,平 85 公斤级世界纪录,总成绩位次从第四上到冠军,完成了惊天大逆转。
于杰很善于营造良性竞争氛围,伺机调节平淡沉闷的气氛,想方设法变运动员的「要我练」为「我要练」。看田涛直腿抓 125 公斤迟迟不见突破,于杰就让他举 126 公斤,「就多了 1 公斤,你起来,赢我一个最新苹果手机」。田涛一咬牙,笑咪咪地领走了 6000 元奖金。于杰笑着摊开双手认输:「你这一举,我的零花钱没了。」
说起东京奥运会,田涛的回答很简单,别的不敢说,如果我去,至少不会像这次这样只有两把,等着挨宰。
小龙与「胜利军」,湘军悍将多

小龙,龙清泉;「胜利军」,谌利军。两员湘军大将正在湖南为全运会加油添力。
小龙承担了里约奥运会中国举重队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朝鲜严润哲这匹黑马从伦敦奥运会 B 组杀出,摘走了男子 56 公斤级的金牌,此后 4 年问,他在国际赛场如入无人之境。金正恩下令里约奥运会必夺的 5 枚金牌中,严润哲首当其冲。
争夺你来我往,战线犬牙交错。抓举,严润哲举起 134 公斤,超出自己最佳成绩 3 公斤,压住龙清泉 2 公斤。面对小龙最后一把机会,后场的中国人都在喊「135」。于杰却黑着脸,「137」,成功!

2014 年末,小龙加入于杰小组,他俩早有默契,比赛中你敢加我就敢举,成功概率还很高。现在到了挺举决胜阶段,严润哲押宝 169 公斤成功,逼得小龙必须拿下 170 公斤,才能镇住疯狂反扑。小龙挽狂澜于既倒,成功,总成绩 307 公斤,创造世界新纪录,原纪录已经 16 年无人撼动。
62 公斤级「胜利军」却出师不利。去年世锦赛他已将朝鲜悍将金相国打下台。里约奥运会开赛前,国际举联因金相国嗑药发布了禁赛令。这意味着谌利军只要抓举挺举各成功一把,金牌就将收入囊中。
谌利军平日体重 66 公斤多点。赛前一周,举重队离开圣保罗基地,赴赛地里约,他体重只超 3 公斤。比赛头天晚上还差 0.6 公斤,正常。8 月 10 日 17 时开赛,上午 8 时,只差 0.2 公斤,很好。但到了下午 3 点,称量体重只剩 1 小时了,却反弹到了多 0.3 公斤。他不同旁人,身上几乎没有多余脂肪,这就有点紧张了,于杰只好派人再陪他去蒸桑拿。蒸了足足半小时,再急行军 10 分钟,赶回到赛场。这一折腾,要说体力丝毫无损,肯定不可能。
进后场有点凉,空调开得太大。于杰摸了摸小伙子的手,还算温热,但他仍不放心,拉上两名医生帮着把浑身搓热。
准备活动大部时间一切正常,抓举完成 120 公斤还很飘。但举 1 30 公斤时,谌利军两腿突然抽筋,小腿腓肌还有点拉伤,身上有点脱水,电解质还低。这时,于杰赶紧将 145 公斤开把重量降到现场编排所能够接受的最低重量 143 公斤。谌利军原先的还有 4 把试举变成「第一次试举」。但这时的后场成员并不绝望,只要有一把成功,就有机会利用挺举比赛前的间歇时间作紧急处理,凭强劲实力争取后发制人。一切都太突然,情况还很严重,从开把点名到三把结束的 4 分钟时间内,什么办法都想了,但谌利军身上肉硬如铁,稍一用力如被电击。就这样,最有把握的金牌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丢了。
蒙成,最想摘掉「青年」帽子
蒙成,现年 20 岁,国家举重男队里最年轻的队员,2014 年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男子 56 公斤级举重冠军。
青春是短暂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可是他开玩笑老想摘帽,「要是没有青年两字,我的冠军就值钱了」。
蒙成祖籍广西,9 年前来到海南,师从海南省举重教练张量,2015 年起进入于杰小组。在北京,在五指山,人们都会看到小伙子固定在国家队训练区的某个角落,俊秀的小脸、匀称「苗条」的身材在无声闪动。他目前还够不上国家成年队一线成员水平,尽管已成为青年奥运会冠军,海南省第一个成年亚洲冠军,但比赛最高成绩仅为抓举 126 公斤,挺举 158 公斤,总成绩 285 公斤,而他常年训练水平竟可以与两届奥运冠军龙清泉媲美,一堂课总成绩最高为 302 公斤,两次抓起 137 公斤,多次挺起 165 公斤。遗憾的是比赛成功率太低,被人称作「蒙一把」。
进入东京奥运周期,蒙成进入了于杰的一线名单.师傅说:「今年再回海南冬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你。」这让蒙成有点震惊。
于杰要亲自挂帅,也是形势所迫。东京奥运会,中国举重大面积夺金点的战略任务已很紧迫,对传统强项男子 56 公斤级,龙清泉、吴景彪能否走到那一天,还是未知数,其他国内准一流高手或者已不再年轻,或者已江郎才尽。点来点去,最有潜质的还数蒙成。从另一角度看,每一级别尖子不只是一个,保险系数才更大。
蒙成要登顶,路还很长。除技术外,最大问题就是不够专注执着,还没有背水一战舍我其谁的抱负与气势。到了五指山,于杰让主管教练张量找他认真谈话。
「你不喝酒是好事,但不爱按摩治疗,不爱看书,就不是好事了。你在电脑前一坐半天,尽玩游戏机,把时间都耗没了。玩心太重,肯定影响进步。你现在只是爬到半山腰。真要登顶,必须想明白。要改变自己,必须付出很多,到达应有境界才行。东京奥运会并不遥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习惯与毛病确实不是想改就能改掉的,但当前急需把心收回来,如还不警醒,3 年后,就是神仙也不会有办法。」
时不我待,一到五指山,于杰就腾出手来亲历亲为。一组规定动作要求连做 100 次,数到「100」,蒙成欲撤,被不知何时躲在身后的于杰严厉制止,「我也数着呢,还有 3 次」。蒙成愣了,真没想到于指导那么较真。
俯卧拉杠铃,队友们一气做 30 个,蒙成呲牙咧嘴勉强做了 10 个。于杰认真说道:「看你体重小,次数可以累计,但重量不减。」蒙成再磨蹭下去,于杰就会拉下脸:「这点事都办不好,你说还敢用你吗?」

在训练馆,于杰喜欢四处转圈,关键时候悄悄来到队员身边。他双腿年轻时受伤不轻,前几年动手术,又为赶进度、省时间,留下了后遗症,站久了酸痛难忍,只好倚着杠铃架来监管训 l 练。
北京顺义区体育局老局长吕志旺是举重界的老铁杆,在五指山呆了一个多月后,赠送队 N12 个字:「形象树人,道德感人,力量超人!」他托海南省举重协会主席谈奇转告蒙成,如果真能做到这 12 字,还担心接不了班吗? 责编柏强
作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