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到 48,世界杯处处是机会

作者
作者

国际足联大胆迈步

2017 年 1 月 10 日,世界杯的扩容方案在瑞士苏黎世的国际足联理事会上获得一致通过,从 2026 年起,世界杯决赛圈的参赛队数将由目前的 32 支增加到 48 支。这一方案意味着国际足联现有的两百多个会员中,接近 1/4 的代表队都可以参与到这全球最盛大的足球狂欢之中。届时,比赛数量也将从 64 场增加到 80 场。

世界杯扩容计划是因凡蒂诺竞选国际足联主席时就许下的承诺。成功当选后,他曾在去年 10 月提出了一个扩大至 40 支球队的方案。但从赛程的安排角度来看,不论是 8 小组各 5 队还是 10 小组各 4 队,都存在着很难被弥补的缺陷,复杂的出线计算和部分比赛观赏性下降的隐忧使各方很难达成共识。而且,该方案的比赛场数比原先增加了 32 场,有志夺冠的球队增加了负担不说,届时的举办国也会为多出来的这一周比赛如何安排而倍感头疼。难怪英国《每日邮报》对这一方案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扩大至 40 支本来是普拉蒂尼的点子,在法国人被「禁足」后,作为他原来的幕僚,因凡蒂诺只是简单地重申了这个想法。继续沿用一个「禁足者」的方案,这样的举动未免显得有些讽刺。

既然扩大到 40 支不是完美构想,那么更大胆、更具革命性的 48 队世界杯成了更好的选择。按照目前的计划,在 2026 年世界杯上,48 支参赛队将被分为 16 个小组,每组 3 队单循环较量,前两名晋级下一阶段的淘汰赛。为避免末轮轮空队遭算计,小组赛里踢成平局的比赛将很可能直接通过互射点球决出胜负。这样的世界杯,每支球队至少可以踢两场比赛,对于弱队来说,逼得平局就有凭借点球逆天的可能,小组赛不再有轮换和放松的空间,一点也不会鸡肋。进入淘汰赛后,每场球都会是很刺激的一场定胜负,直至最后的决赛。

这份方案看起来完美兼顾了传统豪强的利益和足球欠发达地区的机会。最令强队满意的是比赛总数虽然增加,但是四强球队的比赛数量仍然维持在 7 场,只是从 3 场小组赛加 4 场淘汰赛改成了 2 场小组赛加 5 场淘汰赛,最大程度保护顶级球员的身体状况,这也是该方案能够得到全票通过的主要原因。

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因凡蒂诺表示:「有机会参赛的队伍多出了 16 支,其中一些队伍此前从未梦想过可以参加世界杯。我们已经身处 21 世纪了,必须让世界杯符合 21 世纪的特点。20 世纪已是过去时,我们要往未来看。足球是全球性的,不仅属于欧洲和南美。一些俱乐部有批评的声音,但我倾向于聚焦积极的声音。」对扩容公开表示支持的曼联主帅穆里尼奥就表示:「这样的扩张意味着世界杯将会成为更加轰动的社会性事件。更多的国家与地区、更多的投资将会用于基础设施,用于协助青年足球的发展。更多国家与地区的参与意味着更多激情,更多欢乐,更多热情。」

美国《纽约时报》则认为,国际足联的扩张是为足球欠发达地区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文章拿去年欧洲杯上的黑马冰岛为例,说明小国家只要有机会,也能在世界杯上有大的作为。

作为最可能的受益者,足球第三世界地区自然击节叫好。乌干达队主教练、塞尔维亚人斯雷多耶维奇正率队备战即将打响的非洲国家杯。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自己正勉力集中注意在即将开始的比赛上,但仍旧为未来可能拥有参加世界杯的机会而感到兴奋。尽管就连非洲杯,也是乌干达阔别 39 年之后才再度参赛,但是 48 队世界杯的大饼,还是令对足球感到饥饿的他们兴奋不已。

因凡蒂诺

当然,即便是小组赛必须分胜负,到时末轮轮空的队伍依然可能出现「命运不由我」的窘境。48 队世界杯的大方向虽然已确定,但还有不少规则细节亟待国际足联研究与商讨。不过,国际足联至少迈出了世界杯再扩容这一步。

背后的权钱博弈

说到世界杯扩张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权和钱。1930 年的乌拉圭世界杯只有 13 支球队参加,之后长时间保持 16 支球队的规模。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在任期内两次力促世界杯的扩容,第一次是完成竞选时为获得新增加的亚非足协会员支持而许下诺言,第二次是应对时任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的政治逼宫,出发点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布拉特上台后,也没少打过世界杯扩容的主意,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施行。

无独有偶,世界杯扩容又再次成为因凡蒂诺的竞选纲领,他上台后一直在奔走游说,历史似乎只是在不断循环而已。西班牙《阿斯报》就觉得,所谓的不断扩张,所谓的更多国家参与「大联欢」,不过是为政客拉选票的筹码罢了。拜仁慕尼黑俱乐部董事会主席鲁梅尼格也表示:「48 队世界杯是一个错误的信号。政治在其中起了太多的作用,而不是体育本身。」

方案出炉后,英国《卫报》撰文分析,国际足联经历了腐败丑闻,为了重建信心与信任,需要给会员一些「甜头」。世界杯扩容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拉拢」方式。

从钱的角度来说,世界杯史上的任何一次扩容都是看准了这个金字招牌的增值空间,果断地为资本涌入敞开大门。在谋求盟友支持时,因凡蒂诺肯定不会忽视去年法国欧洲杯的大幅获利。根据法国经济与财政部在今年 1 月 10 日的新闻公报,欧洲杯为法国带来了约 12.2 亿欧元的收入,其中 5.96 亿欧元来自赛事本身,另外 6.26 亿来自附加的旅游热潮。既然欧洲杯从 16 支扩容到 24 支,门票可以足足多卖 100 万张,那么世界杯扩大到 48 队呢?画面简直美到不敢看。根据因凡蒂诺自己估算,国际足联的扩容方案可以在 32 天内不同时段播出多达 80 场比赛,这会使赞助商、门票和转播方的收入增加 20% 左右。正是如此可观的增益促使国际足联最终通过了扩容的提议。随着世界杯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重,尽管增加球队数量显得简单粗暴,但对于世界杯相关产业的开发绝对是利好消息。

与此同时,世界杯扩容将对更多地区的足球建设产生推动作用。一些足球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或地区会借此完善职业联赛体系,从而推动足球水平向前发展。

然而,对于世界杯的扩张,德国媒体和足球从业者普遍持反对意见。德国足协主席格林德尔表示:「过去这些年,世界杯一直让球员、观众、赞助商都倍感兴奋,为什么要有所改变?德国足协坚信应当坚持『久经考验的 32 支球队模式』。」《图片报》更是直言,扩容是一个「愚蠢的决定」:「世界杯的参赛权应当由各国竞争得到,而不是被当做礼物赠予。48 支球队的世界杯固然提供了很多机会,但也将导致比赛的观赏性大大下降。」德国队主帅勒夫觉得世界杯名额的稀缺性才是比赛高质量的保证,「我更乐于看到一届 32 支球队参加的足球盛会」。

对于来自德国方面的不同观点,因凡蒂诺略带调侃地回应道:「就算世界杯决赛圈名额被削减到两个,我相信德国仍然会获得其中之一。」这样的回应反而得到了《明镜周刊》的赞赏,不过这家一贯毒舌的杂志也没有忘记指出,有关 48 队世界杯的具体细节尚待落实,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增加的 16 个名额如何分配,甚至之前早已划定的 32 席疆域要不要再调整。这才是埋伏在未来的一颗定时炸弹。

中国的机会?亚非的机会!

世界杯再扩容既然已成事实,要不要做一个更大的蛋糕就不再是问题,怎么分这个比原来大出一半的蛋糕,才是下一个关注的焦点。每届世界杯前,关于席位分配的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堪称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各大洲势力版图日趋稳定的当下,区区半个席位往往都要争个你死我活,更别提一下子增加 16 席了,好比往狮群里投喂羚羊,到时各方必然是寸土不让。

有关各大洲出线名额分配这一敏感问题,国际足联预计将于 5 月 9 日在巴林的大会上敲定。议题的关键是席位应当按照目前的比例分配,还是给亚非拉多一些名额。根据多方推测,欧足联可能占据 48 席中的 16-17 席,非洲 9-10 席,亚洲 8-8.5 席,南北美洲各 6.5 席,大洋洲 1-1.5 席。按照因凡蒂诺频频向亚非示好的表现,亚洲和非洲将很可能在「蛋糕」上切走最大的一份。

亚足联主席萨尔曼认为,以亚洲的规模和经济实力而言,理应在世界杯决赛圈中得到更多名额。世界杯迄今一直由欧洲和南美球队两分天下,亚洲只是陪衬,未来亚洲球队亟待给世界杯造成更大影响。

《纽约时报》十分看好非洲球队未来在世界杯上的前景:「之前 54 个非洲国家和地区要争夺仅有的 5 个出线权,新兴势力挑战传统强队难度实在太大了。日后,他们将有机会一起登上更大的舞台。」

对于广大中国球迷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中国队又一次燃起了重返世界杯的希望。新华社称国际足联的决定是中国的机会,「从现在到 2026 年还有 9 年,中国足球有机会,也有时间」。但能不能打进世界杯,靠的还是自身的实力和底气,而不单是扩容的决定。

对处于低谷的中国足球来说,能把微小的进军可能性从 5% 提升到 10% 甚至 20%,也算是好的,终究门槛是低了一点,不是吗?

责编王敬泽


作者 吕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