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坚持的意义

作者作者

2018 年的林丹有点惨。35 岁的他曾经孤独求败,如今却风光不再,任人宰割。站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林丹四顾茫然,退役还是坚持?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面前。

「一轮游」再回头

2001 年开始,林丹走上国际赛场上的舞台,初露锋芒。不过,自从国际羽坛回归 15 分制之后,在 2002 年下半年开始,他有长达 8 个多月的时间,几乎都是第一轮就被人斩落马下。

那时,有人给林丹起了个绰号叫「林一轮」。在林丹的自传里,他曾描述这个绰号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我的心态开始失衡,不仅怀疑自己,而且有点害怕比赛。怎么第一轮就输了呢?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我有点想不通。」

直到 2004 年雅典奥运会,豪情满怀的林丹仍然没逃过第一轮的魔咒,匆匆回家。「林一轮」的叫号达到顶峰,对血气方刚的林丹来说,是警醒,是鞭策。

后来的故事众人皆知:林丹开始爆发,从北京到伦敦的两届奥运会,他成为国际羽坛最骄傲的王者,有着一连串属于自己的纪录,无人能敌。那是他的时代,毫无争议。他尝过所有羽毛球赛事冠军的滋味,而且是两遍。「双圈大满贯」,羽坛为他发明了这样一个词。

来到 2018 年,距离雅典奥运会已过去了 14 年,当年带着橄榄枝的夺冠少年陶菲克已隐退江湖多年,林丹的师兄夏煊泽早已成为中国队单打组的教练。林丹也成了 35 岁的老将,职业生涯第一个制高点北京奥运会一晃已十年。

看看 2018 赛季林丹走过的路,用「惨」字形容一点不夸张。今年一共参加 18 站比赛,有 9 次倒在了第一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站大师赛、亚锦赛、美国公开赛、印尼公开赛、常州公开赛、法国公开赛、福州公开赛以及香港公开赛。「一轮游」达到了半数。

此外,德国赛 0 比 2 输给伍家朗止步八强,7 月的马来西亚公开赛止步次轮,世锦赛输给石宇奇止步 16 强,日本公开赛止步八强,韩国公开赛第二轮 1 比 2 负于西本拳太止步 16 强,丹麦赛第二轮输给了斯里坎特。

连续输球让林丹有些困惑。

有高光时刻吗?也有,新西兰低级别赛事的冠军成为林丹今年在公开赛的唯一收获。亚运会男子团体的冠军名册上有林丹的名字,不过他位列队中三号男单,躺着拿到了冠军。

如今,虽然无人忍心喊出「林一轮」,但成绩有些惨不忍睹。这是林丹 17 年来最落魄的一年。光环褪去,林丹显示出「廉颇老矣」的疲态。人们一次次给他的职业生涯倒计时,林丹却毫无退意:「我要破釜沉舟,为了自己的第五届奥运会。」

还有「灵丹妙药吗?

2018 年的冬天是林丹经历和仍将面对的一个无比残酷的寒冬。带着 9 次「一轮游」的苦果,再心气高的人恐怕也会自我怀疑。这条自己选择的路该怎么走下去,索性放弃,还是执拗地坚持到底。

如果以现在的状态作为考核,林丹想去东京奥运会的可能非常渺茫。石宇奇风头正劲,是队伍中着力培养的选手;谌龙经历短暂波折和起伏,仍在找寻着各种办法。在这场「三选二」的竞争中,35 岁的林丹成了最弱的一个。

还有什么办法?如果有,就不会吞下 9 次一轮游的苦果。

平心而论,现在林丹的惨境不是懈怠造成的,也不是过于分散精力。原因很简单,身体机能退化,一打到第三盘,吃亏的永远是林丹。这是谁都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现在的林丹跑动不如从前了,也没有了过去的大力扣杀。

在日本、福州和香港几站比赛中,与日本当红小生桃田贤斗的对决中,看得出林丹是多么想赢下对手,也看得出他有些力不从心。他坚定地抢下开局,为自己争得主动,但第三盘,桃田依旧体力充沛,林丹已今非昔比。他没有后场大力扣杀,跑动不那么积极了,起跳更是有心无力,失利在所难免。

当然,人们依旧可以歌颂林丹的体育精神,他的渴望,他的坚韧。但这不是林丹想要的。如果竞技赛场上只剩下体育精神可以歌颂,那也许说明他的竞技实力已上不了台面。他是两枚奥运金牌和无数骄傲纪录的拥有者,世界羽坛万人敬仰的神话级人物。如今,怎奈岁月无情。

2018 年岁尾已至,转眼就是 2019 赛季,关乎奥运积分的关键一年。林丹在这个冬天还能实现超级蜕变吗?还会有「灵丹妙药」让他回春吗?他还会坚定不移、斗志昂扬地冲向东京吗?没有人知道答案,也没有人能真正体会英雄迟暮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

罗斯做到了,林丹呢?

11 月 1 日的 NBA 赛场,「玫瑰」德里克·罗斯拿下 50 分后潸然落泪,让世界动容。谁能想到,经历过无数伤病,甚至开始接受替补角色的罗斯,还能够再次刷新生涯新高,甚至拿到第一个 50 分?

看到罗斯,不免想到林丹。

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技不如人,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王者更不愿意面对。大多时候,他们会选择体面退役,甚至激流勇退,连「怜惜」的机会都不给球迷半点。

唯独林丹仍在倔强地坚持着,想为 2020 年东京奥运会资格争取足够的积分,再一次站上奥运的赛场。现在看,除非林丹能像罗斯那样,用搏命的态度拿下 50 分,让全世界为我骄傲。

经历了 9 次「一轮游」,林丹更渴望胜利。
林丹仍在倔强地坚持着,想为 2020 年东京奥运会资格争取足够的积分,再一次站上奥运的赛场。

林丹和罗斯看似是两个不同世界、没有办法做比较的运动员,但仔细回看他们的轨迹,竟有些许相似。他们都曾是超级巨星,都让各自的球迷为之倾倒和侧目,都有着别人羡慕的才华和天赋,也同样经历着下沉,从云间到凡间,从凡间到泥土。

罗斯经历了一次次手术的折磨,而林丹的下沉方式就如他在 2018 赛季 9 次「一轮游」的表现一样,每次都觉得该触底反弹了,可每次等待他的还是无穷的深渊。

林丹没有罗斯那么悲壮,膝盖十字韧带经历 5 次伤痕累累的手术,但没有伤病的林丹就如过去 8 年里被困住的罗斯一样,只能看着别人风光,看着别人耀武扬威,看着别人抢走江山,看着一个个不知名的小卒从自己身上踏过,可想而知他内心的痛有多深。

罗斯回来了,单场 50 分,让他哭得气壮山河,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不管他在随后的征程还会继续神勇亦或仅是灵光一现,似乎都不再重要。他已经用一场命运闪回般的表现为过去 8 年所承受的一切去宣泄,去证明,这足够了。

林丹还会回来吗?他还会用一场酣畅淋漓、一个实至名归的冠军证明自己在逆袭奔跑吗?他还会打破外界所有质疑和猜测,书写人间的奇迹吗?他会第五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完成心中不曾降低的使命吗?

恐怕林丹都未必知道答案,人们只有等待。超级明星就是超级明星,他们的天赋和个性都与凡人不同。罗斯做到了,现在看林丹的了。

「每天你都要面对这些东西。每个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有结束的那一天。我不希望把有限的职业生涯浪费掉」,林丹心如明镜。

「对我来讲,求胜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我也不会再回到赛场上,去陪他们玩儿。」看得出,尽管被外界一次次唱衰,一次次困于四面楚歌中,林丹还想走到底,看看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故事结局。


作者 莫小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