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一笑很倾城

举重是自己跟自己比的项目。一名顶尖举重运动员在身体、心理、技术、能力都足够稳定时,几乎达到不可战胜的状态。赛场上的邓薇似乎一直是这样一种状态,她的稳定让对手绝望。
邓薇站在领奖台上,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汗珠,自信的笑容散发着光芒。一年里,她 12 次打破世界纪录,「薇薇」一笑很倾城。
年少成名天赋高 独霸一方
邓薇天赋极高,2010 年,才 17 岁就拿到安塔利亚举重世锦赛 58 公斤级冠军。这个年龄的对手还在青少年比赛打磨,她已经在世界成年赛场绽放光芒。

伦敦奥运周期,邓薇已经具备了冲击金牌的实力。但在国内选拔赛的激烈竞争中,她输给李雪英,没有得到前往伦敦的机会。李雪英果然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冠。这样的沉淀让年轻的邓薇愈发沉稳地成长。2014 年,邓薇升级别到 63 公斤级后,不再受制于体重困扰,训练能力稳步提升。
2015 年 11 月的休斯顿世锦赛上,邓薇以总成绩 259 公斤夺冠,并以 146 公斤的成绩打破挺举世界纪录。转年 4 月的全国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上,她挺举和总成绩双超世界纪录,成为最早锁定里约奥运参赛资格的人选之一。里约奥运会上,邓薇以抓举 115 公斤、挺举 147 公斤、总成绩 262 公斤轻松夺冠,并打破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成为举重赛场最亮眼的明星。
2018 年,国际举联时隔 20 年更改体重分级,邓薇所在的级别受影响较小,从 63 改成 64 公斤级,只有 1 公斤的变化。当年阿什哈巴德举重世锦赛上,邓薇包圆了女子 64 公斤级三项世界纪录和全部金牌,总成绩 252 公斤,领先亚军多达 13 公斤,这样的优势简直不像同一个级别的较量。
走上举重台,邓薇区别于其他选手,没有表情,也从不大喊大叫,试举动作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成功率和稳定性极高,这就是气场。「我从小就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训练时也不喊不叫,一直就这样,保持下来了」,邓薇笑着说,自己就是个小嗓门,「再说了,你让我叫吧,我声音也就这么大,发不出多大声。你们觉得我喊声很小,但我已经用很大声喊了,哈哈」。
2019 年 2 月福州世界杯赛,主场作战,邓薇再次改写三项世界纪录,总成绩达到 254 公斤,记者们笑称「三项纪录全部打破」是邓薇参赛的「标配」。4 月宁波亚锦赛,她再次拿出「标配」级表现,总成绩提升到 257 公斤。9 月芭提雅世锦赛,她无可阻挡,五次打破三项世界纪录,总成绩达到了 261 公斤。12 月天津世界杯赛,邓薇以 117 公斤再次刷新抓举世界纪录,直到挺举中突发胯部伤病,这才阻止了她拿出「标配」。


这一年,邓薇参加了五项国际比赛,总共 12 次刷新世界纪录,成为国际举坛无可争议的年度最佳。
坚持二字容易写 苦练难熬
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世界纪录大满贯,邓薇在里约奥运会夺冠时已经取得了这些成就。花季青春的女孩,难道没有想过更轻松愉快的生活吗?邓薇当然想过,也曾经犹豫过,思量过,毕竟又要坚持四年,说来容易,却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和身心煎熬。但是她没有止步,选择在东京奥运周期继续挑战极限。
「里约周期是我运动生涯状态最好的时候,思想和竞技状态都在巅峰,没有拿过奥运冠军,所以很想要。现在这个周期和那时有一些不同,身体状态有一些下滑,但对奥运会还是充满渴望的。毕竟又坚持了四年,都到现在这个时候了,肯定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尽管 2019 年打遍天下无敌手,但邓薇在 12 月天津世界杯比赛挺举中拉伤了腿部和胯部,冬训前期一直在治疗和康复中,暂时只能进行康复训练。
「每天按照美国体能师和康复师设计的训练项目进行体能和康复训练,暂时没有进行专项训练。一做预备姿势,腿和胯就扯着痛,用不上劲」。多名队医和专家看过她的伤病,但没有确诊。
训练结束后,来自美国的康复师用热水袋给邓薇热敷,过了一阵,又将冰袋放在她腿上。既热敷又冰敷,邓薇对伤病有些无奈,「什么方法都试试,不管有没有用」。
2019 年,邓薇 5 次征战。她直言这是举重生涯最累的一年。「奥运资格改革之前,一年就两次比赛,上半年全国锦标赛,下半年世界锦标赛。改革之后要求每人至少参加 6 站资格赛,去年几乎隔两个月一次比赛,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很疲劳」。
训练和比赛节奏有了颠覆性的变化,邓薇却在福州、宁波、芭提雅 3 次比赛中都刷新了全部 3 项世界纪录,全年 12 次打破世界纪录。荣光之后,高强度超负荷的比赛不可避免带来身心损耗。「比赛间隔很短,完全没办法放松和恢复,有可能是绷得太紧了。天津世界杯赛后,抵抗力明显下降,腿和胯一练就痛,感冒也一直没有好,经常喉咙痛、咳嗽、流鼻涕」。
最近一个月,邓薇进行了较多的体能训练,收获很大。「作用很明显。以前核心力量这部分比较差,练一段时间,效果出来了,现在隐约可以看到腹肌块了」。
里约奥运会前的冬训,邓薇也曾受到腰伤困扰,这一次面临相似的困境,但困难比上次大。「那时距离奥运会的时间还早,压力没有那么大。但现在时间更紧迫,只剩半年了。3 月底就要进行国内选拔赛,现在我还不能正常训练,有些担心自己能不能恢复到最好,到时能不能发挥出来」。邓薇最近有些焦虑,「周围人都宽慰我说还有时间,但心里有时会着急,怕来不及恢复」。
就在这时,国家队顾问陈文斌走到邓薇身边,和她聊了起来。
「有没有好转啊?这么多人为你服务,也没有好转?」陈文斌笑着打趣邓薇。
「没有啊。」
陈文斌鼓励道:「高手如何面对伤痛,继续成为高手,不是那么容易的。」
邓薇也开起玩笑,说:「面对不了了。」
「坏了,有点麻烦了,哈哈哈」,陈文斌说着,两人都笑了。
队长不光靠实力 境界不凡
里约奥运周期时还是年轻小将,现在的邓薇更加成熟,肩上的担子也重了很多。她是国家女子举重队队长。成为奥运冠军,意味着更多地承担责任,成为年轻人的榜样,她还不能很快适应。
「2016 年以前,我还是小队员,很多事和我没啥关系。后来,老队员退役了,我变成老队员。2017 年重新组队时,让我当队长。那时我挺抗拒的,感觉自己没这个能力,性格上我也不擅长领导别人,不喜欢抛头露面」。2018 年开始,邓薇才慢慢有了一点当队长的觉悟。「被推到那个位置了,身边的人都说『你是队长,要起带头作用』之类的话。自己想想也对,就习惯了去做这些事」。

邓薇将国家荣誉放在第一位,不仅体现在以身作则为国争光,更体现在正确处理荣辱得失。「如果不能去东京,肯定会觉得可惜,但我只是遗憾四年的付出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一个奥运会前一年 12 次打破世界纪录的选手,可能去不了奥运会吗?「受伤这段时间我想了很多,伤病不见好,我就很担心。虽然不断破纪录、拿冠军,但我非常清楚,必须保证训练的厚度和强度,才能战胜所有对手」。
「我是不是最好的?如果不是,就让更好的队友去奥运会」,这样的想法超越了一般运动员的境界。「去年芭提雅世锦赛,中国女举拿到 5 个级别的冠军。这 5 个级别都有一定优势,都有可能去东京奥运会。我没有把自己放在最稳定的那个位置上,没有想自己一定会去」。东京奥运会,中国女举只有 4 个参赛名额,在邓薇看来,理应选派最强的选手出战。
「这也是我性格的一方面,不管干什么事,都会想到最坏的结果」。经历了伤病,邓薇更冷静地思考可能面临的局面。「做一件事时,我会把好的坏的都想到。如果失败了,这个后果我能不能承受得住,承担得起,这些我都会去想。我想到了最差的结果是去不了东京,如果去不了,我也要承受住」。
在公众面前,邓薇有责任有担当。其实生活中,她是一个爱美又有点懒的小姑娘,耳朵上戴上精致的耳钉,非常漂亮。「以前打了好几个耳洞,后来太痛了,我就拔掉了几个,只剩这三个没有发炎,就留住了。那时还小,大概是 2006 年吧,周围人都在打,我就跟风打了几个」。
女孩爱美,很正常,可邓薇还懒,是个非常随性的人。她笑着说:「我算爱美的,又比较懒,做个美甲就差不多了,化妆那些总是有想法,但是没行动。」
运动员的生活非常枯燥。邓薇的懒,更多是无奈,训练之余没有多少时间倒饬自己。「下午训练完,回去就 7 点钟了,吃饭,按摩、理疗,到晚上 10 点。回房间洗漱一下,就上床躺着,刷一下手机,睡觉,连吃零食的时间都没有啦!」
天道酬勤。祝愿邓薇早日康复,以最完美的状态踏上奥运卫冕之旅。

作者 袁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