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钱景不妙

作者
作者

2020 年东京奥运会的支出节节攀升,远远超出最初的预算,这让东京奥组委愈发感到钱紧。

东京奥运会在即,但赛事组织者愈发感觉钱紧。虽然东京奥组委通过接受赞助和销售门票收益达 3 亿美元,但预计耗资仍然高达 1.35 万亿日元,约合 126 亿美元,与 2018 年年底的计划预算基本持平。日本国家审计委员会在一份长达 177 页的报告中表示,与奥运会相关的支出将远远高于这一数字。

审计报告列出的约 97 亿美元其他奥运相关成本,原本没有计算在内。此外,东京市政府先前曾表示,将再投入约 74 亿美元,「用于与奥运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项目」,包括为残奥会运动员修建无障碍设施,为志愿者提供培训,以及制订广告和旅游计划等。

2020 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新国立竞技场已于 2019 年底竣工。

东京奥运组织者认为,其中许多费用没有直接与奥运会挂钩。巧合的是日本国家审计委员会一年前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东京奥组委指出:「与去年一样,他们的报告并没有根据这些项目和活动与奥运会的关系分类。其中有很多项目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有一些和奥运会并没有多大关系。」

即使分类,也存在「与奥运会相关」的成本定义的差异性。比如,日本国家审计委员会将发射气象监测卫星和推广环保汽车定为「与奥运会相关」的支出,但公众并不这么看。

尽管东京奥组委首席执行官武藤敏郎多次承诺奥运预算不会再增加,但民众很难安心,因为他没有把马拉松和竞走比赛移至札幌所需的 30 亿日元计算在内。武藤敏郎没有说明谁会为这笔费用埋单,只是声称这将是东京和札幌市政府等利益相关方需要解决的下一个重大问题。他说:「预算当然越少越好,但奥运会的确很烧钱。除非降低服务水准,但这是很难被认同的,我们也不可能那么做。」

《日本财经新闻》和《朝日新闻》也测算了举办东京奥运会成本。他们认为,这笔巨额支出远远超出了预估数字,大概需要 3 万亿日元,约合 280 亿美元。显然,东京奥运会的支出在节节攀高。日本在 2013 年获得奥运主办权时,曾预估总成本将达到 73 亿美元,现在则要翻上 4 倍。

这份由审计委员会提供的报告意在敦促提高各项支出的透明度,「为了获得公众的理解,奥运组委会和残奥委应该就他们所掌握的成本运作整体情况向公众披露更多的信息」。

在东京奥运会的收支账目中,收入大概有 56 亿美元,主要来自于赞助、门票销售和市场营销收入以及国际奥委会的捐款,剩下的亏空由国家财政、东京市政府和其他政府机构补贴。报告还声称,日本民众对奥运门票的需求量相当大,这在社交媒体上遭致了广泛非议,他们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购票而感到不安。

奥运成本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矛头直指那些非奥运支出。通常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公布的数字要比实际支出低很多。日本为 2020 年奥运会建造了许多场馆,包括造价昂贵的新国立竞技场和运动员村。事实上,国际奥委会一再强调,东京奥运会应该多使用现有场馆或建造临时场馆,这样可以削减数十亿美元的支出。这并不奇怪,在过去几届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因为强令主办城市建设价格高昂但使用率较低的体育场馆而饱受批评。现在,他们意识到举办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将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申办热情,所以改变了态度。

成本超支不仅是东京奥运会面对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奥运特色」。2012 年伦敦奥运会被认为是相对节俭的,多数场馆都是临时建筑,包括举行开闭幕式的主体育场,但这一届奥运会的最终花销达到 150 亿美元,是最初预算的 4 倍。随后的里约奥运会同样如此,最终花销超过 100 亿美元,远超起初预算的 46 亿美元。尽管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国的资金支持力度逐届上升,但也是杯水车薪。

东京奥组委接受商业赞助。

2016 年,牛津大学曾做过一项与奥运支出有关的研究,经济学家本特·弗里夫比约解释了奥运会成本为何会屡屡超支。他说:「在众多大型项目中,奥运会可能是唯一经常超出预算的,这非常令人吃惊。最大的原因是奥运会的举办必须非常准时,不可能改变开幕日期。所以,只能通过砸钱来解决各种突发状况,这就使得奥运成本暴涨,也是赛事组织者唯一能做的事情。」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担忧。2028 年奥运会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奥组委已承诺,他们将尽可能多地使用现有建筑,做到开源节流。但由于奥运盛事的特殊性,他们承诺盈利 10 亿美元的目标恐怕很难实现,不亏本就不错了。像东京、洛杉矶这些大城市举办奥运会都入不敷出,小城市更会望而却步。


作者 王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