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争个奥运名额

中国女足战胜韩国队,入围东京奥运会决赛圈,引来大片叫好声。在我周围,八十多岁从不看球的老者兴奋了,球迷行列中的年轻新人更在欢唿,让人感觉好像中国女足拿了什么大赛的冠军似的。
我想分享一段 25 年前的记忆。1996 年,女子足球获准进入奥运会。在亚特兰大一所大学的球场上,中美两队挑灯夜战。结果,美国姑娘挂上了金牌,中国队一球之差获得亚军。我在回驻地的汽车上打开电脑,写下报道:「中美两队主教练齐称这场激战极具水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亲自颁奖,更表明对女子足球的肯定。只是这一切都无法抹去中国姑娘们心中的遗憾。几天之前,没有多少人指望她们拿到银牌,可她们却不是为银牌来打决赛的。中国只有 200 多名女子足球运动员,美国号称有 300 多万女孩子踢球。中国队主教练马元安说:『取得奥运会银牌,标志着中国女子足球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个胜利一定会有积极的影响,希望由此吸引更多的女孩子踢球。』」
那时候,中国女足是奔着金牌去的。如今,人们为女足迈过了东京奥运会的门槛而喝彩。
那时候,中国姑娘们摸着胸前的银牌,流下不屈的热泪。如今打赢奥运资格赛,连教练都落泪。
那时候,我曾问过韩国足协官员:「你们的男足不错,为什么不带动一下女足?」韩国人惊异地看着我说:「女人怎么能踢球呢?」如今,韩国女足竟敢跟中国队争夺奥运会的「入场券」!
马元安的愿望被我们的近邻实现了,这也是当年中国女足的影响使然,亚洲足球落后,但女足可以跟欧美强队一争高下。后来者挑战,中国女足费尽气力才胜出。从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来说,当年的中美争金牌与如今的中韩争名额,都是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参与和取胜同样重要」,女足发展有了新的更高的起点。
世界足坛今非昔比,上届奥运会冠军德国女足连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都没争到。韩国队是后起直追,中国队则是低谷爬坡。中国女足要多出几个王霜,必须有成千上万的女孩子被吸引到绿茵场。比起曾经的亚洲冠军得来全不费工夫,中国女足在新的竞争形势下用拼搏弥补技术不足,应当得到掌声。这掌声是用来激励她们不断进取、重铸辉煌的,而不是只为赞扬已成过去的胜利。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