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 向飞人看齐

作者
作者

36 天内三破亚洲纪录,室内世锦赛拿到意义非凡的银牌,苏炳添用赛场上的表现证明了自己无可动摇的位置。

今年的苏炳添刷新纪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1 月 27 日,新赛季首站在德国柏林打响,苏炳添以 6 秒 55 率先冲过 60 米终点,赢得开门红。2 月 4 日,转战德国卡尔斯鲁厄,苏炳添以 6 秒 47 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保持的 6 秒 50 亚洲纪录,赢得赛季第二冠。2 月 7 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苏炳添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以 6 秒 43 的成绩勇夺 60 米冠军,再次打破亚洲纪录。2 月 26 日,苏格兰格拉斯哥站,苏炳添以 6 秒 50 赢得赛季第四冠。3 月 4 日,在英国伯明翰室内田径世锦赛男子 60 米决赛中,苏炳添以 6 秒 42 的成绩第三次打破了亚洲纪录,拿到亚军。苏炳添的表现告诉世界:中国短跑的实力不可被轻视。

在亚洲,只有卡塔尔的归化选手奥古诺德曾获得过室内世锦赛的男子 60 米铜牌,苏炳添跑出的 6 秒 42 曾是室内世锦赛的赛会纪录,世界上能跑进 6 秒 42 的人寥寥无几,现役选手中只有苏炳添和这次夺冠的科尔曼。

苏炳添透露:「冬训时,我刻意改变了自己的摆臂动作。」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训练馆冬训的几个月,苏炳添还尝试了改善跑步过程中脚掌落地后的发力,「像我们这个阶段的运动员虽然不适合改太多技术动作,但可以尝试一些细节的改动,这次改动之后,脚掌落地的发力更好了」。

去年全运会之后的一段时间,苏炳添一人在北京训练。当时只有几个跳远运动员在集训,苏炳添便跟着队伍一起训练。一位跟短跑项目关联并不大的美国人给了苏炳添很大的帮助,这个人是中国跳远外教亨廷顿。他是国际知名教头,曾经培养出两位世界纪录保持者,被称为「跳远教父」,不仅对跳远有研究,对其他项目也有独到的见解。

热心肠的亨廷顿非常认真地关注苏炳添每一个动作细节,对他起跑时脚摆放的角度做了微调,改进了途中跑和冲刺的细节。「他不会强迫别人接受他的理论,但会让人在比赛和训练中消化。他讲了很多,在一个月的比赛中我慢慢去渗透,这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苏炳添给予亨廷顿很高的评价。

神奇的力量在 2018 年赛季开始发威,苏炳添知道,除了团队的协作和自己的努力之外,亨廷顿功不可没。

虽然室内比赛和室外的节奏有所不同,体能分配也不一样,但在加强力量上,起跑技术的微调带来成绩提高,也给苏炳添带来更多的自信。

三十而立

是什么让中国飞人脱胎换骨,状态如此爆棚?

苏炳添 36 天内三破亚洲纪录。之前,很多人担心他年近而立,恐难继续神勇之态。毕竟,年龄增大,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以前, 28 岁也许已难再有巅峰,但在如今的时代里大不相同。

苏炳添大战科尔曼。

前中国短跑主教练刘侠极说:「世界田径的发展趋势是运动寿命越来越长,有人说苏炳添到了走下坡路的年龄,我完全不赞同。近几届奥运会和世锦赛上,加特林等老将的成绩已充分证明,超过 30 岁不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天然障碍,甚至可以在这个年龄达到自己的运动巅峰,况且苏炳添只有 28 岁。」

去年,苏炳添跟相恋多年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有人以为他会转移注意力,不再留恋赛场。但成绩是最好的证明,巡回赛四战四胜,室内世锦赛拿到意义非凡的银牌,苏炳添用赛场上的表现证明了自己无可动摇的位置。

这是苏炳添带给中国田径之喜。2003 年,刘翔正是在伯明翰实现了世界赛场上的飞跃,一年后在雅典奥运会上跨至巅峰。

拿 2003 年的刘翔与 2018 年的苏炳添相比,尽管所处的时代、项目以及自身状况和阶段有着太多不同,但他们突破的每一小步都是中国田径的一大步,让过去太多的不敢想成为振奋人心的现实。

拿到银牌的苏炳添高高举起国旗。

状态爆棚,给了苏炳添新的自信和底气,有了新的目标:「完成中国选手个人在国际大赛上奖牌突破后,就差在奥运会上跑进单项前八,我希望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坚持到东京奥运会。」

掷地有声的话语给外界一颗定心丸,苏炳添要坚持到东京奥运会。2004 年之前,有谁相信刘翔会在雅典实现黄种人在短跨项目的飞跃?千万别觉得苏炳添的决心不可思议,总有人会站出来用超越极限的表现证明中国飞人的潜能。

如今,距离雅典奥运会时的狂欢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关于刘翔之后的话题无数次被提及和讨论,能否有人勇敢面对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尝试?苏炳添用新年里的一系列表现证明,坚持和渴望会敦促他严格要求自己,直到未来有一天实现目标。

再看看国际上短跑的竞争环境,博尔特退去,加特林也随着时间而流去,巨星的离开给仍怀揣着梦想的追赶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只要敢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2013 年,张培萌在莫斯科打开 10 秒大关。如今,张培萌已脱下跑鞋,转战雪车赛场,找寻竞技体育另一份挑战的刺激。中国田径的大旗交给更有冲击力的谢震业。苏炳添可不想这么轻易服老,不想轻易向岁月低头。于是,新老两代飞人你追我赶。

抢回「亚洲老大」

苏炳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赛场上,还有憋着一股劲的谢震业,在赛场外,妻子已有身孕。某种意义上,苏炳添是带着家庭的嘱托,坚持在向梦想冲击的路上。

放眼亚洲,短跑的霸主位置仍被日本占据。两年后的东京,日本选手将在主场迎来奥运盛宴。毋庸置疑,他们期待着在金牌榜上有大飞跃。这也是历届奥运会东道主的勃勃心态。

当下是中国短跑选手最好的时代,他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对自己,对中国田径,对未来充满信心。

日本短跑已经放话,要在主场继续突破。过去这些年,中国短跑在亚洲赛场一直扮演着苦苦追赶日本的角色,如今,接力棒交到苏炳添手里,他和并肩作战的兄弟们憋着一口气,要在对手的主场实现对日本短跑的超越。对这个不用动员的目标,苏炳添责无旁贷。谢震业也信誓旦旦:「我们要好好磨合,接力不能输给日本。」

当下是中国短跑选手最好的时代,他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对自己,对中国田径,对未来充满信心。信心源自中国田径在伦敦奥运会后制定的发展战略,走出去、引进来,以接力带动短跑。徐海洋、吴智强、许周政、黄永炼等一群有潜力的年轻人正在崛起,男子接力队在张培萌离开后注入了新鲜血液,新老队员在传帮带中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作者 梁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