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 中网还年轻

作者作者

回首中网过去,既有顶级球星阵容的更新换代,也有跨越式的积分和奖金升级,还有新场馆拔地而起,不变的是造福球迷的诚心,推动中国网球发展的雄心,以及打造百年赛事的决心。

2018 中网女单冠军沃兹尼亚奇

从 2004 到 2018,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北京成功举办 15 届,已经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一项以大满贯为标尺的赛事,15 年的历程尚短,年轻的中网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活力、进步以及未来发展的机会空间与可能都切实存在。

1

又一年金秋时节,不知不觉间,中国网球公开赛迈入第十五个年头。网球比赛中,球员每局得到的第一分用「15」计量,中网提出「15-Love」的口号,寓意赛事经过 15 年的成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回首中网的过去,既有顶级球星阵容的更新换代,也有跨越式的积分和奖金升级,还有轰轰烈烈的新场馆拔地而起,不变的是造福球迷的诚心,推动中国网球发展的雄心,以及打造百年赛事的决心。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2004 年首届中网举行之时,中国网球运动普及程度远不如今。近距离看到强壮的小威廉姆斯和高大的萨芬捧起奖杯,这些大满贯冠军带给中国球迷的冲击力和新鲜感直观而强烈。

首届赛事中,李娜与新科美网冠军库兹涅佐娃苦战三盘惜败,让人们意识到中国选手和大满贯冠军的差距并不遥远。从中网收获自信,李娜继而走向世界,2011 年法网和 2014 年澳网先后折桂,登上世界排名第二的职业生涯高峰。

2

中网落户北京,让球迷的感动和自豪有了归处。

诸多网球爱好者选择在中网相聚。每年国庆期间,在京城北五环的国家网球中心看中网、打网球、聊人生,不亦乐乎。

国家网球中心是为北京 2008 奥运会兴建的专业场馆,也是世界顶级网球场馆之一。2009 年起,中网迁址于此,成为集 WTA 皇冠赛和 ATP500 赛于一身的高级别赛事。随后,能容纳 1.5 万人、建有可开合屋顶的主赛场「钻石球场」落成,更令赛事熠熠生辉。

2018 中网男单冠军巴斯拉什维利

球迷最看重的是赛事精彩与否,这方面,中网在本土赛事中也是头等的。同一周内男女交错的赛制,球迷可以随意切换欣赏各种比赛风格,规格堪比大满贯。每年中网,高排名的女球员自动入围,世界排名前十的男选手也有半数前来参赛。大满贯冠军级别的名将德约科维奇、纳达尔、穆雷、萨芬、罗迪克、小威、莎拉波娃、阿扎伦卡、穆古鲁扎、沃兹尼亚奇、库兹涅佐娃等,都在中网留下过夺冠足迹。

3

因为中网,网球成为了北京闪亮的城市名片。

作为中网的举办地,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也引得众多巨星一探究竟。无论是充满古风韵味的建筑陈设,还是热闹有趣的民俗玩乐,亦或者美味非凡的地道小吃,都让国际球星在赛场之外也收获满满。

为了给 2004 年中网元年助力,2003 年底,俄罗斯球星萨芬和亚洲网坛杰出代表斯里查潘造访北京。两位「老外」饶有兴致地听京剧、吃烤鸭、打乒乓、抖空竹,体验了一把当地人的生活。在天坛,彼时寒雪覆盖的这座古老建筑,也令一贯场上霸气十足的萨芬多了一份指点江山的兴致。有趣的是,第二年,萨芬就在中网元年登顶男单冠军。2011 年,恰逢钻石球场落成,萨芬回归中网,和桑普拉斯、李娜、彭帅一起,奉献了一场妙趣横生的表演赛。

小威 2004 年不但在中网揽得女单桂冠,还游览了北京名胜,饱尝了中华美食。其姐姐大威听闻十分羡慕,对媒体表示:「听塞蕾娜说北京烤鸭很好吃,我却从来没尝过。这次一定要试试,说不定我能吃下一整只。」

德约科维奇是中网红人。

2005 年,以费雷罗、莫亚为代表的西班牙男子天团,带着彼时还略显青涩的纳达尔,一起身着中国传统的龙袍,在太庙感受威严。值得一提的是,纳达尔不仅捧起了当年的中网冠军奖杯,还于 2008 年在北京赢得奥运会网球男单金牌。时光流转,已经不再是青葱少年的纳达尔在 2017 年中网再度折桂,令人感慨传奇不老。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像长城这样蜚声海外的古迹,自然也留下了众多球星登攀的脚印。德约科维奇曾带着家人和教练团队一起到此游玩,德尔·波特罗、莎拉波娃、科维托娃、辛吉斯、拉奥尼奇、弗格尼尼、瓦伊迪索娃等球星也曾在长城留下美好回忆。

除了到各大景点打卡,球星们还喜欢深入到当地百姓的生活中去。2006 年,扬科维奇就曾在秀水街大采购,逛得不亦乐乎。而今年中网开赛前,男子网坛炙手可热的新星兹维列夫,就和专业的太极剑老师学起了这项强身健体的古老运动。

在学中文方面,德约科维奇应该是拔得头筹的,这位塞尔维亚球王,在给转播镜头和球迷签名时,一笔一划把「德」、「笑」、「爱」、「福」、「赞」、「喜」写得有模有样,还会在颁奖典礼上用汉语致谢,「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们!谢谢大家的支持!」

球迷调侃说:「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德约科维奇学中文了。」曾六次获得中网冠军的小德表示:「每次我来中国,都感到这些忠实球迷给我越来越多的爱和支持,就是因为中国的粉丝,我才能够打得如此之好,得到足够的动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4

本土化,是每项赛事的必修课,中网也如此。

网球是一项发源于西方的运动,如何办出中国特色,赛事主办方颇费苦心。自从 2004 年创办以来,中网每年都会举行不同主题的球员欢迎晚宴酒会,别出心裁的安排给球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上演的诸如京剧、昆曲以及川剧变脸等浓郁中国风的表演,不失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2007 年,辛吉斯、德门蒂耶娃、扬科维奇、毛瑞斯莫、库兹涅佐娃等女球员身着短款旗袍亮相,清丽无比。2014 年,小威穿着墨绿与金色相间的旗袍出场则是另一番感觉,盘龙图案恐怕唯有霸气如她才可以驾驭。

2008 年的中网球员晚宴则上演了一场汉服大赏。无论是本土选手晏紫还是罗迪克、沃兹尼亚奇等金发碧眼的外国球员,穿上汉服都毫无违和感,甚至有些可爱。本身就是黑发美人的塞尔维亚双姝——伊万诺维奇和扬科维奇更是梳起马尾,宛若古装剧中可爱的邻家姑娘。

2016 年,张帅身穿一袭制作精良、彰显身材的优雅长裙,成为了首位获得中网酒会「红毯最佳着装奖」的中国球员,在这一环节中成功打破了外国球员的「垄断」。

中网为本土球员提供了万众瞩目的舞台。犹记得,每逢李娜亮相钻石球场,看台 113 区总是聚集着满满的「娜离子」们。2014 年,李娜在中网举行退役仪式时,钻石球场的球迷用手机点亮一片星河,令人动容。此外,彭帅、张帅、王蔷等选手,也在中网为主场观众带来过非常亮眼的表现。而一些排名不高的本土球员和新秀,如王雅繁、段莹莹、韩馨蕴、张择、吴迪、吴易昺也能通过外卡的方式,与国际高水平选手同场竞技,继而提升自己的实力。

球员与观众互动

迈向十五周年的中网,在全力为球迷提供优质观赛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场外福利。今年的幸运球迷,就得到了参与抽签、参观球员区与专属签名通道、和球星打球等福利,球员粉丝俱乐部还和德尔·波特罗、兹维列夫、迪米特洛夫等球星近距离接触,令其他人心生艳羡。

本土的娱乐明星也经常亮相中网,或参与挑边,或出席公益活动,亦或者只是在包厢做一个安静的球迷。娱乐明星通常自带流量和话题,例如今年出现在中网赛场的孟美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粉丝看到眼里,潜移默化中,也扩大了网球的影响范围,吸引到不少潜在的网球爱好者。

5

作为中国唯一以国家命名的国际网球赛事,中网有着远大的目标。

时至今日,中网已经积累了豪华的赞助商梯队,每届比赛现场观赛人次稳定在 20-30 万左右,从 2014 年起已连续四年实现盈利并保持收入增长。

2018 中网总奖金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 1000 万美元大关。其中女子赛事总奖金 764 万美元,男子赛事总奖金 340 万美元。中网女子比赛是仅次于大满贯赛的皇冠明珠级赛事,奖金数额一贯诱人。2018 年中网女子赛事总奖金大幅「加码」,在去年 638.2 万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 125 万美元,首次突破 700 万美元。相比印第安威尔斯、迈阿密这两站皇冠赛事的 96 签位,中网的签位为 64,对于球员来说,较少轮次可分享到的奖金更多,参赛中网显然更具「性价比」。ATP 方面,中网的男子比赛是仅次于大满贯和 ATP1000 系列赛的赛事,比赛总奖金也是逐年「加价」。2018 年中网男子赛事总奖金由去年的 302.8 万美元,提升至 340 万美元,赛事总奖金在 ATP500 赛名列前茅的同时,也有比肩大师赛的趋势。

综观那些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世界级体育赛事:世界杯赛场上足球明星激情洒脱,环法自行车赛依托绮旎的自然风光,温网恪守白衣绿草传统……无不深深烙上了文化的印记和当地民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而这,需要的则是时间积淀。

十五年的历程,对于一项以大满贯为标尺的赛事而言,时间尚短。年轻的中网如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这同时意味着活力、进步、机会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与可能。


作者 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