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体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作者

中国是一个金牌大国,或者体育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体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提出,被写进「十四五规划」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是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在不久前结束的今年两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发布。其中第四十四章第五节,用专门的篇幅、浓墨重彩地阐述了体育强国建设,既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也有实际的操作内容,既有政策性引导,也有现实性落地,这在我国历年的五年规划中尚属第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将体育强国建设上升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

长期以来,体育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更多地停留在竞技层面,是专业运动员日复一日的挥汗如雨,是国际赛场上的你争我夺,是奥运舞台上的披金斩银,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为国争光……老一代体育迷一定还清晰地记得女排五连冠时的万人空巷,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喊出「振兴中华」时的热血沸腾,一定还清晰地记得许海峰在洛杉矶为新中国带来第一枚奥运金牌时的历史时刻。那时,中国刚刚打开大门,重新回到奥林匹克的大舞台;那时,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需要展现中华民族的风采和精神面貌,而竞技体育恰逢其时、恰如其分地承担了这一功能,并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是那个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强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人的自信和强大已经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出来,比如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比如我们已经全面超越世界各国的高铁速度,比如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而竞技体育仅仅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中国老百姓对体育的理解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体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体育,还有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等,这些方面需要全面协调统筹发展;中国老百姓参与体育的观念同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了对专业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争金夺银呐喊助威外,更愿意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体育正在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也许很多人还会对洛杉矶奥运会时中国代表团 15 枚金牌的得主如数家珍,甚至包括此后的两三届奥运金牌,但是截至今年,中国已经参加了 9 届奥运会,金牌总数达到了 239 枚,而此后的金牌和它们的获得者,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住?这不是对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不认可,而是时代的进步,是人们观念的进步。我们有很好的制度优势,举国体制下的「奥运争光」计划,集中优势兵力打好优势项目,很好地提升了中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充分证明了中国是一个金牌大国,或者体育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体育强国,因为我们的基础大项还比较落后,我们的足球、篮球等群众喜闻乐见影响力较大的项目还比较落后,而这些项目取决于群众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取决于我们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开放程度。显然,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还有很大差距,而体育强国建设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被写进「十四五规划」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是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这一论述,是对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最新定位,对于指导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未来体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未来在体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要面临很多的任务和挑战,但只要我们遵循「十四五规划」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精神内涵,按照规划谋篇布局,统筹推进,积极投入,从我做起,为健康自身,为健康中国,充分挖掘体育更多的社会属性,每个人都可以为体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 郝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