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操,不容乐观

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10 月 12 日在南宁落下帷幕。在金牌榜上,美国队以 4 金 2 银 4 铜的成绩位居首位,中国队以 3 金 3 银 1 铜名列第二,朝鲜队 2 金处于第三位。中国队本次大赛虽然收获 3 金,而且拿到重量级的男团冠军,女队也获得团体亚军,但男队六连冠的光芒却难掩人才断层以及实力下滑的尴尬,女队则面临更多的问题。
单项冲金点变少
在备受关注的男团比赛中,中国队以 0.1 分的微弱优势最后时刻逆转日本队,获得六连冠,创造了历史。这场团体决赛是中国队在本次世锦赛上最大的亮点。然而,纵观此次世锦赛不难看出,在男、女个人全能项目上,中国选手与日美顶尖选手的差距巨大。

男子方面,虽然中国队团体赛成功夺冠,但日本队的整体实力以及项目覆盖都要强于中国。日本的「全能王」内村航平实现个人全能项目五连冠,在该项目上独孤求败;中国的「一哥」邓书弟只获得第六名,而且至今还没有获得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日本队自由体操两人进决赛,中国队没人进决赛,白井健山如果不出界,自由体操会夺冠。鞍马,中国队无人进决赛,日本虽然本次也无人进决赛,但龟田耕平是去年的鞍马世界冠军,只因预赛失误才错过决赛。单杠上,两队都有高手,内村 PK 张成龙,实力相差无几,但似乎夺金的几率都不如奥运冠军宗德兰德。中日比较之下,中国队的优势只存在于吊环和双杠。
很显然,一队的比拼,中国队没有优势可言,或许整体已处于劣势。二队方面,两队在仁川亚运会刚有交手,中国队完败,不但不是日本的对手,甚至还不如韩国。其实,中国男队亚运阵容并非纯粹的二队,还有老将邹凯出马。日本队则完全以二队出战赢下男团,可见两队的人才储备已有较大差距。
女子方面,尽管黑人高手在体操项目上仍是绝对少数,但她们的运动天赋已经充分展现。从美国的「黑珍珠」道格拉斯到「小黑豆」拜尔斯,黑人选手从 2012 年开始领衔女子体操,道格拉斯伦敦奥运会收获女团和全能双金,成为体操入奥百多年历史上的首个黑人冠军;2013 年,道格拉斯暂别赛场,拜尔斯接过领军接力棒。
拜尔斯只有 17 岁,在场上表现了超强的稳定性,团体、个人全能和跳马三次决赛无一失误。「小黑豆」拜尔斯有着超强的爆发力和超稳的心理状态,不仅自己获得 3 块单项金牌,还率领美国队拿到了女子团体的冠军,以一己之力撑起了美国队。拜尔斯去年世锦赛就已取得女团、全能和自由体操三金,而中国体操女队的领军人物姚金男刚刚收获了个人首个世界冠军,短期内,姚金男超越拜尔斯的可能性并不大。拜尔斯很可能会是明年世锦赛和后年奥运会的女主角,有望统治女子体操至少到 2016 年。
此次中国女队重返世界前三,无法真正表明实力再度变得很强,主要竞争对手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队均未组成最强阵容,也是影响女团名次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可否认,中国女队在明年的情况会适度地好转起来,主要是阵容中会有像王妍这样的队员补充进来。15 岁的王妍从进入国家队以来,就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能人才,虽然她现在自身实力还有不足,但未来可以期待。像王妍等队员在明年将迎来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赛征程,就如同 2011 年姚金男、谭思欣一样,但当年姚金男通过一届世锦赛脱颖而出,成为如今中国女队当仁不让的核心;谭思欣始终未能比出来,没有达到最初预期的状态。

本次世锦赛男女自由体操和跳马共 4 个单项,中国队没有一人进决赛,鞍马也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中国队具备相对优势的只有高低杠和吊环。高低杠上有姚金男和黄慧丹,吊环上刘洋具备领先实力。单、双杠以及平衡木各国实力相当,谁都没有绝对的优势。
中国体操最近几年鼓励发展全能,保持团体优势,又带来了奥运会争金点减少的新问题。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指出,这次即使取得了两个单项冠军,但对于单项夺金点少的担忧还是存在的。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也认为,新的奥运备战周期,全能化程度明显提高,但擅长单项的顶尖选手比较缺,奥运争金点不够。现有基础上,在单项冲金方面要加强。尤其是女队,以目前的阵容出征里约奥运会,他自己也坦言「有点悬」。
需要指出的是,单项夺金点变少,这是中国体操队在里约奥运周期的一个成绩隐患,不会随着这次世锦赛的单项成绩表现而减弱甚至消失,对于这个问题重视到什么份上,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体操队里约奥运会金牌数量的多与少。
快乐体操,形成规模要 20 年
目前夺金点减少,只是短期成绩的起伏。从长期看,中国体操人才的缺失才是更为严峻的问题。中国体操队领队叶振南表示,近几年送孩子练体操的家庭数量呈现萎缩趋势。「人家是几百个精英里选 6 个队员,我们是 20 多个里选 6 个」,叶振南的话语中流露出无奈。此外,社会上对体操这项运动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很多人认为体操运动不适合年龄过小的孩子练习,练体操容易造成孩子们的伤病。很多学校也在体育课中取消了体操运动的内容。这导致练习体操的人口基数在大幅度萎缩,很多家长不愿意将孩子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练习体操。
反观体操运动开展得好的国家,日本现有 100 多家体操俱乐部。美国的体操俱乐部数量更是有 4000 多家,练习体操的多达 520 万人。俱乐部在美国、日本的体操培养体系中作用突出。在美国,练习体操的孩子多是出于爱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并不影响学业,这样的体操运动是一种「快乐体操」。在练习到一定阶段之后,一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可能会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对此,「体操王子」李宁认为,中国现在一些条件好的家庭不愿意孩子来练体操,认为体操跟伤病有很大的关联,「又苦又难」,其实不是这样。美国和日本的家庭更富有,但美国、日本有更多的孩子练习体操,「我觉得这个事不光是在体操,中国人现在对体育的认知还需要不断提高。20 多年前我们推广『快乐体操』,目的就是争取社会更多人对体操真正的认同」。李宁认为:「我觉得把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就会有时间安排。只要训练方法得当,运动员也未必需要每天练 8 个小时或 12 个小时。我们佛山的体操学校当时在训练孩子的时候,每天只需要两个小时,周末增加到 4 个小时。这样的孩子依然可以拿到全国冠军。我觉得这个是训练方法问题,不需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上面。」
国际体操联合会副主席斯拉瓦·科恩也认为,体操是非职业化运动,练体操的人未来还得从事其它职业,没必要放弃学业。科恩曾在加拿大经营过一家体操学校,孩子们抽空训练,最后仍成为高材生,「因为体育技能转化到学校生活中了。教育体系要容纳体育」。她建议,中国体操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课以及社区、业余俱乐部等来推广。
罗超毅表示,最近几年体操人才储备下降是体制性问题。「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县—市—省—国家队,四级机制保证人才不断输送。现在很多地市体育局都合并了,人才缺失是基层体制的问题。我们的人才是造出来的,为培养精英来设置体制,美国是人才冒出来再进一步打造。」他表示,现在肯定无法回复到完全依靠输送的状态,因此在基础层面上,要积极提倡体操俱乐部建设和体操进校园活动。不过,他也坦言:「快乐体操形成氛围和规模需要 20 年左右,这是必须做的。如果抓得紧,10 年基本能走上轨道,希望中国体操人才也能从『造出来』走向『冒出来』。」
作者 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