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操世界打上自己的烙印

作者
作者

新年伊始,邹敬园迎来 25 岁生日的时候,收到一份很酷的礼物:他在利物浦世锦赛男子吊环比赛中亮相的独创动作,得到国际体操联合会认定。从此,体操世界就有了一个动作叫做「邹敬园」。

如果一名运动员能在国际体联认定的赛事中成功完成前所未有的新动作,就有机会在这个动作上永久刻下自己的名字。即便退役多年,他们的名字依然可以留在赛场,后辈选手每一次对那个动作的演绎,都是给予首创者的致敬。对此,国际体联写下了这样一段注脚:「更大胆、更高超——体操运动员一直都是创新者,他们以新奇的动作和更大的难度努力滋养这项运动。除了奖牌和纪录之外,体操运动员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全新的动作被冠以他或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第一位刻下这道特殊印记的中国运动员是马燕红。1979 年世锦赛,马燕红在高低杠项目上成为中国体操首位世界冠军。就在那次比赛中,她做出独特的下法,被国际体联命名为「马燕红下」。1984 年奥运会,马燕红再次成功使用这个动作,拿下中国女子体操首枚奥运金牌。后来,因高低杠的杠间距加大,选手难以绷杠,「马燕红下」已后无来者。

马燕红之后,新创动作并获得命名的中国运动员来者甚众,尤其是在高低杠上。这一中国女子体操的传统优势项目收获过 3 次奥运冠军和 10 枚世锦赛金牌,有十几位中国运动员将名字写进了难度动作表。至今仍为许多体操迷津津乐道的「莫空翻」,便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个。1994 年世锦赛,莫慧兰表演了超高难度的「团身前空翻一周半越杠抓杠」,她空翻越杠后反手抓杠,在无法看见杠子的情况下准确盲抓,技惊四座。至今,「莫空翻」仍位列女子高低杠最高难度组别。但国际体联后来将这个动作后面的虚摆算作失误,超高难度再加扣分风险,「莫空翻」如今在赛场上几乎绝迹。

与高低杠高手频出不同,跳马是中国女子体操的一块短板,程菲在这个项目上是罕见的跻身世界顶级的中国选手。她的独门绝技就是大名鼎鼎的「程菲跳」。2005 年在墨尔本,程菲这个动作首次亮相国际赛场,就为中国女子体操带来了首枚世锦赛跳马金牌,并收获命名。两年后,她成为世锦赛历史上首位女子跳马三连冠,「程菲跳」便是杀手锏。转年的北京奥运会,程菲在女子跳马资格赛排名第一,却在决赛做「程菲跳」落地时出现失误,最终位列第三。夺冠的朝鲜选手洪恩贞恰恰就赢在成功完成了「程菲跳」。

那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凌空奔跑点燃主火炬的场景堪称经典,他有着「体操王子」的美誉,也不只一次拿出独创。在吊环上,有「李宁摆上」和「李宁正吊」,在鞍马上首创了「李宁交叉」,还有双杠上的「李宁大回环」。三项共 4 个动作获得命名,涉及的项目数和动作总数,李宁都排在中国运动员的第一位。

在李宁之前,中国男子体操不只一人贡献了独创动作。1979 年,童非将「童非移位」带上世锦赛舞台,他的创新为鞍马移位技术增添了新的品种。1981 年在莫斯科,李月久在自由体操上夺得了中国男队首枚世锦赛金牌,他的表演中就包含了被命名为「李月久空翻」的创新动作。楼云在 1984 和 1988 年两届奥运会上跳马称雄,成为中国竞技体育所有项目上第一位奥运金牌蝉联者,其最大砝码便是「楼云跳」。李小鹏是另一位跳马顶尖高手,2002 和 2003 两届世锦赛,都摘得了男子跳马桂冠,「李小鹏跳」扬威赛场。他还是那两届世锦赛的双杠冠军,「李小鹏挂」是他的首创。

男子体操六个小项,每一项都有中国运动员贡献的创新,其中以双杠最多。这个冬天,邹敬园的训练内容之一,就是将教练滕海滨的命名动作融入到自己的双杠成套当中。身为当今世界的双杠王,邹敬园已将奥运会和世锦赛桂冠集于一身,若能再拥有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动作,就将成就一幅完美拼图。尽管现行规则下,双杠动作的创新空间已然不大,但邹敬园从来没有放弃,那也是他对自己的一份鞭策。


作者 罗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