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往开来

作者
作者

1952 年 6 月 10 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逐渐转变了一些人对体育不过是「打打球」「玩一玩」的肤浅认识。当年唯一的体育刊物《新体育》杂志以整页篇幅刊登了毛主席这一题词,突出宣传了体育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一重要思想。毛主席的题词体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如今,题词已经 70 周年,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题词振奋国人士气

黄伟康

前《新体育》杂志主编

1965 年 9 月,第 2 届全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正在上海读初中二年级,天天从报纸电台上搜寻比赛新闻,从中获知了毛泽东主席「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这一光辉题词。

那正是好动爱玩的年龄,抓住机会就玩,哪怕扔下手上的作业:打乒乓球,痴迷到步行个把小时到上海青年宫「 抢擂台」,花个把小时轮到免费打一局球的资格,却被「 摆大王」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刷了下来;跑步,没场地,就跑马路,约定一个地标,看谁先到;抢到一部「 黄鱼车」(平板车),拉上三五个同学,满大街转,轮流坐庄,目标得到好评;看市万米万人长跑比赛,借了一辆单车从市中心人民广场的起点追到终点沪西体育场,一看闹钟,头几名太厉害了,30 分钟出头……随着国家的进步,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我们进入小伙子年龄,身体渐壮,运动成绩也慢慢见长。到了大学,我的 800 米 1500 米跑接近国家三级运动员水平,在校运会上还能得到名次;蹬平板车换成了开汽车,40 岁出头拿下驾照,至今安全行驶 30 万公里;更逗的是还去航校欲圆驾机梦,可惜没坚持下来……

参加工作恰好就在体育宣传单位,这时我才清楚这一光辉题词的重大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抗美援朝战争正打得艰苦卓绝,「东亚病夫」的帽子在世界上还有市场。毛主席题词给新中国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体育工作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众生活质量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独到的重要作用。1995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下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是对这一光辉题词的细化落实。

犹如光辉 普照后代

郝清亮

《新体育》杂志执行总编辑

短短 12 个字的题词,毛主席抓住了体育的真谛,浓缩了他的体育思想,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对体育内涵的深刻认知,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确立了宗旨,指明了方向。题词犹如一道光辉,照耀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前进。

题词至今已经整整 70 年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体育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4 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2008 年第一次举办奥运会,2022 年北京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奥之城」……一系列辉煌成就,都是对毛泽东体育思想贯彻、创新和发展而取得的。毛泽东题词的着眼点在于人民,在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70 年来,通过竞技体育争金夺银的骄人成绩,在国际舞台上全面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我国还不断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刚要》、确立了全民健身日,在十四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和「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

这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战略规划,不仅和毛主席题词的思想内涵一脉相承,也体现与新时代全面融合的深远发展,更是共产党人「 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初心的具体体现。

体育引领我成长

张晓辰

前《新体育》杂志编辑

我和体育结缘,始于追星,续于奋斗,终于圆梦,现在体育于我是一种不可割舍的生活方式,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养料。在我 30 年的人生中,体育一直引领我成长,体育精神一直鼓舞着我迈向更高的阶梯。

2006 年我读初二,适逢男篮世锦赛在日本札幌举办。我在电视上目睹了王仕鹏绝杀斯洛文尼亚一战,我那会儿迷上了易建联,疯狂追星,每天去篮球场和一帮男同学抢球,挥汗如雨,乐此不疲。

2008 年我读高二,看到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挺进八强,我励志要考北京体育大学,做体育记者。我把北体大的校园照片贴在床头,日日自我激励,最终如愿。

2012 年我读大二,终于在北京见到了易建联。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支撑我一路走来的是体育的力量。

我领略到体育的魅力,毕业后,也曾经短暂地当过体育记者。虽然现在不再从事和体育相关的工作,但我玩过跳伞,也爱登山,坚持每周游泳健身,已学会了自由泳,目前正在学习蝶泳。

我在体育上一直有追求,不是追求竞技成绩,而是追求超越自己,不断尝试新的可能。体育对我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日常,是疲惫生活的调味剂,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更健康、更阳光、更自信、更坚韧。我坚信「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不二真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一个民族有重要意义。

感谢体育引领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