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低谷 再向高峰

作者
作者

年终将至,又到了盘点的时候。回首历程,总是有输有赢,有得有失。

一支队伍,落后不要紧,只要一直在努力追赶,就对得住自己,也对得住周边关注的人们。但是,如果曾经是强者,尤其是有过辉煌成就,在你追我赶的竞争浪潮冲击下,失去昔日的领先位置,就要经受非比一般的考验了。

中国体育一些项目正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三大球中的半数队伍已经无缘巴黎奥运会,其余的队伍正在为奥运参赛资格奋力一搏。按说,比起长期落后,尚未体验过领先是什么感觉的项目,要做的只是怎样东山再起,但是,卧薪尝胆是难度极大的事情。

期盼是无止境的,又是有惯性的。曾经登上过巅峰,就被认定成绩会越来越好,但竞技场上哪有这样的规律?有起有伏才是常态。几十年前,社会上曾有过广泛传播的名言,「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体育界也用「从零开始」自勉。现在,国际体育组织大多取消了上届冠军免打预选赛,直接入围的规定。特定条件下,预选赛比正赛更能发现问题。

建设体育强国,要改变思维,直面胜负,这是应有的素质和文化。

首先要学会接受,不服输不等于不服气,要从结果中拆分出过程中的短长,及时调整提高,不使小恙酿成重症。

然后要制订计划、明确目标,哪些需从长计议,重建基础,哪些是实力不差,只待机会。

再后是潜心磨练。有些项目是自身明显退步,也有些是对手突飞勐进,还有的是两者兼具,此消彼长。群雄林立,难能一花独放,对竞争者的要求更高了。心急成不了大事,何况特殊人才从来不会源源不断。

人们怀念往昔的辉煌,忘不了当年之勇,但竞技体育的水平和成绩不可能直线上升,跌了跟头,爬起来掸掸土,只管再往前走,哪怕对手趁机跑到前头。要是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失去的恐怕不光是成绩和名次,连体育精神都会动摇。

自己站过的高峰,眼看曾经的手下败将站上去,总会心里不舒服。其实,像乒乓球、跳水等优势项目的队伍,都经历过低谷,甚至不只一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从领先到落后再到领先,这样的队伍更不惧摔打,这样的成就往往更具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