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距离,长长的故事

下笔的时候,伦敦马拉松赛刚刚结束,波士顿马拉松赛即将开始。去年的波士顿马拉松,发生了震动世界的恐怖爆炸袭击,包括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内的三人不幸罹难。今年的「波马」,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跑者行列,用行动表达对这项运动的支持与热爱,纪念逝者,也给自己的生命添一份礼物。
118 年前,当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布莱尔建议在首届现代奥运会上设立马拉松项目时,想必是出于让赛会更有历史感、文化感的考虑,至少他一定想不到这项看起来又苦又累又枯燥的运动日后会在全世界风靡,每年有上百万人次参加全球各地不同规模的马拉松赛。布莱尔当年特意将一个银质的小奖杯送给了首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斯皮里宗·路易斯,是一位雅典的普通送水工。2012 年 4 月,那座 6 英寸高的小银杯以 86 万美元的价格被一家基金会买走,创下了奥运纪念品拍卖的最高价。
马拉松的第一个纪录自然也就来自于路易斯在首届奥运会上的那次奔跑,成绩是 2 小时 58 分 50 秒。100 多年过去,如今,奥运会纪录已经提高到 2 小时 6 分 32 秒。这是萨缪尔·万吉鲁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他也是第一位获得奥运马拉松冠军的肯尼亚人。2009 年,他将伦敦马拉松赛和芝加哥马拉松赛的冠军都收入囊中,并且都创造了赛会纪录。但是,这位 18 岁就打破半程马拉松世界纪录的天才运动员却在伦敦奥运会的前一年,因为家庭问题坠楼身亡,还不到 25 岁,让人十分遗憾。
马拉松奥运纪录创造者中还有一位,是捷克斯洛伐克长跑巨星、有「人类火车头」之称的扎托佩克。那是在 1952 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当时,扎托佩克已经拿下了 5000 米和 10000 米的冠军,然后就瞄准了马拉松。实际上,他从没跑过这个距离。扎托佩克从报纸上找到了 6 周前刚刚创下世界最好成绩的英国人吉姆·皮特斯的参赛号码。到了比赛那天,按着号码找到了皮特斯,然后就贴着皮特斯跑。毫无马拉松经验的扎托佩克几乎是照着万米的节奏在跑,无形之中把周围选手的速度都带了起来。跑完十几公里,扎托佩克问皮特斯:「这个速度对吗?」皮特斯其实已经有些透支,但他肯定不想让人看出来,就说「太慢了」。听了这话,扎托佩克就提了速,甩开步子跑到了前面。之后,他拿下了冠军,顺便把奥运会纪录也提高了 6 分 16 秒。那次比赛,前 15 名选手都创出了个人最好成绩。
在首届奥运会后的第二年 1897 年,波士顿马拉松赛创立了。从这开始的 75 年里,这项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一直将女性拒之门外。1967 年,20 岁的女大学生凯瑟琳·斯维泽特意用缩写的名字 K·V·Switzer 去报了名,这让组织者没看出报名者是个女性,于是她成为第一个正式参加「波马」的女性。但就在奔跑途中,赛事官员发现了她,高喊着让她离开赛道,交出号码布,并试图将她推出比赛的队伍。凯瑟琳的男朋友与她跑在一起,见状一把推开了官员,让凯瑟琳得以继续奔跑。这一场景被摄影师捕捉,成为一张着名的新闻照片。
纽约马拉松赛上的传奇女性是挪威的格雷特·维茨。她从小热爱长跑,且天赋超人。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体育不受重视,为了能支付训练的费用,维茨上了一所教师学校。维茨参加过 1972 和 1976 两届奥运会,那时奥运会女子中长跑最长的距离只是 1500 米,可维茨擅长的是更长的距离,因而那两届奥运会她的名次都不理想。从 1975 年到 1977 年,维茨接连打破女子 3000 米世界纪录。1978 年,应纽约马拉松赛创始人弗雷德·勒伯的邀请,维茨出现在参赛者队伍中。她跑出了 2 小时 32 分 29 秒,创造了世界纪录。第二年,还是在「纽马」,维茨将自己的世界纪录又提高了将近 5 分钟。从 1978 到 1988 年,维茨 9 次夺得纽约马拉松赛冠军,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能及。挪威人将维茨视为国家英雄。2011 年,58 岁的维茨因病去世,挪威政府为她举行了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