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折腾吗?

作者
作者

刚开始看球的时候,我一度十分困惑,困惑中国足球出现这奇葩现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尤其是恒大拿了亚冠后,以恒大球员为班底的国足在亚预赛赛场上接连被虐,最后一场对阵伊拉克被灌三球,最终神奇地凭借净胜球的微弱优势出线。赛后各大媒体几乎都用「跪着出线」来形容这场比赛,微博上一大波人马高唿「感谢泰国兄弟」、称国足「简直是被一脚踹到了澳大利亚」。

调侃的固然在调侃,困惑的却依然困惑。我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体制、球员个人能力、俱乐部运作方式、球队的打法以及作战体系,能想的全被我想了个遍,但总觉得这些似乎并不是重点。直到某一天我忽然想起我的心头好罗伊斯帅锅是多特蒙德青训出品,好奇的我去查阅了各国青训的相关资料后,默默地觉得顿悟了。

足球是一项「放长线」的运动,买强大的外援、请世界级的名帅固然是短期内迅速崛起的一大法宝,但是崛起之后呢?球员会老,外援会病,名帅终有离开的那一天,那个时候,球队要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知道,想必上面的大佬们也知道。类似于「足球要从小孩子抓起」这样的话说了几千遍几万遍,青训依然还是个渣。

习总书记三番五次地表露他对于足球的喜爱,足球界大佬们大约知道中国足球再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于是就在前几天,传来了北京市 2016 年加考足球带球的消息。

在我看来,这个决定几乎和「为提高国人英语水平,决定英语成为小学至大学的必修课」一样地扯。不是每一种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语言天赋;同样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驾驭足球的能力。足球带球乍一看挺容易,一操作其实挺难。中学生的体育时间本来就少得可怜,在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抽出更少的时间来练习足球,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要强身健体,每天跑个 3000 米完全可以解决,如果试图用足球考试的硬性规定来提高「什么」,那我只能说请不要太天真,这简直就是对青训营中每周花大量时间训练的孩子的蔑视和嘲笑。

所以,可以不要瞎折腾吗?初中生们的想法其实也许很简单,只是要读一个好的高中而已。所以他们愿意没日没夜地学习,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读各种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足球水平太差而挡了他们前进的道路,结果恐怕会适得其反。


作者 许都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