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折腾,也不能省」

作者
10 月底,居所楼下一条短短的路,轰轰隆隆开始了今年的第三次打围「维 护」。
年初的那次是修复路面,年中的那次是「道路黑化」,把原来的混凝土地面改成了沥青路面。这一次,是道路街沿的改造。印象中,这条路全是质量尚好没有损坏的地砖铺就,行道树长势良好,到了傍晚,老人小孩儿来来往往散步,下雨了也不担心,因为是防滑砖。
朋友过来吃饭,从 300 米外的路口到楼下停车花了 20 分钟时间。她对此的评价是:「怎么又修上了?一条路一年内『维护』三次,为什么不一次性做完呢?」她这一问,倒是问出了附近老百姓的心声,不少人路过此处,都有疑问:这市政建设怎么规划的?
生意受影响的街边店面,打出了折扣活动,卖衣服的老板娘望着店门口砸得稀烂的路面,脸上是无可奈何的表情,「隔壁那家面馆搬走了,遭不住这样修。」
对这种「折腾」行为,听到一名在市政建设单位工作的朋友说,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相关部门到了年底,今年的预算没花完,明年拨下来的款就要减少,所以,为了保住拨款量,就有了事出有因的「突击消费」。
「宁愿折腾,也不能省。」其中的逻辑令人细思极恐。对于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的市政建设,有没有一套成熟的审核机制?这不仅是某个单位的问题,而是整套运行体系的问题。这样的行为对相关部门而言,可能自有其逻辑,但是对社会来说,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增加了交通负担。而这种「无用功」何时才能消停?
作者 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