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普乔格:极限是用来突破的

作者
作者

把世界纪录提高半分钟

到今年 11 月,埃鲁德·基普乔格已满 38 岁。就在离生日还有两个月时,他在柏林马拉松赛上一马当先,夺得冠军并再破世界纪录,多少让人有点吃惊,更何况参赛的对手中有 6 人的最好成绩在 2 小时 6 分之内,称得上强劲。

不过,回望比赛的那时那地和那个他,基普乔格的胜利又在情理之中。

柏林马拉松是世界着名的 6 大马拉松赛事之一,赛道平直,坡度和起伏不大,是世界上最快速的赛道,世界全马纪录、世界上最快两人的全马个人纪录都是在这个赛事中成就的,其中就有基普乔格的杰作。董国建创造的中国选手第二最好成绩也是出自此地。这项赛事每年 9 月最后一个周日举办。世界田联曾推出的马拉松最佳温度在 5-15 摄氏度,柏林马拉松赛的平均气温在 11-19 摄氏度。今年比赛那天,柏林的气温为 9-12 摄氏度,没有太阳暴晒,微风无雨,非常有利于选手创造好成绩。

与此相谐的是基普乔格的状态奇佳。从出发后他就一路领跑,不断超越自己在 2018 年创造世界纪录时相同距离的成绩:5 公里时快了 10 秒,10 公里时快了 39 秒,20 公里时快了 1 分 12 秒,前半程时用时 59 分 51 秒,大大超过当年的 1 小时 01 分 06 秒。领跑的「兔子」陆续退场后,基普乔格开始了个人秀,继续超越自已的好成绩。就这样,他以 2 小时 01 分 09 秒率先到达终点,将第二名选手甩出 4 分多钟开外,世界纪录也被他提高了半分钟。

赛后,基普乔格说:「我没有指望在这次比赛中跑进 2 小时,但我会跑出一个非常精彩的比赛,鼓舞每个人,让更多的人爱上马拉松。」

完美配合成就新的辉煌

再创世界纪录,除了个人出色发挥和天时地利之外,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人和。基普乔格赛后也坦诚地表示:「我对这次比赛的备赛非常满意。这个成绩是我们整个团体合作的结果。体育将大家团结在一起,我们需要并肩作战。」此话并非谦虚之词。在其背后,整个团队的努力、教练的指导、配速员的帮助,都成就了他的荣耀。

这个团队利用先进的训练管理系统,合理安排了基普乔格的训练负荷和训练内容,将他与配速员都调整到最佳状态。两名配速员莫西和诺亚赛前也进行了合理而有针对性的训练。

莫西本身就是一名世界级跑者,在基普乔格突破人类极限的「破 2」挑战赛中,他就是配速员之一。这次柏林马拉松,他需要完成 60 分钟左右的比赛,其间需要达到的强度就是自己的乳酸阈强度。赛前,他在教练安排下进行了大量训练,努力提升乳酸阈强度下的能力。比赛之中,他的乳酸阈配速区间在每公里 2 分 45 秒一 2 分 52 秒之间,刚好能匹配基普乔格破纪录需要达到的配速。在他带领下,基普乔格和他的领跑集团很快就从大队人马中脱颖而出。

以往的马拉松战术是后程更快,基普乔格的团队为创造好成绩,从一开始就持守一个信念:全力以赴。为此,起跑后,莫西很快提速,步频一度高达每分钟 214 步,途中全力维持着乳酸阈区间配速,并以这种惊人配速跑完半程,达到自己的极限,也刷新了自己的半马个人最好成绩。一般来说,运动员在乳酸阈强度下,只能运动一小时左右。而基普乔格更是作风顽强,紧跟领跑的步伐,努力赶超自我,最终成就了新的人类速度。

毅然换项带来耀眼成绩

许多时候,人生的转折与其说取决于命运,不如说取决于选择。如果不是十年前那个果断的转向决定,基普乔格也许不会有如今赛场上的耀眼成就。

2012 年夏初,在肯尼亚国家队的伦敦奥运会选拔赛上,基普乔格的 5000 米和 1 万米只列第七,这意味着他无缘第三次参加奥运会。此时,他 27 岁,步入职业生涯中压力与危机并存的阶段。此前,他的主项为 5000 米,兼跑越野和万米。一向低调努力的他 17 岁便打破世界青少年纪录,被称为天才少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不过,十年过去了,他能拿得出手的荣誉只是在 5000 米项目上获得过 2003 年世锦赛冠军、2004 年雅典奥运会铜牌,2008 北京奥运会银牌。到了这个年龄,职业生涯后半场的时间越来越少,不能更上一层楼,拿到顶点成绩,心中难免纠结困扰。就在此时,基普乔格毅然决然地做出一个重要选择:换项,尝试马拉松。

很快,他的赛场从跑道转向公路,亮相里尔半程马拉松赛。凭借雄厚的中长跑基底,他获得了第三名,用时 59 分 25 秒,在首次跑半马的运动员中名列历史第二快。接着,他在世界半马锦标赛上获得第六名。

经过了三个半马的历练,基普乔格迎来自己首个全程马拉松。但在选择参加哪场比赛上,他与教练帕特里克·桑出现分岐。他想去跑伦敦马拉松,而教练的意向则是德国汉堡赛场,希望他马到成功,跑出一个不错开端,而不要在伦敦只是争取个名次。二人在房间里长谈了两小时。基普乔格最终去了汉堡,以 2 小时 05 分 30 秒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还打破赛会纪录。

基普乔格由衷地感叹道:「没想到我能跑这么快!」人们也没想到,「另一个」基普乔格竟如此出色。

5 个月后,基普乔格第一次踏上着名的柏林马拉松赛场。在这个见证马拉松奇迹不断出现的地方,他取得第二名的成绩。此后,他开启「冠军收割机」模式。2015 年,按照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算法,他拿到最高积分,成为世界马拉松第一人。2018 年,又是在柏林马拉松赛上,基普利乔格以 2 小时 01 分 39 秒的成绩将世界纪录提高了 78 秒。4 年过后,仍在这个赛道,他又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再提高 30 秒。

至此,在换项马拉松的 10 年中,他 17 战 15 胜,赢得世界六大满贯赛中的四个冠军,并保持着其中三个赛道纪录。其间的 2019 年,他还在一项实验性挑战中,以 1 小时 59 分 40 秒的成绩完成全程马拉松,惊人地「破 2」,只是没被世界田联认定为新的世界纪录。

专注自律焕发精神力量

包括教练桑在内,许多业界人士认为,在马拉松这个项目上,基普乔格是最具精神力量的选手。

2015 年柏林马拉松赛上,出发不久,基普乔格的鞋垫松动。每跑一步,鞋垫就一点点慢慢滑出。到后程,两只鞋垫无情地抽打着他的脚踝,双脚的滋味可想而知。教练跟着他揪心了一路,不是担心他退赛,而是害怕他受伤。然而,在如此不堪的情况下,基普乔格竟跑出个人最好成绩 2 小时 04 分整。赛后,他脸上仍然带着招牌性的微笑,其非同一般的坚毅与淡定让人感叹,正如他所说:「马拉松不只是腿的工作,考验的更是心和意志。」

他冷静而爱思考,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喜欢研究分析跑步更深一层的东西,难怪他被称为「哲学家」。转项马拉松后,他把自己每一次训练情况都写在笔记本上,细心总结揣摩。2022 年,他写满了 15 本笔记。

他喜欢挑战极限:「永远不要为自己设限,人类是没有极限的。」 他也总是在完成一个挑战后,把目光投向下一个,并且用心一也。「这就是我的思维方式,我的性格,我的工作方式。我从不追逐两只兔子,一次只追逐一只」。

收获无数荣誉之后,基普乔格的生活仍像一个苦行僧,在简陋的肯尼亚训练营里与人合住,心无旁骛地苦练:每天清晨 5 点前起床,太阳升起前就开始跑步,一天两练,一周的训练量在 200 公里左右。他的日常饮食近乎苛刻,从不饮酒,低盐低油。教练说:「他总能不折不扣地认真训练,从不偷懒,这些本质上就是自律的表现。」前一段时间,中国马拉松集训队与基普乔格及其队友在肯尼亚一起训练,其中就有改写中国男子马拉松世锦赛最好成绩的董国建。他们亲身感受到这里的训练条件比国内差,有的是崎岖的乡村跑道和高原的寒冷,但「马拉松之王」的专注与自律精神却「会激发自身潜能,更加刻苦训练」。有人说,基普乔格是博尔特的「远程版本」,有人随即反问道,博尔特的自律有他一半吗?

小时候,基普乔格从家到学校的惟一方式是跑步,初中缀学后到距离很远的农场帮人挤牛奶,其通勤方式也是跑步,贫寒的家境和艰苦的生活让他必须跑起来。而今,跑步尤其是马拉松,在他的生活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正如他所说:「马拉松是人生。我喜欢这样的生活,这种生活给了我现在的一切。」

在人们心目中,基普乔格也许不是一个最具天赋的运动员,但他是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完美跑者典范,不仅是因为他那教科书般的步频与唿吸、配速与摆臂等,还有他身上那种马拉松运动的精神和鼓舞人们爱上马拉松的力量。

责编 柏强


作者 辛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