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冰雪魅力

今冬天公不作美,北京难见大雪,却有不少公园推出冰雪活动,让市民重温冰雪运动的激情。为此,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处公园,看看冰雪世界里的奇人趣事,感受京城冰雪运动的氛围。

冰上记忆
冬日的陶然亭公园素雅静谧,南湖却因「冰雪文化节」欢腾灵动。
作为北京市政府最早兴建的现代园林,陶然亭有着历史悠久的冰雪运动传统。早在上世纪 40 年代就有冰场,当时还没有兴建公园。
记者采访了公园散步的多位老人。一位 80 岁高龄的刘爷爷说,他小时候经常来陶然亭滑冰。「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野地,我小时候常和同学来这熘冰」,这位爷爷说,「当时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有冰鞋,有冰车可以玩儿,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上去就滑,在冰上打滚儿也不觉得冷,就是好玩」。
刘爷爷现在每天来此散步,周末的时候会和孙子一起来。他说,这也是一种传承,「我孙子经常来玩儿冰球,他的装备都很专业。我觉得挺好,现在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年轻人就该多运动。」
冰球不仅是年轻人喜爱的运动。在北大未名湖冰场,一位银发老人的英姿引来了不少围观者。老人脚踩冰刀在冰上滑翔,不停挥舞着手中的冰杆,拨弄着冰球,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活脱脱 NHL 的前锋。据说,老人是北大的退休教授,年轻时曾是北大冰球队的主力。当被问及为什么来打球时,老人家这样回答:「我 50 年前就曾在这块场地上训练,曾经一起征战的队友老的老,死的死,就我还经常来打球。」时光飞逝,昔日的队友身影难觅,但不变的冰场却承载着老人家的青年记忆,关于兄弟,关于往昔。
以前北京的冬天很冷,「二九」的时候冰就已经冻得很结实,「冰冻三尺」绝非夸张。今年是个暖冬。据陶然亭的工作人员介绍说,1 月份冰面厚度约为 15 至 18 厘米。尽管冰冻得不是特别厚,但还是有很多人前来游玩,每天 11 点到 15 点是客流高峰时段。有鹤发童颜的老人驾驶单人冰车,在冰上度过闲暇;有蹒跚学步的小孩,被家长牵着小心翼翼的在冰上走;还有结伴而来的青年,三五成群,踩着冰刀绕场飞驰。即使不会滑也无妨,许多公园都安排了专业教练进行技术指导,意在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冰雪的乐趣。

雪上故事
除了冰场,雪场的项目也独具特色。陶然亭有 20 余条长达 50 米的雪道,乘坐橡皮筏滑下来非常刺激,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此体验落差的快感。这个项目很像冬奥会上的无舵雪橇。来玩的孩子们大多两三岁,被家长拉上雪道,或躺、或趴、或蜷缩在皮筏里,一遍遍滑下,百玩不厌。
另外,雪地足球也吸引了很多孩子。同是踢球,雪地和绿茵场略有不同,雪地较滑,孩子常常抬起右脚还没碰到球,左脚没站稳先摔倒了。摔得疼痛,却笑得开心,小梅西、小 C 罗们玩得尽兴,家长也拿出相机记录未来射手的雪场脚法。
北京有十几家室内外滑雪场相继开放,大都提供专业的滑雪指导,并开设相关的滑雪课程。以海淀区某滑雪场为例,设多条雪道,根据滑雪者的水平分级。初级雪道全长 110 米,雪道上端宽度 37 米,下端宽度 56 米,平均坡比 10%;中级雪道全场约 300 米,平均宽度 50 米,平均坡比为 11.5%;更有长约 600 米的雪道,供娴熟的滑雪者使用。
许多高校把滑雪作为年末联谊的首选。有所高校研究生课题组由老师牵头,组团去滑雪。谈及初衷,孙老师说:「平日里大家忙于实验,难得闲暇,临近期末,课题即将结束,带学生出来放松一下。」组里的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滑雪,姑娘们从穿滑雪板、使用雪杖这样的基础学起,相互搀扶,跌跌撞撞「滑」到雪道底部。尽管姿态不那么优雅,但欢声笑语难掩内心的兴奋。
「我开始特别害怕,站在雪道顶上都不敢向下看。后来她们鼓励我,连推带拉把我弄下去了」。组里的黄晶欣笑道,「有了第一次,我就不怕了,感觉很刺激。说实话,后来我都玩上瘾了,有种在皑皑世界里飞的错觉」。
她坦言摔得很惨,但玩得很爽,回去之后全身疼了一个礼拜,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实验室憋着做实验,很难有机会出来,所以,出来一次就要玩尽兴!」
另一位姑娘钟情于自拍,穿好装备、戴好雪镜摆各种 pose。她说要把照片发给远方的父母看看,还要号召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滑雪。「我爱尝试,也爱分享,体验过好玩的,绝不能忘掉身边的人!」她说,希望下次实验室组织滑冰,这样就圆满了。
民间行家黎老师
在北大未名湖,也有个爱分享的人,只不过他分享的是专业滑冰经验。他就是黎老师。黎老师学俄语,教法律,会弹琴,还是个滑冰的好手。在未名湖上滑冰的初学者大多接受过他的热心指导。

「你这姿势不对!滑冰首先要学会站,立正,挺胸,抬头,目视前方!」黎老师边说边纠正一旁的学生,「站稳了,双膝微屈,躯干前倾,准备蹬地。蹬地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重心。首先用右脚冰刀的内刃前半部向侧后方蹬冰,一定是内刃前半部蹬侧后方,然后重心移到左脚上,左脚再用平刃向前滑进,快停下来的时候再换右脚内刃蹬冰。来,你跟我后面模仿!」黎老师跟一旁的学生说道。
「注意重心!注意重心!」
「别用脚尖蹬!」「收腿!收腿!」
「躯干别动,双手平举,保持体态优雅!」黎老师大喊着。他嗓门大,却很耐心。
整片冰场有一半是他的学生。看到一个姑娘趔趄倒地,黎老师不但不扶,反而拍手称快:「你看她,腿不行,但是脑子好使!」这一句话引来满场笑声。「你们别笑!她知道快摔倒了,先往下蹲,降低重心,要么摔屁股,要么摔膝盖,先会摔才能会滑,总比直接摔后脑勺脑震荡强!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
黎老师说,他课余时间经常来滑冰,「我滑冰两年了,就是喜欢玩儿,没别的原因。玩儿的同时,动动脑子,琢磨琢磨,怎么能玩儿好。我一直主张会玩儿才会学,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技能保不准什么时候就能用上!」黎老师边说,边做出单脚腾空的飞翔动作,优雅、专业,毫不逊于花滑队员。
「你们想来玩儿就给我打电话,我很乐意带你们进来,也乐意教你们!」他说着,闪转腾挪,冰上起舞,脖子上的围巾跟着飞了起来,眨眼的功夫,黎老师的英姿已到 50 米开外。冰场另一端传来渐弱的声音:「我的学生没怂人!」
作者 张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