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平凡英雄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们最多感动。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有这样一群平凡的英雄,他们是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日夜值守的公安战警;他们是有令必回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是挺身而出的志愿者......
他们坚守一线、尽职尽责,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烟台山医院刁丽娜:烟台首批「最美逆行者」
文/信召红
到湖北去,烟台山医院院感科大夫刁丽娜义无反顾。大年三十晚上,她正和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突然接到医院电话,烟台市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需要调派一名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的医师。她立即报名,成为山东首批 138 名援助湖北医疗队员之一。作为首批「最美逆行者」,她早已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扎下根」。她和其他 5 名来自山东的医生组成院感小组,负责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
刁丽娜小组所负责的区域在医疗中心 4 楼,一整层楼共有 100 张床位,收治的发热病人大多来自黄州区。医护人员的办公区与隔离病房区,被严格分开,中间设了缓冲间。每位医生和护士进入病房区之前,刁丽娜都会格外仔细地帮他们整理好防护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医生和护士免受病毒感染,让大家健康平安凯旋。他们冲在最前线,最需要保护。」刁丽娜说,面对新型病毒,由于对病毒习性、耐药性等指标的不确定,预防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丝毫容不得马虎。
刁丽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男孩 15 岁,上初三,女孩 8 岁,上一年级。「时间长了也想家,每天晚上抽时间和老公、孩子们视频聊聊天,孩子老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说想我了。」刁丽娜说,没有办法,疫情不结束,就得继续战斗。
开发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可恩:每周透析三次还挺在一线
文/王聪 王冉华
「要出门,戴口罩,人多不要凑热闹;讲卫生,常洗手,病毒不会跟你走......」每当听到楼下喇叭响,开发区福莱山街道栖里社区的居民便知道,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可恩又开着他的电动三轮小车开始巡查防疫工作了。
大年初二接到上级电话时,陈可恩还在医院透析。回到小区,他第一时间召开两委联席会,紧急成立由两委成员、物业经理牵头的 5 个应急工作组,10 分钟内封闭小区北门和南门,30 分钟内在小区出入口张贴通告、悬挂横幅,陈可恩带领居委会 15 人、物业 63 人在防疫战斗中跑出了「栖里」速度。
上级物资还没发放,陈可恩赶紧联系朋友购买紧缺防护用品。200 副手套、120 只口罩、15 套防护服和酒精喷壶半天到位,防疫工作迅速开展。
「腊月刚做了手术,现在每周还要去医院透析 3 次。我们劝他在家多休息,或者坐在办公室调度就行,但是他不放心。不过有陈书记在,我们也有『主心骨』,干什么都很有干劲。」支部委员陈建说,排查中,3 名武汉返烟人员进行居家隔离,他们外出购物不便,陈可恩安排专人代为采购、送货上门,确保隔离群众正常生活。针对其他外来人员、预计返烟人员建立台账,明确专人跟踪负责,每天询问体温以及身体情况,确保如有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处置。
「3306 户居民、30 家企业,必须全部排查一遍,落下一个都是隐患。」疫情期间,陈可恩牵头制定了「5+X」防疫卫生制度,外来人员全部登记信息,进出人员必须测量体温......
福山区人民医院张巧玲:撑着双拐站在防疫最前线
文/权立通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福山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张巧玲,在做完脚踝骨折手术不久就主动请缨重返工作岗位。
去年 11 月,张巧玲不慎摔伤导致右脚踝骨折,她瞒着科室所有人做了手术。术后两周,张巧玲来院复查,检查结果显示骨折处没有长好,主治医师让她继续回家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地走动。张巧玲特意打电话向同事说明情况,言语之中满是给大家添了麻烦的愧疚。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全院职工立刻进入紧张备战状态。大年初二,接到取消休假通知的各科室人员纷纷回到岗位,大家意外发现,拄着双拐的张巧玲和她们一样回到了自己的岗位。疫情形势逐渐严峻,人员紧张,张巧玲忙前忙后,早已忘记自己也是一位病人。
感染性疾病科承担着全区近 28 万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员的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重任,每天都有源源不断地其他发热患者和被隔离观察者前来就诊。「我上班第一天,忙着分诊......一天时间科里接了 100 多个病人,接下来的一周,每天都是 80-100 名患者前来就诊。」张巧玲说,除了工作量超常,她们还要克服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困难和挑战,为了减少防护服的使用量,每天中午根本不能脱下防护服吃午饭,从早上开始就尽量控制进食饮水,因为必须尽量坚持在上班时间不上卫生间解手......
张巧玲始终把发热门诊当成前沿阵地,对每一位医护人员严格培训,检查防护是否到位,每当出现可疑病人,她总是把年轻护士挡在身后,自己冲在最前边;有同事因劳累过度出现身体不适,她主动联系院领导给予相关检查,确认结果正常才放心。
莱州贾仁宏:忍着病痛坚守一线
文/徐峰
55 岁的贾仁宏是莱州市金城镇干部。
从腊月廿九开始,贾仁宏一直在排查走访重点人员的工作岗位上,进村、出村,入户、排查。
这个春节对贾仁宏来说除了团聚还有着额外的意义,儿子从上海返乡回家带回了儿媳,老母亲病愈出院回到了家,一家人「整整齐齐」等待着这个新年。而就在这时,贾仁宏却接到任务,撂下了一大家子人赶赴工作现场。「这时候我必须得去,只有亲自走到了我才放心。」
贾仁宏在村子里的小路上过了大年夜,他拿着 25 户人员名单和派出所、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地敲起了门。
忙碌完回到单位,贾仁宏的胃里「嘶嘶啦啦」的抽疼,他这才意识到,胃又要「罢工」了,没日没夜地工作让这个老党员的慢性肠胃炎不断加重。
「你们能行,我也能行。」这是贾仁宏在岗位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忍着病痛、脸色苍白的情景让同事们为之心疼。
蓬莱机关干部刘敬广:累晕在蓬莱发热病区建设工地上
文/刘海玲
57 岁的刘敬广是蓬莱市南王街道办事处一名机关干部。
1 月 26 日正月初二,已经连续四天在蓬莱发热病区建设工地上奋战的刘敬广突然晕倒了。
工人们发现后,立即把他扶回宿舍,1 个小时后,他又出现在工地上。「平时没感觉自己岁数大,可身板却不争气了,如果退回 10 年前,我根本不会晕倒!」刘敬广倔强地说。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部队因参加演习时腰部受伤,被鉴定为六级残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蓬莱市决定在南王卫生院建设一处发热病区,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建好并立即投入使用。他主动请缨,揽下这个艰巨的任务。
刘敬广本人患有糖尿病,由于视网膜脱落过,视力也不好,一上火咽炎也会复发,咳嗽不止。从 1 月 23 日起,刘敬广带领 60 多名工人,每天从早上 7 点干到晚上 10 点。工人们称刘敬广为「硬汉」,说他很要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想方设法克服。
1 月 27 日,发热门诊完工,仅用了 5 天时间完成了 20 天的工程量。
莱阳民警陈伟杰:父亲病重仍坚守一线
文/王聪 王冉华
2 月 14 日,天色未明,莱阳一居民小区里,民警陈伟杰早已给女儿备下了一天的饭菜,与同在一线防疫的妻子道别后,匆匆走出家门。
陈伟杰执勤的岗在离莱阳城区 30 公里外的谭格庄高速收费站。连续 20 天的值守,陈伟杰一站就是 12 个小时,白班夜班轮班倒。身体上的疲惫他已顾不得,而他内心除了牵挂家中读高二的女儿之外,还有躺在病床上的父亲。
1 月 26 日,农历大年初二早上 7 时,接到母亲电话的陈伟杰做出了一个作为儿子难以抉择的决定:让母亲打 120 送病重的父亲到医院就医,而他要继续坚守在抗疫一线。
当晚 23 时,陈伟杰才抽空去医院看望仍在昏迷的父亲。
陈伟杰的爱人贾改玲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被莱西市卫健部门抽调到一线参与执勤。2 月 5 日,陈伟杰的父亲脱离危险出院后,他将照顾父亲的担子交给年近 80 岁且患有癌症的母亲,能做到的就是抽空打个电话问候一声。
牟平初中生张涵予:攒了 15 年的压岁钱,捐了
文/刘海玲
2 月 7 日下午,牟平区宁海中学初三一班学生张涵予在家中把准备好的 8900 元现金仔仔细细又数了一遍,然后放进一个大信封里,腾空书包,把信封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她要将自己 15 年来积攒的压岁钱全部捐出去。
张涵予时刻关注着疫情,1 月 25 日,通过手机支付宝向武汉红十字会账户捐了 1100 元,那是上学时的零花钱和「克扣」的伙食费攒下的所有资产。后来,她看到一篇日照市东港区一位 68 岁的环卫工老大爷在派出所扔下 12000 元捐款和「急转武汉」字条转身就走的报道,老大爷那句「人家能豁出生命,咱不能做点贡献吗?我只是为武汉人民献出一滴水的贡献」深深触动了她。
「我的压岁钱一共存了多少了?」2 月 7 日一大早,张涵予就向爸爸妈妈抛出了这个问题。妈妈找出张涵予的专用存折,再加上她今年收到的 700 元压岁钱,一共是 8900 元。张涵予表示要捐出这笔钱时,妈妈犹豫了。「涵予对我说,只要能把这些压岁钱捐了,她可以一年不买新衣服和新鞋子。」思来想去,翟女士决定陪涵予一起去牟平区红十字会把这笔钱捐上。
目前,张涵予和其他中学生一样,每天在家里复习功课。在她厚厚一摞的获奖证书中,有一张是,2019 年 7 月,张涵予被共青团烟台市委、烟台市教育局、烟台市学生联合会授予「烟台市最美中学生标兵」称号。
芝罘区民警王军布:除夕夜守在高速路口看烟花
文/任雪娜
2020 年春节,王军布又一次对家人食言了。
大年三十,他接到到杜家疃高速路口疫情防控执勤的通知后,立即带领 3 名辅警连夜赶赴检查点。除夕夜的执勤岗上,他看着烟花一次次腾空而起。
当了 16 年兵,王军布习惯了军令如山,通知来了没有一点犹豫。20 多天前,检查点刚刚设好,各类防护装备还未完全到位,仅有口罩和手套。面对危险和困难,他没有退缩,打出了市公安局芝罘分局「党员先锋队」的旗帜,还动员 3 名执勤岗位上的辅警做好第一班岗。
他们顶着寒风严格盘查每辆过往汽车,不放过任何疑点。为争取过往旅客的理解和支持,王军布耐心讲解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防止病毒传播。每次上岗,王军布一站就是 8 个小时,甚至都顾不上喝一口水。
作为一名办案民警,他不仅要处置辖区突发警情,还要到高速口执勤,或是到社区摸排走访。「有段时间我们一天要给辖区外来人员打八九十个电话,指导他们做好自我隔离,随时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有时市民一个电话打过来,他们就要根据一个外地车牌号去查找车辆行踪,工作量很大。
长岛砣矶中心卫生院肖玉:守护患者 20 多小时滴水未进
文/薛倩
「疫情当前,个人安危是次要的,作为一名医生,越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冲上前去!」腊月廿二起,长岛县砣矶中心卫生院副院长肖玉,连续值守 31 天。
1 月 26 日下午,砣矶中心卫生院接到自武汉返乡村民范某父亲突发高热的消息。情况紧急,肖玉主动请缨到患者家中进行流调,并给予患者隔离治疗。「当时根本来不及考虑个人安危,患者白细胞等多项关键指标偏低,和新冠肺炎多项症状吻合,必须立刻隔离治疗。」肖玉回忆说。
然而,砣矶中心卫生院毕竟医疗条件有限,尽管启动了应急响应预案,也为医生准备了隔离服和口罩,然而此前卫生院并未收治类似情况,面对持续高热不退、剧烈咳嗽的患者,肖玉耐心地进行疏导、稳定情绪。1 月 27 日凌晨 1 时许,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必须转到长岛综合试验区人民医院进一步诊疗,转移患者的重担,又落到了肖玉肩头。
由于出发时行色匆匆,肖玉甚至没有带上手机,被隔离期间,只能借来一部「老人机」向家人报平安。得知患者排除新冠肺炎可能性后,肖玉心头的一块大石落了地。解除隔离后,她没有片刻耽搁,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招远张建红:最美社区「守护神」
文/杨绍霞 韩本兰
深入社区家庭走访入户、排查信息、汇总数据、分析研判、联系空置房屋户主、进小区张贴宣传标语、政府告示、督查小区各个卡口管控情况......正月初二以来,招远市梦芝街道龙馨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建红每天像一只陀螺一样连轴转,忙得热火朝天。
她带着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们每天走街串巷,入户排查,为居家隔离对象送温暖......她身兼数职,以「逆行者」姿态守护着龙馨社区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被居民朋友亲切地称唿为社区居民健康「守护神」。
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管控到位,张建红第一时间联系了龙馨佳苑物业小区负责人,在口罩紧缺情况下为物业工作人员发放了防护口罩,安排 12 名物业工作人员,每天分三班在小区两个门岗分别设卡,保证小区各个卡口 24 小时有 2 人以上值守。
为解决居家隔离居民、独居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张建红经常与网格员们采购日常用品和方便储存的蔬菜食物送至居民家门口,并与物业工作人员一同上门一对一做好心理安抚。居家隔离不隔心,微信解惑答疑、心理疏导,守护平安。
在梦芝街道的各个社区,有大量像张建红一样的基层战「役」工作者,他们是最美的社区管家。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