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一生坚守






—万个日夜的陪伴
房泽秋,何许人也?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山东省十大孝星之一,山东好人之星,济南市十大孝星之首;荣登「中国好人榜」「山东好人榜」「济南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济南市最美家庭……一连串的荣誉光环,样样都是硬核,背后却是房泽秋日复一日爱的奉献。
故事还得从 43 年前一句「跟我走吧,我来养活您」的承诺说起。
房泽秋是济南市历下区的一名普通居民,李玉柱是房家的老邻居,一生未婚,无依无靠。1979 年,李玉柱因突发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见老人没人照料,19 岁的房泽秋每周五都会去医院看望李玉柱,帮他擦洗身子、换洗衣服。虽然半身不遂,但李玉柱的思路一直清晰,盼着周五、盼着秋云(房泽秋的小名)来看自己,成了老人每周最激动的事。「我听医院的护士说,一到我快去的点儿,爷爷都会伸着头往外看,就盼着我赶紧去。」房泽秋说,为了更方便地照顾老人,她和家人商量后将老人接到了自己家。
1982 年,房泽秋结婚了。其实,这桩婚姻也与李玉柱有关。在房泽秋照顾李玉柱的同时,当时追求她的小伙于海也在跑前跑后地照顾老人,帮老人理头发、刮胡子、擦身子。「别的小伙子知道我照顾这个非亲非故的老人,都不愿意,就是他,不但很支持我,还像对自己家老人一样对爷爷,我觉得这人值得托付。」
婚后,小两口就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小家,对他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房泽秋起初在济南市丝绸印染厂工作,后来下岗了。丈夫于海是济南公交公司的一名维修工,两人的生活并不宽裕,住房条件也不太好。虽然家里房子小,但是每次搬家,房泽秋都会带着老人。可以说,老人已经是这个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了。
责任的传递
2012 年,房泽秋的丈夫突发疾病去世,儿子于霄宁接过父亲的班,每周背老人去医院换尿管、帮老人排便洗澡。于霄宁结婚后,夫妻二人一同分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谈起李玉柱,于宵宁说自己是读初中时才知道家里的老爷爷和一家人并无血缘关系。他笑着说,「知道了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同,这么多年已经是一家人了,还是像以前一样帮着大人照顾他。」于宵宁今年 38 岁,由于家里住房条件紧张,一直到结婚前一年,他才有了自己的床。「以前是一室一厅的房子,我睡客厅,老爷爷住厨房,还有一个房间除了是父母的卧室,还兼有餐厅和客厅的功能。」直到 2010 年前后搬进两室一厅的房子,于宵宁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能踏踏实实地躺在床上睡觉了。为了让老人住得舒心,一家人专门把阳台和客厅打通,在宽敞的大阳台上给老人安了床,种上了花花草草,即便是冬天,老人眼前也充满了生机。
老人半身不遂,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不过这张床却被收拾得干净整洁,没有一点异味。老人洗澡、换尿管需要下床,以前都是于宵宁的爸爸于海背着老人,但是爸爸去世了,而房泽秋又背不动老人,于宵宁一家便和妈妈住在一起,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接力棒。
「老爷爷要是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着就总是叫人,我们知道他也难受,所以我不敢回屋睡,就在客厅的沙发上陪着他。」于宵宁说,老人非常依赖房泽秋,半夜常喊「云啊,云啊……」所以更多的夜晚,他和母亲通过「倒班」陪着老人,「我负责上半夜,妈妈负责下半夜。」
2014 年 12 月 24 日凌晨,97 岁高龄的李玉柱安然离世,弥留之际,他叫着房泽秋的小名说:「云啊,谢谢你,多亏了你!」
一个承诺,一句谢谢,不仅连接起了一位老人与一家人 35 年的缘分,也开启了房泽秋用「关爱与奉献」坚守人间真情的一生。
从一个到—万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够身体力行为需要帮助的老人干实事、做实事,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从少女年华到华发已生,房泽秋用自己的华美时光扮靓一位老人的人生,她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为充分发挥房泽秋的社会影响力和模范带头作用,2015 年 3 月 5 日,「房泽秋志愿服务驿站」揭牌成立,这是历下区第一个以中国好人命名的志愿服务工作室,旨在通过房泽秋的影响力,不断传播社会正能量,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志愿者们通过排查摸底、建立帮扶台账、电话沟通、入户问候、邻里互助的方式,对辖区需要帮扶的老人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志愿服务。
自此,不管是社区还是学校亦或景区,都有房泽秋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腊八节为老人、残疾人、环卫工作者现场熬制腊八粥,赠送慰问品;元宵节为社区孤寡老人、困难户群体送去爱心与温暖;定期为高龄、独居的老人开展公益理发活动;进街巷维护停车秩序,劝阻不文明行为,助力文明出行;进校园开展「好家风传承」「敬老孝亲」等主题宣讲,对孩子们进行德行教育,播撒文明的种子;进景区捡拾垃圾,维护秩序,义务讲解,倡导文明旅游……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房泽秋和志愿者们更是主动协助社区做好疫情排查、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工作。他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敲门,分发宣传单页,引导居民前往核酸检测点检测,确保每户不落人,每户都登记。对于一次敲门不在的居民,大家就进行多时段多次敲门,确保全员完成核酸检测;对于前来询问的居民,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方便,解答疑问,予以关怀。
从一个房泽秋到一万个「房泽秋」,这是房泽秋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她正努力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敬老爱老助老的志愿服务队伍中。2019 年 5 月,历下区成立房泽秋志愿服务中心,多个街道、社区建立起房泽秋志愿服务团队,并坚持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注册志愿者有 1700 余人,我们针对社区里孤寡老年人、残疾人在生活、医疗、娱乐等各方面的各种困难与需求,策划了『房泽秋敬老孝亲』『文明一路有你』等志愿服务项目,探索『互助式志愿服务』模式,弘扬孝老敬亲、邻里帮扶、家风传承等优良传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房泽秋介绍,三和、联运、交运和康达出租车公司的司机师傅们,也是房泽秋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每当我们有带社区老人郊游、采摘等外出的活动,需要用车时,他们都是随叫随到。逢年过节给社区的空巢老人送米、面、油,更是他们的固定志愿服务项目。」
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借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重中之重。如今,在推动「为老、为困难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化、长效化发展的基础上,房泽秋志愿服务驿站正在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的独特优势,在「为小、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借群体」服务方面创新思路、寻求突破,给更多的人献上爱心,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
(本文图片由房泽秋志愿服务驿站提供)
编辑/杨晓璐
作者 赵衍荣 郭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