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重千钧 事事总关情

谋民生之利,解群众之忧,是政府职责的根本所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的奋斗目标,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六大体系」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学勇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继续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卫东。
记者:请问省委、省政府为什么把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作为今年民生工作的重点?
张卫东:近年来,虽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一个又一个挑战,但省委、省政府发展的坚定决心始终没有变,发展为人民的执政宗旨始终没有变。自 2007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已经连续 6 年举办并圆满完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赢得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誉。2013 年,李学勇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继续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这是省委、省政府连续第七年举办民生「十件实事」,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宗旨。
记者:今年民生十件实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张卫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民生十件实事,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的结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民有所盼,都有所应」。去年 9 月底李学勇省长亲自审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方案,强调要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报告起草小组多次反复向省有关部门征集十件实事具体内容,并与省有关职能部门细化研究。形成初稿的几个月中,李学勇省长先后主持召开了基层、科教文卫界、老同志等一系列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报告涉及的民生十件实事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去年底,起草小组向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出 1000 多份征求意见稿,听取大家的好点子、好建议,先后收到包括对如何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在内的意见和建议共 950 多条。对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李学勇省长逐条过目,仔细筛选,反复修改报告,通过不同形式加以吸收的占 60% 以上,还有 20% 多的建议将在政府工作中加以体现。可以说,今年的民生十件实事,处处体现「一诺千钧」、「一事一策」让群众受益。
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增加就业。重点开发 5000 个基层公益性岗位和 1.6 万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36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5 万人。二是教育惠民。加固改造、新建重建中小学校舍 500 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 800 所农村幼儿园,对符合规定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学前 1 年免费教育。三是医保提标。城乡居民医保的财政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 240 元提高到 280 元。实现全科医生在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力争 65% 以上的社区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新增应急救护培训 100 万人以上。四是住房保障。新开工保障性住房 23 万套,基本建成 18 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4 万户,累计形成 200 万套以上保障能力。五是敬老助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80 元。改善农村敬老院生活设施和保障条件。新建 2000 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 3 万张养老床位。为 2 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六是关爱妇幼。扶持百万留守流动妇女就近创业就业。实现农村妇女专项疾病筛查全覆盖,对 160 万名留守流动儿童开展安全守护行动。七是文体生活。推进省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院资源数字化,努力实现全省共享。深入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基层活动。70% 的城市社区建成 10 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健身步道 400 公里。八是便利出行。新增城市公交线路 200 条、节能环保公交车 3000 辆。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 4000 公里、桥梁 1000 座,行政村通达客运班车基本实现全覆盖。九是改善环境。解决 300 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苏南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苏北、苏中完成 40% 以上。建设污水处理主干管网 2500 公里以上,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 80 万立方米,完善省辖市市区 PM2.5 监测能力,基本实现县(市)PM2.5 监测能力全覆盖。十是脱贫致富。确保今年有 100 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 4000 元新一轮脱贫标准。切实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
记者:您认为,与过去相比,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十件实事具有哪些特点?
张卫东:概括来说,今年民生十件实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内容详尽。在转变文风背景下,「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一项工作就占 2013 年重点工作的近 1/4 篇幅,民生十件实事更是内容具体、言尽其详。二是目标量化。对今年民生十件实事一一分解、细化为 33 个具体数字目标,使人一目了然,易落实、能考核、可督查。三是贴近百姓。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老百姓最关心的件件实事,内容实、措施实,实实在在回应了群众期待和百姓关切。四是与时俱进。在突出就业、教育、医疗、医保、养老、住房等传统民生内涵的同时,首次将「建成 400 公里健身步道、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写入十件实事中,不仅从量向质上深化,也向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上深化。五是亮点频现。针对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民众的新诉求,积极调整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和覆盖面,力求让百姓真正全面感受幸福。比如,今年出现「完善省辖市市区 PM2.5 监测能力,基本实现县(市)PM2.5 监测能力全覆盖」、「加大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切实减少灰霾污染」等更为具体新鲜的民生亮点。
记者:为扎实办好今年民生十件实事,省委、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张卫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将采取这样一些具体措施。一是坚持统筹兼顾。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更大力度推进统筹发展,特别要紧紧扣住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立足当前办好实事,着眼根本构建体系,努力让全省人民分享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纳入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 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0% 等。三是加大投入力度。过去五年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21.2%,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 18310 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 72.1%;「十二五」以来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 74.4%。四是狠抓工作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十项规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言必信、行必果。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记者:要做好这几项工作,您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张卫东:今年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保障改善民生,办好十件实事,要在变化中把握机遇,在困难中主动作为,特别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扣住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实事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二是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改善物质生活与满足精神需求相结合,注重整体利益与关注个体权益相结合,着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优先帮扶困难群体,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三是循序渐进与积极作为的关系。按照「当前可承受、长远可持续」要求,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又主动担当、尽力而为,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确保民生实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民生幸福工程每年都有新进展、新进步。
责任编辑:金雯
作者 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