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之金声玉振坊

作者作者

  位于曲阜城中央的孔庙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而孔庙也是曲阜牌坊最多的地方,在孔庙入门处小小数百平方米的范围内,耸立着孔庙“棂星门”、“道冠古今坊”、“德件天地坊”、“金声玉振坊”、“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等6座牌坊。这些牌坊都是褒扬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声玉振坊”,该坊位于孔庙外大门“仰圣门”内,坊高5.6米,宽14米,四柱三间。
  如果说“宫墙万仞”象征着孔子学说的高深厚重乃至威严的话,那么“金声玉振”则可以说是让人们参拜感受的起点了。“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金声玉振坊石刻,是进孔庙的起点,三间四柱式石坊,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寶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它们在此,意即“镇妖避邪”,保护孔庙的平安。在封建社会里,只有王爵的庙宇才有资格用这种饰物。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4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而胡缵宗笔下的“玉”字的点不在右下,而是在正中,据说是因为敲击玉磬时,正中间的音色最为动听。当然这也切合孔子的中庸之道。
  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是二龙戏珠的石阶,桥下清流呈半圆绕过,这就是泮水,可惜泮水被石块封盖,只有泮桥独存了。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牌,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可见孔庙的尊严。


作者 马蕾